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叫李志峰,今年58岁,出生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子的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山川和茂密的原始森林。

我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那个年代山区里的人们生活得很艰难,主要的粮食就是玉米。玉米煎饼、玉米馒头、玉米饼,从小吃到大,吃得我难以下咽。如今看到玉米做的食物,我心里就打怵。

那时候我们这走亲访友大多数是做玉米饼或玉米馒头,如果能带上一小包点心,那简直就是最好的礼物了,尤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我记得有一回母亲去姥姥家带回来一小包桃酥,馋得我们几个孩子直流口水。一包桃酥才八个,我们四个孩子敞开了吃根本不够吃。母亲就规定我们四个人每天只能吃一个,不是很大的一个桃酥被母亲掰成四块,我们每人一小块。我记得当时我们吃的时候是用嘴舔的,怕吃得太快一会就吃没了,掉在手里的碎渣子也会舔干净。

母亲看我们吃得这样,心里难受得直掉眼泪。

为了防止我们忍不住偷吃,母亲把剩下的藏起来,让我们找不到,却没想到第二天拿出来一看,竟让老鼠偷吃了一大半个桃酥,这件事让母亲难过自责了好长时间。

那时候,我们很难吃到白面,只有过年的那晚,我们四个孩子才能一人分上几个白面饺子,根本解不了馋,而父亲和母亲压根就吃不到。

奶奶早年劳累过度,长期被病痛折磨,到了那一年,她直接躺在了床上不能干活。奶奶年龄大牙口不好,玉米做的馒头和饼发硬,她下咽得很艰难。

母亲看在眼里很着急,就找村里的邻居借了一斤白面。母亲用这些白面做了几个馒头,当馒头蒸熟的时候,那特有的麦子香味,让我不断的咽口水,当时我就想,如果能吃上一个刚出锅的热馒头那该多好啊。

母亲看我眼馋的样子,用眼睛狠狠的瞪了我一下,眼睛含着泪水对我说:“儿啊,这些馒头是留给你奶奶吃的,奶奶生病卧床不起,再不吃点好的,我怕熬不过去这个冬天啊!”

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可是眼睛就是离不开那几个白花花的馒头。

馒头出锅后,母亲拿出一个馒头,怕我和哥哥姐姐偷吃,就把其余的放在篮子里挂在了屋梁上。然后母亲把馒头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泡在菜汤里,一口口的喂给奶奶吃。

奶奶吃了几口,看到我站在旁边直勾勾地看着她,她就对母亲说吃饱了,怎么也不肯吃了。可是馒头已经泡在菜汤里了,不吃就浪费了,于是母亲就把剩下的全给我吃了。那时哥哥姐姐不在家,对我吃到了白面馍馍毫不知情。

当时我小,不懂事,不懂得照顾病人。我发现跟着奶奶吃饭,就能吃到白面馒头。从那次以后,每当母亲喂奶奶我就跟在她的身后,也总能吃到奶奶剩下的馒头。

奶奶一生过得十分的艰难,一共生养了六个儿女。

我有四个姑姑一个叔叔,父亲排行最大。为了多生男孩,在奶奶50多岁时又生下了小叔,小叔三岁的时候,爷爷就因病离开了人世。

小叔比我大姐小五岁,比我二姐小两岁,小时候他还是我大姐看着长大的。

在小叔六岁的时候,奶奶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在去世的那天晚上,奶奶拉着我母亲的手满眼的泪水,她说:“儿媳妇啊,我这就要走了,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幺娃(我小叔的小名叫幺娃),他几个姐姐都出嫁在外,他也只能靠你了。我不求你对他像亲儿子一样,你只要让他有口饭吃就行了。”

说完这些话奶奶的泪水哗哗地流了出来,看得让人很心疼。

母亲哽咽着说:“妈,你放心吧!我会好好对待幺娃的。都说长嫂如母,我以后就把他看成我自己的孩子,只要有我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他受委屈。”

奶奶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没有了牵挂,脸上微笑着闭上了双眼再也没有醒过来。

满屋的儿女看着奶奶离世,顿时嚎啕大哭起来。年幼的小叔以为奶奶睡着了,一个劲地摇晃着奶奶,让奶奶快点起来,可是他费了浑身的劲也没有唤醒奶奶。听到哥哥姐姐们都哭了,他也趴在奶奶的身上大哭了起来,嘴里还不断的说着:“妈妈,妈妈,快起来啊!我要妈妈!我要妈妈!你快醒醒!”

