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之上,上校指着少将鼻子大骂“无能”,指战室中,中校与中将平起平坐?

土匪头子转正直接变为将军,随口一封手下全是校官,没有看错,这都是真实历史!

如此离谱的场面,也只有国军会有。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史书,我们都会发现,国军的军官是真的多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脚下去都能踩死好几个将军,校官就更不要说了。

而等到其败走台湾的时候,将军就如同发牌一样,各种“剿匪”司令、治安主官全都是将军,校官都不值一提。

这便让人们感到奇怪了,为何国民党的将军那么多?国军的军衔体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指挥十五万人的上校

提到廖耀湘,熟知历史的观众应该都熟悉他,老蒋的爱将,曾经担任新编第六军的军长,而这个军是老蒋的王牌部队,其在国军中的地位也是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耀湘出身黄埔六期,后来又去法国学习了骑兵战术,被人们称为“东方巴顿”。

他在昆仑关血战日军,后来又领兵出征缅甸,解放战争期间担任老蒋的第九兵团司令,手底下整整有15万人。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廖耀湘的军衔并不高,与之对战的我军第四野战军中的将领许多都是开国将军,而廖耀湘仅仅是国军中的一个上校。

这就让人感到奇怪了,为什么一个上校可以担任兵团司令呢?难不成国民党内部没有人可以用了?

其实不然,在国民党军中,实质上是有两套军衔系统的,这也是国民党军队中军衔如此混乱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两套系统,一套为铨叙军衔,一套就是职务军衔。

所谓的“铨叙”,就是指考察官员的资质。而“职务”就很好理解了,即什么样的职务要对应着怎么样的军衔。

类似于新中国建国后的军衔评定,先是定了级,再进行授衔的,例如兵团级、军区级等等,定出的等级就是后期军衔的依据。

在职务军衔上,廖耀湘其实中将,所以他在给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会说“我是中将兵团司令”。

但在铨叙军衔上,廖耀湘是上校,不因别的,只因在这套论资排辈的系统里面,廖耀湘资历太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他有战功有能力,但黄埔六期出身的他没什么竞争力,仅仅军校里,就有五期人在你前面,没有过万也有上千。

且廖耀湘出国留学多年,在党内以及军中实在没什么基本盘,就算受重用,也终究是“没有资历”,只能是上校。

而我们都知道,全世界那么多国家,一般一个国家只有一套军衔制度,那国军为什么要搞出两套制度呢?这就要从两套制度的初始讲起了。

定级定衔

首先说一下,无论是铨叙军衔还是职务军衔,其实都是蒋介石搞出来的。其首要目的就是确定级别和对不良风气的压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基本统一全国,他发现军队中的军官升迁以及军衔过于混乱,不利于战斗力的形成以及军官的培养。

在1933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中,蒋介石就表示国军内部的军衔太混乱了,同样黄埔的学生,一些人还是尉官,有一些已经到将官了,这不合理。

他觉得这样会让一些军官只顾着升迁,甚至产生互相攀比的恶习,不利于军队素质的培养,所以需要做出一些改变。

1934年,在蒋介石的授意之下,国民党成立了军事委员会铨叙厅,专门负责军队中军官的级别认定,而后依照级别来确定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升迁上,蒋介石认为军衔上升必须要有充足的资历打底,于是直接把军衔的升迁年限卡死了。

例如中尉到上尉、少校到中校必须得两年,中校到上校、少将到中将是三年,上校到少将要足足四年!

且就算年限到了也不一定能够升,例如军衔中的一级上将、二级上将的人数都是限死了的。

所以说中将再拼命,就算是熬到了八十岁了,上将没有空位也不可能给你做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因为实在太多中将符合上将资格,又有资历又有成绩的就会被授予“中将加上将”军衔,但三个军衔加起来的人数也不能超过六十人。

而能当上一级上将的都是些什么人呢?例如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和李宗仁等人,就是一级上将。

