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就是指太监,早在先秦至西汉时期还没有阉人这一说,后来到了东汉时期,便有了明文规定:想要成为太监就必须先成为阉人。

秦朝的赵高、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无一不是靠阴谋奸计蒙蔽了皇帝,手握宦官大权却为满足一己私欲滥用职权,一手遮天欺上瞒下,好些朝代就是因为一个大太监而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最后国家也走向灭亡。

好的太监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是屈指可数,其中一个原因则是很多太监升官后却忘记初心,接受利益的蛊惑而黑化,秦朝赵高就是,之前积极帮助秦始皇排忧解难,到了后期却与李斯设计废掉公子扶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还是有出淤泥而不染者,9岁入宫当太监,59岁掌握宦官大权,事业巅峰时期仍然秉持为天下社稷而工作,后续还被赐了“清忠”二字。

01

入宫的幸运儿

把明朝时期称为太监时期一点不为过,太监的地位就是在明朝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仅拥有特权,而且在政治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被分为内宦和外宦两种,内宦主要负责宫廷的内务和专职伺候皇帝的生活起居,而外宦负责管理军队和国家官僚机构。

永乐朝之后,太监开始受到皇帝重用,并可以逐渐代表皇权,司礼监是宦官中权势最重的机构,负责审阅批示奏章、传布政令,甚至能够操纵国家大权。

有些得到皇帝重用的太监在皇帝驾崩后要作为陪葬,入皇陵放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来看是一件非常光宗耀祖的事情,由此可见明朝太监的地位之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539年,陈矩出生在安肃县的一户贫苦人家里,其父母都是底层百姓,可谓是一贫如洗,一家人迫于生活的压力到处给人做苦力,但是陈矩兄弟姐妹众多,也只能勉强垫下温饱。

到了陈矩9岁那年,家中再无余粮,陈矩作为家中男丁却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瘦瘦小小,去干苦力也没人收,其唯一的出路便只剩下入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矩作为太监入宫后便被分配到了权力最大的司礼监,陈矩机灵懂事聪慧过人,他清楚一穷二白的自己想要在司礼监立足就要比别人更加努力。

司礼监并不是谁都能来的地方,这个部门对太监的要求极高,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精通琴棋书画等都是基础项,尤其要求对政务有一定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矩那股伶俐劲被当时的宦官老大高忠尽收眼底,之后便把陈矩带在身边。

高忠11岁入宫,当年就是凭借着自身实力扶摇直上,又能打仗又能与皇帝一起参谋国事,可能也是高忠从陈矩身上看到了孩童时期的自己,因此对他悉心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为人正直,为官清廉

高忠带着陈矩学习了3年,这三年里高忠言传身教倾囊相授,陈矩也不负高忠所望,完美的学习到了在宫中生存的要领,还有对国家政务的理解

明朝最大的干扰就是蒙古,陈矩12岁时,高忠带着他去城门边上防守敌人攻击,鞑靼俺答汗带兵猛烈进攻京师,本来驻守城门的活高忠可以安排一队军队,但是高忠心系国家兴亡,披甲穿胄带着刀枪要亲自上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忠面对两万蒙古精兵悍将面不改色奋勇抵御外敌的场面给陈矩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高忠的形象再一次在陈矩心里高高伫立。

至此陈矩暗自发誓,自己今后一定要成为老师一样为国家而战的功臣。

战事结束后陈矩开始进修学习,开始慢慢接手协助处理政务,陈矩每一次的表现都让大家眼前一亮,并且好评如潮,陈矩也开始慢慢被寄予厚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583年,陈矩奉命亲自押送朱延堂,此行的目的地是凤阳,而这时的陈矩已经拥有较大的权利,县令在他面前也得低下头。

中间路过陈矩的老家,陈矩睹物思人,想要在老家这里暂停一下,去祭祀自己的父母亲,起初随行的官兵们还以为陈矩装了这么久终于要搞出点动静了,可谁知陈矩是真的单纯祭祀父母。

陈矩的做法让随行的官兵们都大吃一惊,陈矩一路上要不是在马车上看书,要不就是即兴写两首诗,这样的大官极其少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说最“佛系”的太监还得是陈矩,他出门办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神宗为矿税而发愁时,陈矩帮助大学士沈鲤进言,取消矿税,日常生活里陈矩一直奉行“八字原则”,生活朴素大道至简。

后来陈矩的作风做派逐渐深入人心,无论是百姓还是同事,都把陈矩尊称为“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祖宗法度,圣贤道理

陈炬为人刚正不阿,处事奖罚有度,为公清正廉洁,在他的职业生涯里有过好几次大大小小的审理案件,每一次他都会根据事实而争取宽大处理。

公元1603年“妖书案”使陈矩名声大噪,当日一大早,一封信传遍了朝野内外,此匿名信为《续忧危议》,信中内容显示郑贵妃与朝内奸臣勾结准备把太子做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堂最怕的就是有人密谋策反,如果给奸臣可乘之机很有可能会导致国家覆灭,因此现在的情况岌岌可危,慌乱之下神宗将此事交给陈矩调查,希望他能抓到凶手。

不过妖书案最后还是成为了一桩悬案,陈矩为了平息神宗的恐慌,故意将此事的黑锅甩在了一位名叫皦生光的无赖身上,刑场上任凭皦生光怎么辩解都无济于事。

一来皦生光本来就是死刑犯,让他当替罪羊可以尽快结案;二来如果大查凶手必定会给朝廷带来飞来横祸,就怕到时候反贼们一拥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矩凭实力做到了东厂老大,但他没用滥用职权贪图享乐,他本本分分的做他的本职工作,他身边的几位随从也是受到了陈矩的影响而为官清廉。

1607年,68岁的陈矩油尽灯枯,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朝廷,神宗得知后专门给他提了“清忠”二字的牌匾,并且还要求给陈矩使用立棺。

立棺在古代只有出家人才会使用,但是当时大家都觉得陈矩在世就像“佛”,便希望他去后依然能保佑国家风调雨顺。

出殡时跟陈矩打过交道的人几乎都来为他送行,包括陈矩的政敌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