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杜尚决定“不画画了”。杜尚曾说“我的行为像艺术家,但我不是艺术家。”

杜尚1968年去世,西方的绘画教育也发生变化,2000年初,巴黎美术学院关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期人们将绘画、雕塑称为艺术,此后摄影、摄像的诞生开始冲击传统的艺术范畴,艺术的概念越来越广,艺术可以不再是静态的,不仅可以是动态的,还可能是行为的。

绘画艺术经历抽象再到后现代,每一个阶段都有人提出质疑,这也算“绘画艺术”?

随着人们接受以及时代的变化,人们不仅认可了这些绘画艺术,还接受了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艺术,称为“行为艺术”。

陈丹青在《陌生的经验》提到,杜尚不再画画的背景。杜尚和哥哥都画画,美国费城博物馆里珍藏了很多杜尚的油画。1912年他用立体主义手法画出《走下楼梯的裸 女》,被超现实主义的同行拒绝了。于是,他决定不画画了。

此后,他开始放飞自我。1917年他把小便器拿去展览,取名《泉》。

1919 年,在蒙娜丽莎的脸上添了两抹胡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杜尚被更多人熟知,这不比画画“成就”高?

很多艺术家受到启发,走向一些另类的表达领域,现代艺术形式越来也多,尽管很多人不理解,也不喜欢,但发展至今,一些行为艺术确实非常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玛瑞娜与乌雷经典的分手恋人再次对视,日本艺术家阿部幸子的剪纸瀑布等等,一些成功的行为艺术展览得到很多观众喜爱,可见人们还是喜欢那些能够引起共鸣的艺术,而且不局限于传统和常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尚,在当时美国主流艺术仍是绘画的时候,已经决定不再画画。晚年,有人问他,他轻描淡写回答“你又不欠社会一幅画。”

陈丹青在书中这么写道。

所谓前卫,是事情做得太早,历史看不懂,看不见。当年印象派小子好比上前线,直接和沙龙斗。杜尚的前卫,总是笑眯眯躲着,稍微弄几下子,冷眼热肠,不声张。

作为艺术家,当他自小崇拜并决定从事一生的绘画事业,被当代审美开始排斥和拒绝的时候,内心一定是失落的吧。

可杜尚乐观,而且包容,不喜欢我的油画,那我就另辟蹊径,“表达”不一定要通过画笔,甚至不一定是“原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百年前,绘画被需要。帝王贵族,百姓人家都需要绘画,宫廷需要《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百姓需要秦叔宝、尉迟恭作为门神,庙宇需要菩萨,教堂需要圣母。

《红楼梦》里,惜春奉命绘制“大观园”图景,工程浩大,宝钗给她列了长长的工具清单,为她的绘画工程做足准备。

放到现在,一个无人机就能搞定。但古代没有这些条件,他们对绘画的重视和依赖可想而知。

随着立体主义、野兽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形式的蓬勃,绘画受到极大冲击。

如今,拍卖行喜欢绘画,喜欢有价值的绘画,当代新鲜出炉的绘画作品难入收藏家之眼。

对于画家而言,除了对艺术的热爱,他们还需要糊口,画画没办法扬名,梦想面前没有面包的时候,他们自然发下了画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我们不能说绘画艺术是一步步走向了终结,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人还在绘画。不识字的孩童,都喜欢拿起画笔在纸上涂鸦,这是人类原始的原则,这项“先天”的喜爱不消失,绘画就不会消失。

只是,我们可惜的是,越来越多的画家在从事绘画事业的时候,遭遇种种困境与艰难。未来,也许会有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人们也会在某个时刻重新喜爱和推崇复古艺术。

绘画,因为时间的沉淀变得可贵,也因为时代的进步面临挑战,但人类对绘画的喜爱不会消散,绘画艺术也定不会走向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