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耳熟能详的古诗,生动地描述了母子亲情的相依相恋。

而作为先棉,黄道婆一直民众被奉为"黄母":"衣食我民真众母,千秋报赛奏弦歌"。今年的母亲节与民间黄母的诞辰正好相差一天。历史上,上海城乡居民常常以集会、演剧、报赛的方式来感念"衣被天下"的黄母恩德。

昨天是母亲节,一场名为"萱花映母爱,童心敬先棉"的母亲节主题活动在黄道婆纪念公园举行。"遥遥的天之涯,萱草花开放。"一群手捧着洁白棉花束的儿童围绕在先棉雕像前,为这位"衣被天下"的伟大母亲唱起《萱草花》。

萱草是中国母亲花。自《诗经》记载以来已近3000年历史。萱草又被称为"忘忧草",是因为游子远行前,要在母亲住的北堂前后栽种萱草以表达对母亲的惦念、减少母亲的相思苦。于是逐渐地,萱草与母亲联系紧密起来,萱草也由"忘忧"意象逐步扩展到代指"母亲"。现场,一场以"中国母亲花萱草的文化意象与当代传承"为主题的学术对谈,为参加活动的15组家庭诠释了何为中国的慈孝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非遗传承与应用中心主任田兆元认为,母亲用她的慈祥、和善与无私的心胸和品性,养育和影响着下一代。"对母亲的祝福与赞美,对母亲的祈福与怀念,是我们对和谐美好家庭生活的向往,也对国家祥和昌盛的祈盼。"他说,中华母亲是一个谱系,是一个群体,众多杰出母亲代表组成了中华母亲的群像谱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研究院首席专家张治国,讲述了中国母亲花萱草的文化意象及当代应用与栽培技术。他介绍,萱草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名花,也是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之一;其文化底蕴深厚,唐代以来就已成为母亲的代称。在当代科技研发与栽培技术下,中国的萱草品种繁多,观赏价值高,抗性好,同时具备观赏、食用、医用、化妆品等广泛用途。当下,尤其是在先棉故里,极有必要向青年群体传播中国母亲花萱草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棉纺实践基地,由纪念公园老师带领,亲子家庭共同制作了植物染萱草花与棉花手作,尝试用传统手工织布的温度来为这束明艳的中华母亲花再添华彩。而此次活动邀请金桥国际幸福儿童合唱团演绎的《萱草花》《二十四节气歌》《如梦令》等国风歌曲曲目,则是用更为贴近现代生活与儿童友好的方式,来唤醒年轻一代对华夏慈孝文化的尊崇与伦理孝道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名为"萱花映母爱,童心敬先棉"的母亲节主题活动,由徐汇区华泾镇社发办、华泾镇妇联主办,黄道婆纪念公园、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非遗理论与应用创新基地承办。此次活动策划人、黄道婆纪念馆学术顾问方云介绍,主题活动设计的初衷,是想依托先棉故里与国家级非遗乌泥泾棉纺织,通过浸润童心的文化讲座来引领家庭解读中国慈孝文化,弘扬优秀家风,再经由精心设计的亲子家庭非遗手作与艺术演绎,将先棉精神与家国情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厚植于心灵。在黄母故里恢复、打造、重建"黄母诞——上海母亲节",彰显中华"慈孝文化",传承棉纺织非遗与先棉精神,弘扬其时代价值与社会效能,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区、家庭等的通力合作,值得更为深入地挖掘与社会关注。

作者:王宛艺

文:王宛艺图:采访对象供图编辑:张晓鸣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