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转载自:BranD的好奇心 ‍

AI时代传统艺术家未来何在

他们用创造力拥抱未知

Remini粘土滤镜一夜刷屏,和许许多多在AI技术下生成的艺术创作一样,它们总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巨大的轰动。与使用AI相比,靠着传统创作方式生产的艺术家们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而反响却总是难以预料。AI与艺术家、艺术创作如何共处?一起来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tefano Colferai | 图片来源:艺术家社交媒体平台

粘土定格动画艺术家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粘土滤镜爆火

人人都是“艺术家”

上传照片,等待1-3分钟,人们便从现实世界来到了《小羊肖恩》的世界。今年五一假期,火爆的除了各个旅游景点,还有一款名为“粘土滤镜”的AI照片特效。这一“丑萌”特效一时间掀起全民热潮,通过AI制作生成,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将现实中的人、动物、场景转化为粘土玩偶。这一转换并非百分之百还原,由于AI制图的“老毛病”,一些原本不存在于画面中的元素也会出现在生成的粘土世界中,充满趣味与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羊肖恩

《小羊肖恩》粘土定格动画

粘土滤镜特效来自意大利公司Bending Spoon旗下的手机应用软件Remini。这一软件的创始团队是来自中国北京的大觥科技,该团队成立于2018年,次年便以“用AI修复老照片”这一卖点推出了软件“你我当年”,Remini便是这一软件的海外版本。短短几年内,Remini屡屡推出爆款滤镜,如AI预测宝宝长相、AI预测变老变化等,在国内外都累积了很高的知名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材来源:编辑拍摄风景及《还珠格格》剧照

Remini粘土滤镜AI制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材来源:编辑拍摄风景及《还珠格格》剧照

Remini其他AI制图滤镜

AI技术的出现让“随手完成艺术创作”成为可能,人人仿佛都能当“艺术家”。然而,与之相关的争议也频频发生。宫崎骏收官之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于不久前上映,同时受到人们高度关注的还有抖音新推出的“宫崎骏风漫画AI一键生成”功能。这一特效同样使用了AI,将人们上传的照片套上宫崎骏漫画画风,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宫崎骏”。特效在抖音迅速传播走红,却让不少人回想起宫崎骏曾公开表示的对于AI动画的反感,不少网友认为这一AI特效是对宫崎骏的不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材来源:编辑拍摄

抖音宫崎骏画风AI制图滤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艺术家 x AI

不可被替代的价值

AI让艺术创作门槛降低,却似乎也让像宫崎骏一样坚持传统创作方式的艺术家们陷入了困顿。而人类往往拥有无尽的创造力,艺术家作为靠“创造力”体现价值的一类人更是如此。他们客观地审视AI,运用AI带来的便利让自己的作品有更多突破,冷静地、稳定地维系着人类艺术家无法被撼动的不可替代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相镐 | 图片来源:卢相镐社交媒体平台

创作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不是工具

是我的孩子和朋友

蔡国强:cAI™

2023年4月起

“以看得见表现看不见的世界”一直是当代艺术家蔡国强的艺术追求,如何实现也是他一直以来探索的方向。AI技术兴起,蔡国强便尝试将这一技术作为搭建自己与“看不见的世界”的通道,推出了人工智能艺术计划cAI™ (读作 AI CAI)。cAI™的人工智能程序是由蔡国强工作室与E.I.Art技术团队共同开发,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为一体的智能系统。cAI™的训练数据分为主辅两类,主数据来自工作室的丰富档案和作品系统,辅数据则通过爬虫系统抓取互联网上的相关图文物料,以补充内部训练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国强工作室 | 图片来源:蔡国强工作室公众号

cAI™为自己创造的logo

蔡国强与cAI™共同开展实验性工作,cAI™根据蔡国强的指令提供许多参考信息,蔡国强受到这些图片与文字的启发开始创作。目前,cAI™参与了蔡国强《海市蜃楼》第四幕的烟花设计,为自己设计了logo动图,发布了自我介绍的文字,在《月亮上的画布: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第38号》实验项目中也有参与。在与南方人物周刊的访谈中,蔡国强把cAI™形容为“集观察者、评论员、工具书、学生和导师于一体”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国强工作室 | 图片来源:蔡国强工作室公众号

《月亮上的画布: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第38号》实验

cAI™根据蔡国强讲述生成的部分图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国强工作室 | 图片来源:蔡国强工作室公众号

《月亮上的画布: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第38号》实验

cAI™观摩记录蔡国强的作画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国强工作室 | 图片来源:蔡国强工作室公众号

《月亮上的画布: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第38号》实验

爆破及(未完成)实验成果

对于AI,蔡国强在南方人物周刊的专访中表示:“我们的关键,是要能够从AI那里得到新价值,而不是在AI里复制我们这里的旧价值。”他将cAI™视为自己孩子、朋友般的存在——并不是一味的当作工具使用,或者用庞大的数据库规训,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可以对话的个体。当谈及AI与人类的关系时,他在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访中表示:“AI在大量时刻都能超过我,但目前他还不能超过人类,也许未来他能帮我们超过人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国强工作室 | 图片来源:蔡国强工作室公众号

