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不同于南朝的统一,北朝一直处在极大的变动之中。北方先是被前秦所统一,在经历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后没多久,又分裂成诸多小国,之后北魏崛起,又再次统一了北方,而后北魏内部出现分裂,成为了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再后来,东魏和西魏又被北齐和北周取代,这种分裂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后来杨坚建立了隋朝统一全国。

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发生在东魏和西魏之间一场十分经典的战斗——玉璧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璧位于汾河沿岸,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本来东西魏基本上是以黄河为界,但是,偏偏玉璧城却位于黄河以东,它就像是西魏楔入东魏的一根钉子,成为西魏的眼中钉肉中刺。再加上东魏倘若要前往黄河渡口,就必须沿着汾河经过此地,所以对于来说,玉璧城是必须要拿下的一座城池。倘若攻下了玉璧,那么西魏的大本营晋阳也将无险可守。

早在玉璧大战之前四年前的公元542年,东魏大丞相高欢便率军攻打过这里,彼时西魏的守城人是大将王思政,正是在他的带领下,玉璧城得以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王思政凭借固若金汤的城墙和过人的军事才能,让高欢铩羽而归。

而此时玉璧的守城将军换成了韦孝宽。韦孝宽早在北魏时期便战功卓著,非常具有军事才能,在王思政调离的时候,正是他举荐韦孝宽来到这里。如今四年过去了,高欢重新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再次来到了玉璧城下,势要一举攻克这里。而这次战斗,作为历史上经典战斗之一,将攻城和守城的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后人所称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玉璧城城墙高大,西魏军队具有绝对的制空权,因此高欢下令,堆筑土山,以此来达到和玉璧城一样的高度。关于这个土山,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认为高欢下令在距离玉璧城一定距离的地方堆起了一座高度与玉璧城墙相仿的高台,在制空权上取得一致后,再通过弓箭、云梯来和西魏军队对峙。

还有种说法是高欢下令在玉璧城墙边堆筑斜坡,以便于士兵直接通过土坡登上城墙我个人认为前者较为可信,毕竟如果是直接在城池下进行如此浩大的土木作业,无疑是把自己白白暴露在西魏的射程范围之内,这跟送死没什么区别。玉璧城内的韦孝宽见东魏筑起了土山,随即便下令用木材增高了城墙,你高我也高,依然保持了对东魏军队的制空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欢见从高空拿玉璧城没有办法,转而又从地下进攻。他命令士兵挖了十多条通向城内的地道,打算从地下进入玉璧城,杀西魏个措手不及。而韦孝宽早有准备,他命人在城内挖了一圈壕沟,提前在壕沟内等着东魏士兵前来。辛辛苦苦挖通地道的东魏士兵以为地道通向了地面,他们万万没想到地道挖到了西魏早已准备好的壕沟里。

由于地道口很狭小,无法同时通过那么多人,从地道口出来的东魏士兵,出来一个被斩一个,仿佛送人头一般。剩下的东魏士兵躲在地道里不出来,准备伺机而动,韦孝宽便下令士兵在地道口放了一把火,跟熏兔子似的,将东魏士兵从地道里赶了出去,就这样,高欢的地道计划也落空了。

怒不可遏的高欢又调来高大的战车,这种战车号称无坚不摧,非常适合用来攻城,而韦孝宽则命人用把布匹缝制成巨大的布幔挂在城前,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东魏的战车瞬间就失去了作用。高欢又让手下用很长的松竿浇上油,点着火去烧布幔,韦孝宽则命人将铁钩和刀连在一起,火竿一来,便用铁钩砍断它,火竿不仅没有烧掉布幔,掉下来的火把然而烧到了东魏不少自己人。无奈的高欢又封锁了玉璧城内的供水,韦孝宽则不慌不忙地令人在城内挖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欢见对玉璧城的围困久久不能奏效,又命人挖了二十一条地道。这次他他没有选择往城里挖,而是挖到了玉璧城的城墙地下,将城基破坏,又立上了木柱,随即将木柱点燃,想要在木基烧完之后让城墙坍塌。这个方法果然有效,城墙果然塌陷了一部分,攻城心切的东魏军队随即杀向前去,不料迎来的却是玉璧城内如雨的羽箭、滚木和石块,东魏军又被打退了,而韦孝宽也即刻派人用木栅栏修好了坍塌的城墙。

强攻不成,高欢又派人将悬赏韦孝宽的通告射到玉璧城里,承诺杀了韦孝宽着会有重赏,韦孝宽也如法炮制,将写有"杀高欢者同等待遇"的通告射到东魏大营中。高欢的劝降计策也未能得逞。

在围困了玉璧城六十多天后,东魏折损了七万士兵,最终,黔驴技穷的高欢无可奈何地撤了,玉璧之战到此告一段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将韦孝宽取得玉璧之战胜利的原因单单归结于他的军事才能,其实,除过这些,还有一个被人忽略的原因。东魏大军本就是大老远奔袭而来,而高欢为了攻下玉璧城,先是派人堆土山,后是让人挖地道,如此工作量浩大的攻城,让东魏士兵在正式作战前就已经疲惫不堪,而西魏守军以逸待劳,从此前的王思政将军开始,就已经做足的准备,因此,哪怕东魏军队人数再多,也不是玉璧城守军的对手。倘若在东魏军队撤退时,韦孝宽下令出城追击,东魏军队可能还要蒙受更大的损失,高欢应该庆幸韦孝宽没有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