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萍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的时候,我不怎么喜欢妈妈。很多次,我都在想,她是不是我的后妈?

在我的记忆里,实在难以觉得她爱我。印象最深的是吃饭。五六岁时,经常是因为妈妈做了我不想吃的饭就呵斥甚至打我。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抱着碗,一边流泪一边往嘴里送饭,一边呕吐着,最后哭出声来。最终以我放下碗,抹着泪离开而结束。这样的事隔上三四天就来一次,在漫长的冬季更多。我真的不明白,为啥妈妈总要给我吃这样的饭?

我不喜欢吃的东西不多,有数的几样:猪肉、猪油、大白菜,还有小米。为什么不喜欢吃,是有渊源的。我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市,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听妈妈说,生我的那个晚上,同病房的8个产妇,7个都生的男孩,就我一个女孩,属我哭声最大。接生的医生跟她说,你家闺女真能哭。

那时我爸在二预校学习,我妈随军在军人服务社工作。所以我出生在离家不远的部队医院里。出了满月,妈妈就要上班了,爸爸建议她别去上班,在家带孩子。当时部队好多随军家属都这样,但妈妈不同意,她不愿意当家属。后来,就托人找了一位姓杨的老太太带我,是那种早上来我家,晚上爸妈下班她就走的那种。那时,我妈一个月的工资是19块,雇杨奶奶一个月给9块钱。我妈说,杨老太太对我非常好,没给过我委屈,但却给我种下了不吃猪肉猪油的根子。

快满一岁的时候,妈妈快生弟弟了。直到学了医,我才知道是因为母亲生了我没有奶水,才这么容易受孕。那时,我的生活基本上就是保姆管。有一天,我指着桌子上一块煮熟的猪肉要吃,那时不像后来这样,有酱油什么的,可以蘸着吃,保姆给了我一块,我就啃了起来。从那开始,我就不吃猪肉了。不论是煎炒烹炸,还是做成丸子、饺子,一概不吃,一吃就吐,后来发展到猪油也不吃了。

我两三岁时,正好赶上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没有饭吃。幸好,妈妈在粮库,粮库姓左的主任是位参加过抗日的老革命,他批准从粮库里拿出小米给托儿所的孩子们煮粥喝,大白菜和粥一起煮,这个让我吃伤了。再吃,准吐。

小小年纪,我始终不懂妈妈为什么总给我吃那些我不想吃的东西,并且还为这个打我。所以,我一点没觉得妈妈对我的好。那个时候,我爸爸已经到北京工作,但因为解决不了妈妈的工作问题,加上妈妈觉得故土难离,所以我和弟弟一直跟着她在东北的小县城里生活。弟弟身体差,出麻疹合并肺炎,差一点就死掉了。妈妈对弟弟的心思自然多些,对我就没什么耐心了。我满心里装的都是委屈。因为吃饭不行,身体瘦弱,因为吃饭挨打,常常眼泪汪汪。妈妈就数落我是林黛玉,要不就说我是泪水娘娘。由此,我知道,这两个人,在妈妈那里,都不是好人。

我最盼望的是秋天。乡下的表叔带来刚收获的玉米、倭瓜、土豆上我家来,在锅里蒸着吃。当满屋弥漫着香甜味道,锅底一定挂上土豆流出来的糖稀,土豆挨着锅边带着一层硬垓垓,咬一口香脆可口,满嘴余香。那时,我总希望这样的时间多点,可是没多久,秋天稍纵即逝,一个秋天,表叔也就来一两回,我就又陷入白菜、猪油的饭菜中。

我只知道痛恨让我吃白菜、小米,吃猪肉、猪油炒的菜,可并不知道,除了这些,还有多少东西能吃?更不明白,我吃上这些,已是一个母亲尽了最大能力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那时,妈妈该有多不容易!一个少妇,领着两个肩挨肩的孩子,一个体弱多病,一个生性挑剔,还要工作。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小县城,她到哪里去找我爱吃的东西呢?

但是,我总在想,如果当时妈妈不是总训斥我,就是打我一巴掌。如果当时妈妈再多一点点耐心,我是不是也能改变一点点。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容易伤感,常常感到心被谁用手攥了一把。不会像现在这样,依旧不吃猪肉。更重要的,如果母亲再多给我一点温情,我是不是也会比现在的我,心中多一点温情?

现在,我终于理解,生活再不易,也要坚守母亲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