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一度被称为“最挤春节档”,来了8部影片。
可不久后,又撤档4部。
五一档同样,定档11部,传是“史上最挤五一档”。
可实际上了8部,《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还在5天后撤档。
撤档。
正在成为国产片的一个缓兵之计。
一旦遭遇排片不利,热门大片挤压,就选择避其锋芒,来日再战。
真的有用吗?
这么问就显得有点多余了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否则国产片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如此操作,并且还有常态化发展的趋势。
今天该聊一聊的是。
撤档究竟能挽回多少,对于影迷来说这又将意味着什么。
01
从意外到基操
一度我们所谓的“撤档”,是影片定档后,没有如约而至,另择日期上映。
有的是上映计划调整,有的是题材问题修修剪剪,确保万无一失。
《八佰》《我不是潘金莲》《芳华》都经历过。
但在今天,国产片“跳票”已经屡见不鲜,不到最后一天,你都不敢100%肯定电影能上映。
今天所说的“撤档”,指的是已经上映,又紧急下档的电影。
2017年,《逐梦演艺圈》上映三天后,以234万的票房撤档,最终在豆瓣获得了2.2的低分,激发了一阵吐槽的狂欢。
2018年,阵容大牌但最终成品粗制滥造的《阿修罗》三天撤档。
声称是要改善特效,重新和观众见面。
但消失至今,这部相传耗资7.5亿的大片票房也最终定格在了4984万。
很多观众习惯于将撤档=烂片。
但有的电影撤档只是因为迫于无奈。
2023年开创了春节档撤档先河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原定于大年初一上映,但由于不可抗力,电影在上映前临时进行修改,最终错过了第一时间,只能选择在初三。
在争分夺秒的春节档,没能在大年初一上映,就如同100米赛跑在起点线摔了一跤,爬起来怎么追都无济于事了。
《乒乓》的排片和讨论度一路被压制,最终在1月25日宣布撤档。
而到了今年春节档,更可谓是“撤档大年”。
Sir很喜欢的《红毯先生》,在春节档期间只收获了8445万,重新上映后也不过只增加了997万。
《我们一起摇太阳》,这可能是春节档口碑最好的一部,是唯一过8分的片。
但因为故事相对小众和调性不完全符合春节档,口碑效应也不明显。
毕竟春节假期长度有限,慢热注定就是劣势;况且春节期间话题太多,也缺乏口碑发酵的环境。
后来《摇太阳》重映于“清明档”,稍微收获了一波长尾,票房增长了1.8亿,总票房达到2.75亿元。
老实说,2.75亿,对于一部春节档来说实在算不上亮眼的数字。
但撤,是识时务,还能期盼转机。
强过一条道走到黑。
所以到今年《火锅》撤档时,观众已经见怪不怪。
但撤档对于电影来说,始终不是一个太好的消息。
感觉就像是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吃了一半,剩下的冻到冰箱里,初一、初二、初三……接着吃。
你的好奇心和耐心,早已被消磨得差不多。
在新的形势下,坚守阵地绝不后撤的片子,几乎成了“孤勇者”。
今年五一档同期票房受困的爱情片《穿过月亮的旅行》,制片人同步发出了“绝不撤档、绝不卖惨”的信号。
导演陆川也对这二句宣言表示,“懂我”。
02
“环境”不行?
从春节档的《红毯》《摇太阳》,到五一档的《火锅》,撤的都是题材相对小众、中小投资的电影。
观众只想看大片?
更深的层面是:
观众选择看什么,也是“被选择”的。
首先,五一档的影片呈现猫眼、淘宝两家发行方几乎垄断的趋势。
《维和防暴队》《间谍过家家》《穿过月亮的旅行》属于淘票票发行。
而《末路狂花钱》《哈尔的移动城堡》属于猫眼。
而《火锅》《九龙城寨》各属于东方美之和联瑞发行。
五一档口碑最坚挺的《九龙城寨》,上映首日排片9.4%,虽然自来水越来越多,但直到5月6日——假期已经过了——日票房才首度反超至第一。
△ 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
而对于《火锅》来说,票房反弹更为乏力。
据粉丝反馈,《火锅》上映占据的黄金档较少,多在上午9点和晚上10点之后的排期。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未能在宣发中触及到有效点,最终内容也无法做到破圈。
排片争夺战的背后是,大量电影抢占长假档期。
整个四月,院线片都比较沉寂,类型动作片、爱情片、悬疑片都集中在五一档上线。
虽然最终五一档总票房15.27亿,和去年的15.21亿相近,逊于2021年的16.73亿。
但实际上,播片总场次创新高,但总体观影人数却变化不大。
据猫眼专业版统计,观影中年轻人的比例下降,且呈现出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口味分野愈发增大。
昔日影迷群体流失,更多下沉市场进入院线。
五一档缺乏“巨无霸”,几乎是在向去年“抄作业”。
《维和防暴队》对应《长空之王》,主旋律+偶像派。
而《末路狂花钱》对应《人生路不熟》,6分左右的走过场式国产喜剧片。
常规,太常规。
以至于整个档期,没有一部比较破圈的电影,社交平台上看不到关于电影的讨论。
而在更冷的档期,都还有《周处》这样的爆款,尊者被网友反复玩梗。
如果说竞争太激烈,大片云集,撤档,可以理解。
但现在的“激烈”本质上是低效内卷
在大家都不拔尖的情况下,除非背靠平台,靠自身口碑出头已经希望渺茫。
03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今年《红毯先生》撤档时,片方的话术是,“我们衷心希望能与更多的观众真诚交流”。
愿望很美好,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回到《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它的戏外充斥着片方需求与观众方对不上的尴尬,而撤档也只是冲突的集中爆发形态。
前期电影在抖音上的讨论度最高的是杨幂美甲,直至影片撤档,导演直播回应时,观众也错失了更了解电影本身内容的机会。
后来丁晟导演和谢飞导演对谈,谢飞导演提出电影“类型不清,悬疑不清,煽情不集中,笑点不集中”,导致宣传找不到发力点。
丁晟却认为电影撤档主要原因是:“一是宣发有难度,二是有门槛,不是特别容易看进去。有些观众不能静下心来,一会玩手机一会来晚了,这样就会看不懂这片子。”
但如果要将电影的困境,完全推给手机和短视频。
那这其实是所有电影的问题。
而电影创作者真正应该思考的是:
什么才是可以让观众放下手机的电影。
更高级、更震撼的娱乐体验应该是什么样。
类似的剧本杀类型电影,近年来票房比较成功的有《扬名立万》《满江红》。
虽然都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但都与现实同频共振
一个是女性困境及救赎。
一个是民族情结和爱国主义。
而《火锅》中不是没有现代的各种热点:贪腐、外遇、拆迁……其实都还应该深入挖掘,但都匆匆下到了一口“火锅”,让观众下筷却难以捞起。
如果电影中那些真正火辣的情节能够施展开来,宣传可以朝这些方向去主打“荒诞现实”的点。
何至于去放大杨幂的那一片美甲。
当电影票房与预期不符,今天的主创们往往会表达:惨。
《火锅》导演丁晟直播落泪。
《乘船而去》导演陈小雨直播灌牛奶,在评论里表示黑也是热度的一种。
或许就是这样。
卖惨也是一种宣传,好过没有宣传。
哪怕卖惨今天越来越得不到观众认同,但除此之外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宣传点。
电影找不到观众。
观众也找不到想看的电影。
撤档,或者给了一个念想:
“我们下次再会。”
但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过去那样对电影的热情,何时才会回来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就是涂怡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