可是不管他怎么叫,奶奶还是一动不动。

把奶奶送上山后,母亲就把小叔领到了我们家里。她严肃地对我们姐弟四个说:“以后你们的小叔就和我们一起生活了,你们要尊敬小叔,不准欺负他。有好吃的东西先让给他,你们的奶奶走了,他就再也没有妈妈了,我们一家人要替奶奶照顾好他!”

当时我家只有两间茅草屋,屋子里用两块布分隔成三个空间,放了三张床。父亲母亲一张床,两个姐姐睡一张床,我们三个男孩子挤在一张床上。后来哥哥抱怨睡觉太挤了,父亲又找了些废木头做了一张小床,让小叔睡在了这张床上。

小叔到了上小学的年纪,父亲犯了愁,家里已经有两个孩子上学了,本来学费就交不上了,再上一个,家里就更加雪上加霜了。可母亲却很坚定地对父亲说:“家里的孩子谁都可以不上学,唯独小叔必须得上学,要不然对不起奶奶临走时的嘱托。”

就这样在母亲的坚持下,母亲从姥姥家借够了小叔上学的学费,并亲自把小叔送进了学堂。

上了学的小叔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老师都对他赞不绝口,说他很有希望考上大学。

而相反,我那两个早已经上学的大姐二姐学习成绩很差,最后上到初中母亲就让他们下学回家务农了。就因为这件事,成年后的姐姐们总是抱怨母亲太偏心,只让小叔上学,却让他们早早的回家干活,影响了他们的前途。

对于他们的抱怨,母亲心里很难受,却也没有办法,家庭的条件就这样,同时供应不了太多的孩子上学,谁学习好就让谁上,学习不好的只能回家干活。

自从姐姐们退学以后,小叔好像变得更加懂事了。他明白自己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是牺牲了侄女们的未来换来的,他身上背负着很多人的希望,因此他学习起来更加的刻苦了。每天天不亮就趴在门口的凳子上迎着微弱的晨光学习,每天晚上他总是孩子们当中最后一个入睡的。母亲看了都心疼得直掉眼泪,觉得他太累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小叔的努力下,他先是考上了高中,接着又顺利的考上了长春的一所重点大学,户口也随之成为了城市户口,前途一片光明。

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母亲喜极而涕,她太开心了,开心得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母亲加上小叔一共抚养了五个孩子,只有小叔最有出息,我高中没考上,三哥上到初中就下学了,只有小叔一个人跳出了农村。

收到通知书的上午,父亲母亲就带着小叔来到了爷爷奶奶的坟前。母亲让小叔对着坟前认认真真地磕了三个响头,让他亲口告诉自己的爹和娘,他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他们的儿子考上大学了,他们泉下有知可以瞑目了!

那一天,小叔趴在坟前哭得很伤心,很伤心。他虽然从小失去了母爱,但是他并不缺少爱,他的哥哥嫂子对他视如己出,让他从没有感受到孤单和冷落。是他的大哥大嫂给了他现在的成就,他在心里下定决心要用一生好好报答哥嫂的养育之恩。

母亲看着小叔这么懂事,很欣慰。她对着爷爷奶奶的坟低声地哭着说:“娘,你看到了吧!我没有让你失望,我把你的幺娃抚养成才了。接下来我还要让他结婚生子,再给你生个大胖孙子!你可以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