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1969年的早春,2月22日的清晨,空气中还弥漫着春节的余韵。宋学真一家岗吃完早餐,门铃就响起了。街道的干部再次登门,他们的脸色严肃,带来的消息却并不意外——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下乡,宋学真的名字也在动员之列。他们给了十天期限,要么去农村插队落户,要么面临北京户口的注销。

宋学真透过窗户,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已经在收拾行囊了,他的父母沉默了片刻,他们知道件事无法回避。尽管心中万般不舍,他们还是做出了决定,让孩子在正月十五之后,启程前往陕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月十五后,宋学真和他的同学们带着青春的朝气,踏上了从北京开往陕西的知青专列。这列火车,满载着希望与迷茫,将他们带向了遥远的陕北。漫长的四五天旅途,风景在窗外变换,最终,他们的脚步停在了陈家坝大队。

这里,虽然不是陕北最贫瘠的土地,但生活的艰辛依旧刻在每个人的脸上。冬季的严寒中,村民们靠野菜、麦麸子和米糠勉强果腹,白面蒸馍成了奢侈的享受。豆油如金,一家人的用量需谨慎计算,甚至要支撑大半年。

然而,艰苦的生活并未让知青们退缩。由于陈家坝二队没有足够的住所,队长陈正奇只好将六名男知青暂时安置在牛棚,与饲养员孙大伯共睡一铺土炕。而六名女知青则住进了队部仓库改建的窑洞,这里虽简陋,却有着新搭建的土炕和灶台,甚至还有一口新买的大铁锅。

尽管物资匮乏,但乡亲们的善良与慷慨温暖了知青们的心。他们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确保知青们能有一口热饭。萝卜、洋芋、咸菜和辣椒酱,这些简单的食物,承载着沉甸甸的情谊,让知青们在异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陈家坝二队的牲口棚里,生活着三头毛驴和两头耕牛,它们的数量不多,却占据了饲养员孙大伯的全部心力。随着队里新添一头毛驴,赵队长决定让孙大伯的侄女孙红霞加入他的行列,共同照顾这些动物。

孙大伯,一个年过五旬的光棍,他的妻子婚后不久就不幸离世,他曾经是队里的车把式,如今则成了饲养员。孙红霞,年仅十七岁,只读过三年书的她,因为大伯的脾气让人敬而远之,所以被安排来协助他,尽管她的工分比其他妇女少了一分。

牛棚里的土炕虽然能供暖,却无法烹饪,孙大伯通常回家吃饭,偶尔孙红霞会给他送来热腾腾的饭菜。

尽管孙大伯的脾气让人望而生畏,但他与来自北京的知青们相处得颇为融洽。知青们在窑洞里的欢声笑语,他从不觉得烦扰,反而对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他会询问火车上的体验,甚至好奇毛主席是否真的住在天安门城楼里。不久,知青们便与孙大伯熟络起来,与孙红霞也变得亲密无间。

知青们的文化知识让孙红霞十分敬佩,她会向他们请教不认识的字词。宋学真看出了孙红霞对知识的渴望,便借给她书籍,并教她如何使用字典。随着时间的推移,孙红霞与知青们的关系越发深厚,她会在不忙的时候帮助他们清洗衣物,彼此间的友谊在简单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升温。

1971年的秋天,陈家坝大队迎来了征兵的消息,大队书记挑选了三名北京知青前往公社和县里参加体检。宋学真有幸成为其中之一,然而,由于色盲的原因,他未能通过体检。而其他两名知青则顺利通过,最终踏上了军旅生涯,离开了陈家坝大队。这次失败对宋学真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在窑洞里躺了两天,不吃不喝,用被子蒙住头,失声痛哭。

看到宋学真如此痛苦,孙红霞决定开导他,安慰他说:“东方不亮西方亮,不能当兵就寻找其他的出路,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孙红霞给她大伯送饭时,特意多带了一些,还偷偷煮了家里的鸡蛋给宋学真吃。在孙红霞的关心和爱护下,宋学真渐渐走出了阴影,重新投入到生产劳动中。虽然他心里依然感到失落,但孙红霞的关心和爱护让他感到温暖。

在那之后的日子里,宋学真一如既往地教孙红霞读书学习,甚至把自己那本新华字典送给了她。看到自己的侄女喜欢上了北京知青宋学真,饲养员孙大伯心里五味杂陈,他希望自己的侄女能找到一个像宋学真这样有文化、见过世面的人,但又担心这件事如果不成,会惹人笑话,他也不知道该不该阻止红霞和宋学真的关系。

第二年的秋收后,宋志国和一名女知青被招聘到县里工作,尚成文因病回到了北京,和饲养员一起居住的六名男知青就剩下宋学真和龙兴邦两人了。宋学真心里又泛起了莫名的惆怅和失落,他很想离开那个贫穷的地方,但总是找不到机会。龙兴邦的父母也在北京为他联系工作,但哪有招工的单位呢?

1974年春天,陈家坝大队又得到了两个招工名额,是地区国营煤矿的招工指标,据说是在井上工作,不下井。龙兴邦第一时间就报了名,而宋学真却犹豫了,他不想去煤矿工作。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把那个来之不易的招工指标让给了龙兴邦。

不久,村中便传出了关于宋学真和孙红霞恋爱的闲言碎语。孙红霞的父母听闻了这些风言风语,母亲找来了邻村的媒婆王氏,希望能为红霞寻一门亲事。王媒婆迅速物色了一个好后生,但当人家上门相亲时,孙红霞却避而不见。

那个晚上,红霞妈愤怒地打了她一巴掌,指着她的鼻子责骂:“你个不懂事的丫头,都二十四岁了还不想着嫁人,你看看,前后队哪个姑娘像你这么大还没嫁出去……”

秋收过后,孙大伯私下问宋学真:“学真,你和孙红霞的事,你是认真的吗?她还是个清白的姑娘,你可不能害了她的名声。”宋学真心中矛盾重重,他低声回答:“大伯,我过年回北京探亲时,会跟父母提起这件事。婚姻大事,总得先过了父母那一关。”他的声音微弱,连抬头看孙大伯的勇气都没有。

过完农历二月二,宋学真才从北京返回陈家坝大队。当晚,孙大伯迫不及待地问:“学真,你父母怎么说?他们同意你和红霞结婚吗?”

宋学真沉默了许久,才吞吞吐吐地说:“我爸说尊重我的选择,但我妈坚决反对我扎根农村,她坚持要把我调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