一说出来你就会发现,这都不是带出几支部队那么简单了,这些人手上少说控制着一两个省,十几万人,都是军阀头子。

二级上将是什么人呢?白崇禧、刘峙、顾祝同、蒋鼎文等等皆是二级上将,一般担任军委会要员,且和蒋介石关系很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算是中将加上将军衔,也是在北伐军中担任过军长与师长职务的人,对于廖耀湘这种后起之秀而言,根本攀不上。

老蒋搞出这套制度来,理想是很好的,在非战争年代,军队的人数相对稳定的时候,这套制度可以实现合理的运行。

然而情况恰恰相反,与蒋介石想得完全不同,在这套制度实施后不久,军队反而更乱了。

打补丁!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军队从十几万人扩展到几百万人之众,这套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军官们的积极性,而这便是职务军衔的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的理想是建立一支等级森严、拥有良好风纪的部队,然而等他授完衔后没多久,他发现这军衔还不如不授。

因为上将人数的限制,在定级的时候,许多人都挤在了少将与中将军衔上。

依照定级定衔的规定,旅长或者副师长就已经可以定为少将,而这之上都可以定少将或者中将。

所以在实际中,可能会出现一个集团军里面从司令到师长全都是中将的局面,如此下来,打仗怎么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级都好说,上下级颠倒最为离谱,一个少将军长面对他的中将师长,该如何是好呢?

万一大家吵起架来,是军衔优先,还是职务优先呢?

如若职务优先,那这个军衔就没有用了,那些高军衔低职务的人一样得不到激励,但如果军衔优先,那就乱了套了。

而在对军官的激励上,这种单纯靠年限来升迁的军衔制度实质上也达不到激励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战争年代,指挥有功的功臣辈出,军衔上的嘉奖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铨叙厅只认年限不认战功,如何是好呢?

今日我指挥一个师浴血奋斗,拿下了敌军,取得了首功,转头看过去背后运粮食的军需官比自己的军衔还高。

转头一想,为何自己如此“低级”?只因最初确定军衔的时候级别不在那人之上。

即使很努力也会因为不够年龄而成为自己升迁不了的理由,这让正常人想想都觉得这荒谬,国军军官自然也会这样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番思索,国民党的铨叙厅弄出了另外一套方案,在铨叙军衔之外弄一个职务军衔。

也就是说,军衔随着自己的职务而变动,不同与铨叙军衔需要铨叙厅的官员进行复杂的考核、打分之后才能被确认,职务军衔只需要军委会点头就好。

而在这之后,国民党的将军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开始涌现,什么少将军长、师长一拨又一拨。乱象就此开始!

乱象频生

如何认定铨叙军衔与职务军衔呢?

如若一个军官说自己是国民党少将,那这就是铨叙军衔,如若一个人说自己是“少将师长”,那这人肯定是职务军衔,说不定实际上他就是个少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蒋设置职务军衔的意思是为了规范指挥作战中的乱象,且在对外交流的时候不让国军太掉面子。

其内心中并没有把职务军衔当作是真正的军衔来看待,他也时常教导自己的部下,不要把职务军衔挂在嘴上。

但人都是要脸面的,是说自己是将军好听,还是说自己是少校、中校好听呢?大家心中都有答案。

因此许多人就把这职务军衔当作是真正的军衔来使用,管他是不是所谓的“正式军衔”,只要好听就好了!

所以在国民党军队人数日益膨胀的年代,将军那是遍地都是,而在解放战争,这种现象更加离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的地盘每被占领一处,老蒋都想着“光复”,所以会在当地成立了许多以土匪为主体的部队,什么“光复军”“治安军”比比皆是。

而这些土匪头子那是统统都给司令,那司令一定是要配上军衔的,蒋介石大手一挥,都是将军!

例如座山雕的原型土匪张乐山,当时就被封为了一个少将旅长,而营团级的军衔又掌握在他这个直属上级手上,所以他的手下想要什么军衔就有什么军衔,完全乱了套。

还有湘西的大土匪张平,一纸委任状就成了少将师长,而后马上拉出了两千多人对抗解放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国民党的编制里面,这些人实质上都是“临时工”,如果部队被打没了,立马军衔也没了。

两套军衔系统的混乱使用,也正是国军中将军如此之多的原因,而能制造如此混乱的蒋介石,其治军能力也就这样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