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河西走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始,河西走廊便是连通中原和西域的必经之路,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唐朝在太宗时期便设立了安西和北庭两个都护府,两万多名大唐精锐在这里戍边,维系着西域的安稳,震慑着西域的几百个小国。然而,历史上却鲜有人知道关于安西守军,还有一段悲壮的故事,本文我们便来讲述这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传到了玄宗李隆基这一代时,国力达到了顶峰,唐玄宗所创造的“开元盛世”让他有点忘乎所以,在他执政的后期,沉迷于女色,重用奸臣,最终爆发了那场改变大唐王朝走向的安史之乱。叛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在潼关大败了哥舒翰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后,一举攻入长安。为了平叛,唐朝不得不下令驻守西域的安西、北庭都护府抽调出精锐部队前往平叛,就此,安西守军只剩下数千人之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趁着唐朝忙于平叛无暇顾及边境,一直打河西乃至整个西域主意的吐蕃也伺机而动,意图攻占河西,切断大唐与西域的联系。这种情况下,公元766年,唐朝派了郭子仪的侄子——郭昕,前往安西地区西巡,此后,吐蕃攻陷了整个河西地区,自此,安西和中原彻底失去了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9年,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在新疆库车县考察时,发现了《杨三娘借钱契约》,在这份契约的落款上写着“大历十六年”的落款。而事实上,作为唐代宗在位期间年号的“大历”总共也只持续了十四年,在已经成为一座孤岛的安西地区,人们甚至都不知道大唐的皇帝、年号均已改变,而他们自己,似乎也已经被遗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身为大唐儿郎的郭昕,依旧在不断地派遣使者想方设法前往长安报道安西的情况。公元781年,在这里守护了整整十五年之后,郭昕派出的使者,终于有一路历经千难万险到达了长安。在长安,无论是代宗皇帝,还是文武百官,都认为西域早已落入吐蕃之手,在看到不远万里从安西赶来的使者后,整个朝堂顿时哭作一片。原来西域还在!还有一群热血男儿驻守在那里!唐代宗当即下令嘉奖尚在西域坚守的守军,又把郭昕封为武威郡王,让他继续在西域做坚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些所谓的嘉奖授官,终究是虚无的,此时的唐朝,国力远不如早期,国内仅有的力量要在边境防范吐蕃的入侵,实在没有能力派兵前去安西支援郭昕,且不说前去西域路途遥远,中间会讲过吐蕃的占领区,一路上险象环生,就算援军最后成功到达安西,也难以再一直长时间地驻守,等于是白白往西域浪费一支军队。在综合考虑下,唐朝最终放弃了安西守军,放弃了西域,这些所谓的嘉奖,无非只是给尚在安西戍边的白发兵们精神上的鼓励罢了。此后,西域的状况越来越糟糕,公元789年,此前和安西都护府相互照应的北庭都护府沦陷,整个西域,就只剩下安西都护府了,领土一点点被蚕食,没有援军,没有补给,剩下的安西军牢牢地守卫在安西四镇内,继续做着艰苦惨烈的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808年冬天,在郭昕到达西域的第四十二个年头,安西只剩下了一座龟兹城,城外是吐蕃的十万虎狼之师,城内,是在这片土地上驻守了半个世纪之久的、被人遗忘的、仅存的四百余名白发苍苍的大唐安西都护府守军。

战斗的结果没有什么悬念,龟兹城被破,包括武威郡王郭昕在内的四百余名守军全部以身殉国,自此,唐朝对西域的管控正式宣告结束,而郭昕和他的安西白发兵们,也似乎被人们所遗忘了。大约一千年后,清朝的乾隆皇帝平定了大小合卓,给这片土地起了个新名字,叫做“新疆”,以此来炫耀他开拓新的疆土的功绩,他可能一时没有想起来,早在汉朝,这片土地便已经和中原连为一片,一直到了唐朝,还有来自中原的热血男儿在这片土地上坚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历史文献的缺乏,这段历史极少被人们所提及,但是,英雄注定是要不朽的,在1992年,在新疆的新和县通古斯巴什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唐代的钱币,经过考察,这正是郭昕驻守在安西之时所铸造的钱币,借着这些文物,关于安西军的故事逐渐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历史终究没有遗忘他们,千年之后,这段悲壮惨烈的历史终于再度浮现在了大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