《cAI™ 的受胎告知》实验

(未完成)实验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国强工作室 | 图片来源:蔡国强工作室公众号

《cAI™ 的受胎告知》实验

cAI™对蔡国强作画过程的实时反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国强工作室 | 图片来源:蔡国强工作室公众号

《cAI™ 的受胎告知》实验

爆破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不是怪兽

我对任何技术都感兴趣

大卫·霍克尼:《舞者V》二创

2023年6月

在音乐与嬉皮文化庆典2023年格拉斯顿伯里当代表演艺术节上,除了优秀的音乐表演,还有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与数字平台 Circa 合作的首个AI作品与大众见面。音乐节舞台大屏幕上,视频《我住在波西米亚 波西米亚是个包容的地方(I lived in Bohemia Bohemia is a Tolerant Place)》播放。这部影像作品中,大卫·霍克尼在AI的帮助下删除了他2014年的绘画系列《舞者V (The Dancers V )》中的人物形象,带来了一幅新的画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IRCA | 图片来源:CIRCA网站

格拉斯顿伯里当代表演艺术节

《舞者V (The Dancers V )》原画作中,一群衣着鲜艳的舞者手拉手围成一个松散的圆环跳舞。据Artnet报导,当回忆起这幅画作及在这之上的AI创作时,大卫·霍克尼在说道:“(绘制原画时),我让她们围成一圈,然后我会说停一下,再画一个,慢慢地就画好了。现在(运用AI创作),我离开了房间,把它们放在了风景中——真正的世界之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IRCA | 图片来源:CIRCA网站

格拉斯顿伯里当代表演艺术节

对于创作中使用的工具,大卫·霍克尼一直不局限自我。在他眼中,尝试不同创作媒介是为了更好服务于新作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一直是他所热衷的。他尝试过绘画、素描、版画、水彩画、宝丽来摄影、传真机、计算机应用等多种媒介,在与Michael Govan的访谈中,当被问及这些技术媒介与他的艺术创作的关系时,他说道:“我对任何能制作图片的技术都感兴趣,如果你把正确的东西放进里面,正确的东西就会从里面出来。我一直在研究任何技术,我相信科技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斯汀·萨克利夫 | 图片来源:British Vogue网站

大卫·霍克尼 《Bigger & Closer》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是一种风格

荒诞矛盾美学

卢相镐:神圣

2022年起

来自韩国的设计师卢相镐(NOH Sangho)擅长将互联网图像素材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他收集、复制、转换在网络上收集到的图像素材,将它们重新用绘画、雕塑、视频等艺术形式呈现。通过这样的创作,他展现了自己对当下图像消费和创作的反思,以数字媒体环境为核心参照,探讨人们如何应对陌生技术的冲击。他的作品受到年轻群体的欢迎,他也持续为韩国人气乐队Hyukoh设计了专辑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相镐 | 图片来源:卢相镐社交媒体平台

Hyukoh乐队专辑封面

尽管在这之前的创作中经常与互联网素材打交道,但《神圣(Holy)》系列是卢相镐首次尝试使用AI创作。在使用AI创作的过程中,他并非简单输入文字指令,而是将自己已有的艺术作品上传至AI图像生成程序进行重新解读。在AI输出的内容中进行挑选,并转换到画布上绘制出全新的作品,这一系列的核心主题“燃烧的雪人”正是卢相镐从想象中提炼而出的图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相镐及阿拉里奥画廊 | 图片来源:阿拉里奥画廊网站

《神圣(HOLY)》系列

将系列命名为“神圣(Holy)”,是为了反映AI在创作中经常生成一系列与现实逻辑偏差的图像的特征。《神圣(Holy)》系列中绘制的双头鹿、六指人、巨型燃烧雪人等,都是为了展现AI技术中以尝试还原真实的手法呈现与现实相悖事物的矛盾美学。卢相镐将这些偏差与矛盾透过神话和宗教的视角重新诠释,将这些技术上有缺陷而造成的虚幻场景称为“神圣(Hol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相镐 | 图片来源:卢相镐社交媒体平台

《神圣(HOLY)》系列展览及周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是一种想象

创作灵感来源

古斯塔·萨克森:理想的秋天

2023年

艺术家兼设计师古斯塔·萨克森(Kustaa Saksi)以纺织品闻名于世,2022年曾为爱马仕中国香港太古广场设计艺术家橱窗。2023年,他的提花纺织品展览“边陲之地(In the Borderlands)”,在赫尔辛基设计博物馆举办。展览展出了他2013年至2023年期间用提花编织技术创作的大量纺织艺术作品。提花编织技术是一种发明于1804年的技术,使用织机将图案与纱线编织成纺织品,而不是印刷、刺绣或压印在织物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斯塔·萨克森 | 图片来源:古斯塔·萨克森社交媒体平台

爱马仕中国香港太古广场艺术家橱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斯塔·萨克森 | 图片来源:古斯塔·萨克森社交媒体平台

