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为了表彰并祭祀历代的武将,建了一座名为“武庙十哲”的庙宇。

它以周朝开国军师姜子牙为主祭,在其左右的,是历代名将十人的坐像。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唐代人心中的十大兵家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列:

1、【秦】白起

人称“战国杀神”,生平战役70余起,未有一场败绩,在担任秦国将领的30余年里,攻下70余座城池,歼灭近100万敌军。要知道,整个战国时期一共才战死了200余万。

白起的“代表作”——“长平之战”。

到了这场战役的后期,赵军大局已定,无力回天,剩下的士兵全部投降。白起此时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若不赶尽杀绝,恐留后患。”于是下令将赵国降军全部活埋。这就是著名的“白起坑杀40万赵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行为至今都充满争议,有人批其过于残忍,也有人说这是秦为了统一不得已而为之。

2、【汉】韩信

韩信的一生跌宕起伏。

1. “胯下之辱”(早年落魄)

2. “成也萧何”(被萧何推荐)

3. “多多益善”(指韩信用兵)

4.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灭项羽)

5. “败也萧何”(被杀也是萧何出的计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败项羽后,韩信过高的军功和才能带来了君王刘邦的警惕。韩信最终的下场,也是被刘邦的老婆吕雉用计杀死。

但韩信之死,亦有前兆。比如,在一次宴会上,刘邦问韩信:“你觉得我能带多少兵?”韩信答:“十万。”刘邦问韩信:“那你呢?”韩信答:“我懂兵法,当然是多多益善。”

3、【蜀】诸葛亮

诸葛亮堪称全能型人才,不光军事、内政、外交,甚至天文地理都是高手。这一点在赤壁之战中尤为体现。他只身前往东吴,舌战群儒,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随后,借助对气象的判断,诸葛亮又完成了“草船借箭”的神操作,并最终制定战术,火烧曹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后来的蜀国随着刘备的去世越来越薄弱。据说,刘备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吾儿今后若无能,你便取而代之。”

刘备的预测是对的,但即使阿斗再怎么扶不起,诸葛亮也一直鞠躬尽瘁地辅佐之,绝不越级,更是写出了《出师表》这样的动人之作。

4、【唐】李靖

隋朝末年,李渊反隋成功,试图告密隋炀帝的李靖于是被活捉。但李世民看中其才能,替他求情,这才保下了李靖。

在这之后,李靖便开始战战封神:先是平定江南萧铣和辅公祏的叛乱,之后在北方的战事中先后攻灭东突厥与吐谷浑。从此,唐朝边境的祸患全部解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唐朝所建立的这块华夏千年来的最大版图,一半是李世民打下的,另一半,则是李靖。

5、【唐】李勣

李勣曾率领唐军破东突厥,灭高丽。李勣在战绩上定不如“大唐第一战神”李靖,所以我们不妨从其他方面来了解李勣。

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还曾有顾虑,但在询问过李勣的态度后,才坚定起兵的心。李勣的态度是:“无论成败,与我无关。不论皇位是谁,我只为国效力。”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危临终前,对太子李治说:“你对李勣没有什么恩惠,我会贬他到其他地方,你再去授予他官职,他就会对你感恩,然后至死效忠于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勣得知被贬后,高高兴兴地去叠州当都督,后来李治召他回朝时,李勣异常感激,在朝中也作风低调。这与初汉时期的韩信形成了鲜明对比,韩信被贬时怨声载道,看不起同级别的将领。

右列:

1、【汉】张良

与韩信、萧何一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辅佐刘邦赢得楚汉之争,建立汉朝。刘邦称其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早年间的张良为了给故国报仇,去刺杀秦始皇,失败,于是开始逃亡。路上偶遇恩师黄石公,从此开始日夜研习兵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的张良做事不再冲动,他辅佐刘邦并不为名利,而是为天下太平而谋。刘邦一生对别人都是直呼其名,唯独张良总是亲切地称他为“子房”。

而当天下真正太平之时,张良选择功成身退,回到自己与刘邦初遇的地方。

2、【齐】田穰苴

田穰苴来自春秋战国,他可能是“武庙十哲”中名气最低的一位,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相信很多人听过,这句话其实最早出自田穰苴之口。

田穰苴的最大贡献,就是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军事思想,并且这些思想可以直接借鉴或照搬,对后世可谓影响颇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