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华侨,17岁远赴南洋求生,历经困苦磨砺,成为闻名遐迩的传奇富商,仅用20余年时间便积聚了亿万财富,被世人尊为“橡胶大王”。

然而,这位南洋巨贾却在晚年散尽家财,带着全部资产回国支持新中国建设,毛泽东赞誉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冯玉祥盛赞陈嘉庚“对人好,谋国忠,一言一行皆大公”。邵力子赞其“兴实业、办教育、勤于国事,敢于说人不敢说,做人不敢做的事”。

陈嘉庚并不局限于普通的商人角色,他有着深沉的爱国情怀,在抗战时期作出了巨大贡献。

起初,他为抗日筹款,大部分款项都交给了国民党政府,然而一次回国考察改变了这一切,他开始与共产党接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嘉庚:从商海奇才到教育巨擘陈嘉庚,一位来自福建厦门集美区的商人,小时候家庭条件优越,私塾中的四书五经却令他对经商产生了浓厚兴趣。

17岁那年,他独自一人前往南洋,一边在父亲的米店当学徒,一边磨练自己的经商技巧。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也奠定了他后来事业成功的基础。

1893年,陈嘉庚的母亲写信让他回国结婚,并给了他2000千银元作为结婚安家的费用。但他并未用这笔钱娶妻,而是将其全部捐出,创办了一所名为“惕斋学塾”的学堂。

这是他第一次为家乡教育捐款,从此,他的慈善事业一发不可收拾,一生创建了118所学校,其中包括著名的厦门大学。

陈嘉庚,从商海奇才到教育巨擘,他的事迹令人敬仰。他的爱心和智慧,让无数人受益,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嘉庚深知旧式教育的弊端,他认为要振兴国家,必须让年轻一代觉醒。于是,他主张建立新式学校,打破旧私塾的教学模式。

他回国结婚后,再次南下新加坡,却发现父亲的米店遭受了巨大困难,背负了20多万的债务,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

虽然新加坡法律规定子女不需要偿还父母的债务,但陈嘉庚深感责任重大,主动承担起了父亲的所有债务。

他认为米店收益有限,于是转而投资菠萝罐头厂,生意逐渐红火起来,3年内就偿还了所有的债务。

有了资金的积累,陈嘉庚又开始涉足食品、运输、医疗、橡胶等产业,财富日益增长。

陈嘉庚橡胶事业蒸蒸日上,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努力,他迅速在当地获得了"橡胶大王"的称号,声名远播南洋。尽管财富滚滚而来,但陈嘉庚心怀祖国,萌生了为家乡捐资助学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3年,他回到集美,创办了一系列学校,涵盖了幼儿园至大学,甚至包括职业学校。这些学校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集美学校",在当地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令人欣慰的是,陈嘉庚承担了所有学校的费用,让无数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那个时代的集美孩子非常幸运,他们可以毫无负担地享受教育,沉浸在校园生活中。

此外,陈嘉庚还创办了一家南洋华侨学校,让海外的华侨孩子也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嘉庚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他于1918年捐出了他手里的全部资产400万元,用于筹建厦门大学。经过三年的努力,1921年,厦门大学正式开始教学。

然而,厦门大学在战火中被飞机轰炸,陈嘉庚先生虽然手头没有资金,但他仍然坚持咬牙卖掉了别墅和大厦,用自己的钱重建了校园。

他总是将他的存款用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有一次,一个国外的财团希望并购他的企业,但他们要求陈嘉庚停止办学和捐款。

然而,陈嘉庚坚决拒绝了这个要求,他说:“宁可企业倒闭,也不接受财团的投资。”

1937年,国内开始了全面抗战,海外的广大华侨同胞们一致对外,掀起了捐款支援国内的热潮。

尽管陈嘉庚已经63岁高龄,但他仍然保持一颗热爱祖国的心,组织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有能力的华侨积极为祖国捐款,积极购买国内发售的国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嘉庚先生不仅积极投身回国考察,还组织了一批华侨司机负责在滇缅公路上运送物资,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尽管如此,他仍感叹自己做得不够多,不了解战争时期国内民众的生活情况。

于是,他于1939年冬天提出了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问考察团”的想法,得到了南洋众多华侨的热烈响应,最终组成了50多人的考察团。

1940年,陈嘉庚先生亲自带队,尽管身体有些不适,但他仍然坚持带队奔走,这种精神鼓舞了考察团内其他成员,大家都是奔着能帮助祖国渡过难关而来的。

3月26号下午,考察团的飞机降落在重庆嘉陵江珊瑚坝机场,但机场的场景却令人有些失望。不过,蒋介石十分重视南洋华侨回国考察,专门拨款8万元作为准备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嘉庚荣归故里,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机场的欢迎团人数多达5000人,气氛十分热闹。

一排妇女手捧鲜花为代表团成员献花,国民党军官则身着西装革履,皮鞋擦得锃亮,丝毫没有战场将军的形象,很难看出抗日的艰难和困苦。

陈嘉庚在南洋打拼多年,虽然资产丰厚,但他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吃穿都很朴素,只有捐款最能体现出他的慷慨。

看着眼前的景象,他暗自感叹,前方战事吃紧,国民党高层却似乎没有丝毫忧虑,反而注重排场和面子,国家危矣。

接下来的宴会更是验证了他的想法,餐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大鱼大肉,烟酒也是上品,推杯换盏,一派繁华景象。

陈嘉庚看着这一切,感到十分荒谬,也提不起任何食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嘉庚为了中国未来的希望深感忧心,他回到住所休息,跟考察团的同志商量,一切费用自理,不要享受,要为国家的前途努力。

他躺在床铺上思考,这些钱到底有多少可以用于前线的战事呢?

蒋介石察觉到陈嘉庚不太高兴,很快亲自登门拜访,交谈间,陈嘉庚表达了希望去延安看看的意思,蒋介石非常不悦,劝陈老先生延安气候环境恶劣,还是不去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