提花编织作品

为了本次展览他也专门准备了一些作品,其中包括一件运用了AI制作的风景纺织品——《理想的秋天(Ideal Fall)》。这一作品是一款超大型挂毯,抽象而明亮。在创作这一作品的过程中,古斯塔·萨克森让AI为“理想的景色”提出建议,并从中选取自己认为合适的进行设计制作。在AI的帮助下,古斯塔·萨克森围绕“世外桃源”这一核心展开,在作品中呈现了丰富茂盛的植被、夸张的瀑布,以及日式花园的装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斯塔·萨克森 | 图片来源:古斯塔·萨克森社交媒体平台

《理想的秋天(Ideal Fal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斯塔·萨克森 | 图片来源:古斯塔·萨克森社交媒体平台

《边陲之地(In the Borderlands)》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术馆 x AI

大众与艺术家的桥梁

美术馆是连接大众与艺术家的桥梁,美术馆如何呈现艺术作品也影响了大众如何思考AI与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关系。通过AI技术,大众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家们的作品,不仅不会因为AI的便利而看轻艺术创作的难度,反而会因为能通过AI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从而对艺术家及他们的创作更加尊敬与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赛博物馆 | 图片来源:奥赛博物馆网站

《梵高在瓦兹河畔奥维尔:最后的几个月》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艺术家隔空对话

巴黎奥赛博物馆 x Vive Arts:AI版文森特·梵高

《梵高在瓦兹河畔奥维尔:最后的几个月》

2023年10月3日 - 2024年2月4日

该展览于2023年秋季在巴黎奥赛博物馆举办,是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生命中最后两个月所创作作品的首次展出。该展览设置了一个独特的沉浸式互动体验——AI版梵高。这一人工智能化身版梵高负责回答参观者的问题,参观者可以通过麦克风直接与他对话,而这些回答是基于对文森特·梵高所有信件的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Jumbo Mana | 图片来源 :纽约时报网站

AI版梵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埃利奥特·维尔迪尔 | 图片来源 :纽约时报网站

AI版梵高于展厅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穿越而来为你创作

香港艺术馆:AI版提香风格人物画像

《 提香与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

──乌菲兹美术馆珍藏展》

2023.11.03 – 2024.02.28

展览展出了乌菲兹美术馆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的藏品,包括提香等代表人物的杰作。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画派画风浪漫典雅,代表人物提香·韦切利奥 (Tiziano Vecelli)以其擅长表现人物感情而广负盛名。在当时,提香·韦切利奥亲自绘制的画像对于皇室和贵族成员而言也并非唾手可得。而在该展览中,参观者可以通过AI在展厅指定区域内拍照,并获得一个提香·韦切利奥“亲自”绘制的个人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艺术馆 | 图片来源:香港艺术馆社交媒体平台

AI版提香风格人物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艺术馆 | 图片来源:香港艺术馆社交媒体平台

《提香与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乌菲兹美术馆珍藏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AI成为艺术家一份子

迪拜艺术博物馆:用AI与观众共创

《会动的图画本 》

目前全年开放

迪拜艺术博物馆由韩国艺术团队d'strict主办,展览以“永恒的自然”为主题,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艺术空间,用数字媒体艺术重新想象并诠释了自然元素。通过新媒体艺术作品,展现了迪拜的文化背景和自然风光。在“会动的图画本(LIVE SKETCHBOOK)”展区,参观者可以在纸上画一只动物,通过AI技术扫描后便可以出现在展览墙壁上,且新出现的图像可以与已有的图像进行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迪拜艺术博物馆 | 图片来源:迪拜艺术博物馆网站

AI互动展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iradisisanat/X | 视频来源:ig:@ainterestingupdate

AI互动方式

注:文章开头引用的Stefano Colferai与《小羊肖恩》作品并非AI制作,

仅为直观呈现粘土类视觉作品引用。

编辑 | 木耶子

图片及咨询参考 | (上下滑动文字查看详情)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公众号后台或邮箱

marketing@brandmagazine.com.hk

源自艺术家/工作室/美术馆网站 及 网络共享资源(图片详见注释)
Ins: ①stefanocolferai ②nemonannet
③kustaasaksi ④hkmoa
公众号:①蔡国强工作室 ②香港藝術展覽
官方网站:①CIRCA ②British Vogue ③纽约时报
④奥赛博物馆 ⑤迪拜艺术博物馆 ⑥阿拉里奥画廊
⑦赫尔基辛设计博物馆
媒体相关报道:
①南方人物周刊(蒯乐昊) 2024.3.2
《蔡国强和他的AI分身》
②Artnet(Min Chenm) 2023.6.23
—a Computer-Generated Ode to Bohemian Life
—at Glastonbury Festival This Weekend>
③Interview Magazine(Michael Govan) 2013.11.5
④blooloop(Bea Mitchell), 2023.10.3
first-ever VR experience>
⑤CW Property Middle East
(SHENZIN SHAIKH), 2024.4.6
at ARTE MUSEUM Dubai>

为了小伙伴们不错过更 多优秀设计案例和最新设计资讯

记得将我们设置为“星标”!

往期内容回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