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徐。

看到个哭笑不得的瓜。

成都不是全面解除限购,不需要缴纳社保就可以买房嘛,然后有网友去政府的网站发了「求助」帖子。

希望成都能重新要求限购

他的理由是自己辛苦缴纳社保,以落户成都为荣,但现在居然不限购了,那他引以为傲的户口分文不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兴趣的点击上面的图片去看,确实看完有点哭笑不得,这哥们可能还没缓过来,前几年各种限购,咋突然说脱光就脱光。

其实政府比他还苦恼。

限购那几年政府土地财政收入非常高,即便23年成都还能卖地赚了1300亿,轻轻松松就搞定年度kpi。

但到了今年,成都拿出了很多不错的地块,可是收入远远不如去年,你说他们能不着急嘛?

不过也想安慰这个兄弟,别太担心,你不是一个人。

现在脱光是大势所趋,像今天佛山已经宣布买房就送户口,照这样发展下去一线城市迟早也重回买房送户口的年代。

这样对比下希望你能好受点。

抛开这点,记得前几年写文章聊楼市时我提到一个观点,说后面房价下跌最大的阻力不是政府,而是有房的普通人。

我是用香港举例子。

那时候董建华刚上任特首,第一份施政报告就隆重推出“八万五”建屋目标计划,每年建设85000套公屋,低价提供香港中低收入人群,争取5年解决70%市民的住房问题。

听起来对香港人很好,但没几年房价开始下跌后,几十万香港人直接上街要求政府救市,要董下台,废除这个“八万五”计划。

我那会说以后我们房价跌了,第一个反对的绝对不是政府,而是有房的普通人。

当时有读者反驳我,说那是因为香港人被西方思想蛊惑,内地人不一样之类。

但人性的东西哪里分区域的,不涉及自己时啥都可以,一旦自己利益受损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涨了,大家抱怨买不起。跌了,大家抱怨资产缩水。

不过我觉得搞笑又心疼的是,无论涨跌好像大家都只会责怪政府。

前几天我不是写了楼市,有人留言阴阳怪气,怪政府不该调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读过一点点经济学的就知道,万物皆有周期,经济规律跟人生老病死一样不可改变。

政府调控是平衡这个过程,压根改变不了结果,所有东西涨多都会跌,股票、房子甚至黄金等等都如此。

只会怪政府,有些时候还是挺巨婴的。

昨晚的文章写了4月金融数据,居然大半夜被删除了,有好多读者后台留言要看,但被删了没办法。

建议加我个人微信,我一般会发在朋友圈,确保大家能第一时间看到。

当然也可以加入我们私享会,圈子内部会分享更直接的分析。

1、取消外资买入动向。

从今天开始,代表外资资金动向的北向资金不再显示,之前外资一直被称为「聪明资金」,因为他们在A股炒股基本是赚钱的。

但也有影响。他们很容易知道我们一些内幕消息,要么提前买入要么提前跑,不少人也跟着他们去操作,容易造成短线情绪浓厚。

现在好了,彻底看不到,效果得过一段时间才能知道。

不过外资买入的企业确实都不错,我也挺建议在A股打算中长期的就跟着他们买就好,一般都能赚钱。

虽然现在看不到,但我整理了外资今年以来买入最多的50只股票名单,想知道的可以点击下面【趋势私享会】,回复:名单

2、医药股大涨。

原因是美国的《生物安全法案》修改落地,给了企业8年的时间缓冲。

之前这个法案是说名单上的公司要被剔除跟美国合作的机会,对海外业务多的公司影响很大,现在有了8年的缓冲就好点。

药明康德港股一度涨了15%。

3、超长国债定了。超长国债分成20年、30年和50年期,从5月17日首发到11月底发行完毕,一共发行22次。

有兴趣买入的可以留意下,以目前的市场我估计会遭到疯抢。

发债的本质就是放水,也是我昨天文章的核心。我们私享会昨天也有会员在问,要是不放水咋办?

我的回答是不可能。

还是那个浅显的道理,经济规律跟生老病死一样不可改变,放水是吃饭,吃什么、如何吃不重要,核心是你不吃饭就会饿,太久不吃饭就会饿死。

不知道大家近期有没有感受到,水、电、高铁等公共服务涨价的新闻越来越多,本质上也是一种体现,当然不要只看新闻而忽略投资赚钱。

水电涨价,其实也利好公共事业板块,晚上我们私享会内部分析下具体情况,在的记得来看看。

下面是我私人微信,可以添加,备注下城市

关于资产配置,团队负责保险业务的专业人士@默默 ,写了一门课程,共10节,详细说明了如何科学配置保险,做到不被坑甚至能赚点小钱。

课程对外价格299元,目前尝试推广期,我拿了10个名额可以9.9元买入,肯定赚不到啥钱,主要赚个吆喝。(昨日文章被删除所以重新拿了点名额)

识别上面海报二维码即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