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卢陶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实习生金碧滢 北京报道

近年来,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并称为中国出口的“新三样”。2023年,“新三样”出口规模首破万亿元,成为我国外贸增长新亮点。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的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共计458家公司被纳入强制披露名单。其中,共有55家新能源企业被纳入强制披露名单。为研究了解新能源产业ESG概况,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总市值与营业收入为参考选出其中18家龙头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中国广核、中国核电、阳光电源、隆基绿能、三峡能源、龙源电力、通威股份、亿纬锂能、晶科能源、TCL中环、晶澳科技、东方盛虹、上海电气、三一重能、福莱特、大全能源、东方电气。

ESG报告中环境(E)层面的信息披露是展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具有环保意识和责任担当的重要一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全盘梳理上述18家新能源企业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环境披露信息,一窥其ESG报告的环境信息披露现状。

宁德时代碳排同比降低34.99%

为统一计算口径,前述7家企业的范围3排放量不计入总量计算,三峡能源及亿纬锂能因未披露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计入排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计算后得出,16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的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呈现出负增长趋势,分别为宁德时代、中国广核、TCL中环、阳光电源和龙源电力。

其中宁德时代2023年碳排总量同比下降34.99%,下降幅度居于首位;中国广核2023年碳排总量同比下降10.99%,下降幅度居于第二位; TCL中环2023年碳排总量数据同比下降7.03%,居于第三位。

2023年宁德时代范围2排放量较2022年显著下降,自2631947.26吨降至1294956.20吨,同比下降超50%。宁德时代在报告中表示,这主要来源于电力结构中可再生电力比例的提高。

截至报告期末,子公司时代绿能累计获取集中式可再生能源项目指标 4,175 兆瓦,其中在建项目 168 兆瓦,建成并网项目 82 兆瓦。对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在建项目 55.03 兆瓦,建成并网项目 145.67兆瓦。

值得注意的是,有11家新能源的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呈增长趋势,且增势显著高于5家负增长企业的降势。东方盛虹的2023年碳排总量同比增长193.12%。

需要知道的是,报告期内新能源行业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和出口国,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再创历史新高,行业需求景气度高涨。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同比大幅增长148%,几乎是近四年新增装机量之和。其中,仅在第12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高达53GW,创下单月纪录。

晶科能源在报告中表示,2023年公司各类别排放量据数据增大,主要由于多个基地新项目投产,采购量、产能和出货量持续增加。

隆基绿能则对碳排放结构的变动做出了更详细的说明。其在报告中指出,集团2023年碳排放结构中,范围1温室气体排放量占运营范围内排放的3%,同比降低14%;范围2因产量大幅增加,绿电占比减少,较2022年增长89.90%;在范围3中外购商品与服务占90%以上,范围2和范围3排放较2022年有小幅增长,这主要是由于隆基为满足全球快速增长的光伏产品需求,生产和运输产量的不断提高。

七家公司披露范围3碳排放量

从碳排披露来看,18家新能源企业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1、2、3排放量的披露定量数据相对完整,均披露了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17家企业完整披露了范围1和范围2的碳排放量,其中7家企业给出了范围3价值链排放量,分别为阳光电源、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TCL中环、晶澳科技和三一重能;仅中国核电未披露范围1、2、3排放量。

宁德时代在范围1和范围2披露的数据较为细致详实。宁德时代在报告中梳理了2021年~2023年电芯、封装模组、电池包等范围1和范围2的排放量及强度,并对2022年数据做了调整,“本报告中2022年数据已经核查后调整,故较2022年ESG报告中披露的数据有所差异。”

TCL中环和三一重能在范围2碳排放量中给出了基于位置、基于市场的两种计算结果。而TCL中环也对往年披露的碳排放数据进行了调整,“2021年及2022年数据,已根据2023年4月出具的TCL中环碳核查结果进行更新。”

7家企业给出了范围3价值链排放量,其中晶科能源是唯一一家给出了细分上游、下游范围3数据的企业。晶科能源在报告中解释,2021年至2023年,其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量依据《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价值链(范围3)核算与报告标准》,对价值链的间接排放进行分类、核算和报告;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结合了公司实际情况及所处行业特征,从15个类别中识别出11个类别与晶科能源范围3排放相关,并使用向供应商收集数据、向内部利益相关方收集数据、行业数据估算的方法开展评估。

零排放货运行动秘书长王波勇在采访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企业端来考虑自身碳排放时,分别是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范围3则更多为外包部分的排放,“举例来说,一个货主企业,它的运输部分往往属于它范围3和外包部分的排放,这不属于它直接控制的范围。所以范围3排放较为复杂,要求从物流和货运的最上端的货主角度来关注自身的排放。”

中国核电未披露范围1、2、3温室气体排放量,但其披露了2021年至2023年核电机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13720.86万吨提升至14730.38万吨。

(作者:卢陶然,曹恩惠 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