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的风骨

文/王海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家多年四世同堂,我在外公外婆的庇护下长大成人,明白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在我的记忆深处,外公生活极简、喜静、正直,从不欢迎别人给他过生日。即使有晚辈给他送点吃的喝的来孝敬他老人家,他也会毫不客气地退回去,好多次让那些亲戚们委屈得直哭鼻子。

按照家乡习俗,长辈过生日,晚辈理应要去庆生。有一年,外公的干儿子一家两口实心实意地把烧好的一半猪头送来,结果被外公骂得两人一边抹泪一边提着猪头愣在那里,外婆和母亲不敢搭话,只小声劝说着他们把东西拿回去自家吃。自此,他们只能在每年正月初一清晨,空手来给外公拜年,每次来都会吃到我外公亲手做的甜酒汤圆、馓子、麻花、果子。每当晚辈享受到他的劳动成果时,就是他最幸福的时刻。趁家人都在时,他说:“家里生活都不宽敞,不要送这送那,搞复杂了就没意思了。每个人每年都要过生日,过到啥时候是个头呢?我们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我们要对母亲尽孝。家里有老人,年轻人过生日没多大意义!” 起初,我以为外公不领情,不能领会晚辈们的心意,很不给人家面子。又因为他的严厉,也没敢多问。现在想想,外公的认知是对的。

外公对待生日是这样,对待过年过节也都这样。

每到大年三十吃团年饭之前,外公都会让我妈给他煮上一大碗汤圆吃,然后买回许多蜡烛,装在陪伴他上班到退休多年的白色帆布包里面,独自一人从背笼沟口到老屋院子,再到王家榜的屋上砍下,挨个给祖坟送亮,等他回来时,天色已晚。我看着桌上的美味,惦记着爷爷送的小灯笼,还有一群小伙伴等着我去玩,心里暗暗怪外公的慢。外公却浑身轻松的样子,然后说:“先要敬祖人,把祖人安置好了,后人才能享福。”

每年七月半,外公很早从龙门街买回一大摞火纸,选择在午饭前亲手打印上铜钱,晚饭后为逝世的亲人烧纸,祈求平安。他对人对事的虔诚让当时不太懂事的我无法理解,但他却年复一年,有一次他和亲戚闲聊时说道:“人死如灯灭,死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们的这些行为都意味着我们心中还装着这些人,同时也是做给后人看。那些孤魂野鬼,没有人管的,我也顺便给他们烧一点,免得他们孤单”。

外公拉着外婆一起看新闻联播,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每当外婆有不懂的地方,外公总会耐心细致地讲解,直到外婆听懂为止。好几次我听见他开着玩笑说:“老婆子,老袁说了这么多遍,你听懂了吧?我天天给你当翻译,带你了解国家大事,你也从不给我一分钱。”外婆听完一边哈哈大笑,一边指着外公道:“你个老汉子,你别以为我看不懂!”于是他们就常常在温馨的时光里走过岁月,品着日常,读着家国。

外公去世那天,春雷唤醒寂静的夜。他在深更安然离去。我们按照他生前的遗嘱,请救护车拉他到市里火化。父亲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小本,里面全记着村里亲戚家门曾送来孝敬他的鸡蛋、挂面,账记得很细很清。里面还保存着一幅画和一段话,一幅画是我用铅笔勾勒的太阳和人,一段话是我去狮坪街看电影那天,外公记录了我去看电影的时间、地点、同行的伙伴。

作者简介

王海燕,平利县城关初级中学。

王海燕作品集

==入驻作者==

刘 云| | | | |

持续更新......(排名不分先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柯尊勇 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西平 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宏勋 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苗利萍 题

主办|遥望五峰文化传媒工作室

邮箱|akw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