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官渡发生了一场对中国影响深远的战役----官渡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曹操率领2万多军队,打败了袁绍率领的11万8千大军,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渡之战

在这场战役里,袁绍率领优势兵力,却打了大败仗。因此,在历史上,对曹操的夸赞之声高涨,说他“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而相对的,对袁绍则是一片贬斥之声。

可是,我们不要忘记一个细节,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在获得官渡之战胜利后:

操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曰:“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况众人乎!”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曹操当时的危急情势。所以说,袁绍也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么不堪,他也是有获得官渡之战胜利的机会的。但是,他最后失败了。那他到底失败在哪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

一、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军事指挥上的失误。

袁绍在官渡之战的失败,首先是军事上的失败。我们先来看看,袁绍在军事上有哪些失误的地方。

在史书上,对袁绍的军事指挥有以下的一些批评。主要的有,拒绝田丰袭击许都的建议,派颜良、文丑孤军渡河,没有采取田丰持久奇袭之计,没有采取沮授防备乌巢的建议,拒绝张郃援救乌巢的建议。我们逐条分析一下这些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绍

1、拒绝田丰的袭击许都,救援刘备的建议。

建安五年正月,曹操亲自率领军队讨伐盘踞徐州的刘备。这时,袁绍手下的谋士田丰向袁绍建议袭击许都。在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兒之病失其会,惜哉!”

大家因此指责袁绍坐失时机。可是,我们看看这段历史,就发现,这个指责有失偏颇。曹操攻打刘备是在正月,而袁绍进攻曹操,开始官渡之战是在二月。曹操速战速决,在一个月里面就打了个来回,驱除了刘备的势力,活捉了关羽。

如果在这个时候,袁绍出动攻击曹操,只能打乱自己的部署,而且是否能够打下许都,救援刘备也是个疑问。以历史事实来看,刘备在曹操面前的不堪一击,是这次军事行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备兄弟

只要刘备能够在曹操面前坚守一两个月,一切都会改变。可是,刘备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如果袁绍采纳田丰的建议去袭击许都,很可能会遇上回来的曹操主力,凶多吉少。因此,不采纳田丰的建议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能算是军事失误。

2、派颜良和文丑渡河。

建安五年二月,袁绍派大将颜良率领一万两千多人的前锋,渡过黄河攻打白马。被曹操率领的援军击败,颜良也被关羽匹马斩杀于众军之中。

袁绍得知颜良的败讯后,又再次派文丑和刘备渡河进攻曹操,为颜良报仇。结果,文丑中了曹操的诱敌之计,被打得大败,文丑也战死沙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渡之战

这两次战斗,折损了袁绍两员名将,损失巨大,给军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后续的战斗。折损确确实实的军事指挥错误。让颜良、文丑孤军深入,和主力隔绝一条黄河。还逐次投入兵力,犯了军事上“添油”的大忌。在这方面对袁绍的指责是理所应当的。

3、没有采取田丰持久奇袭之计。

在史书中说道,在开战之前,田丰为袁绍策划了一个方案:

初,绍之南也,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方案实际上是符合兵法上“以正合,以奇胜”的原则的。它的实质是以主力在正面吸引曹操的主要兵力,而派奇兵对曹操的领地进行袭击。这样在经济上消耗曹操,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渡之战概图

而袁绍在进攻曹操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变相的实行了田丰的策略。主力和曹操在官渡相持,先后派出了刘备、韩荀等军队袭击曹操的后方,使得曹操惶惶不可终日,陷入失败的边缘。所以说,这条指责是不成立的。

4、在曹操袭击乌巢前后,拒绝沮授和张郃的建议。

曹操火烧乌巢,被后人当作取得官渡之战的关键战斗。在这之前,曹操就有袭击火烧袁绍运粮车队的事情。这次,沮授建议加派兵力防守,被袁绍拒绝了。

在乌巢火起后,张郃建议赶快救援乌巢。袁绍认为曹操主力出动,大营必定空虚,让张郃、高览率领主力攻打曹操大营,派其他次要军队救援乌巢。结果乌巢被烧,张郃高览也攻打曹营不下,投降了曹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郃与高览

这里,从袁绍这一方面来说,认为自己的军粮储存地机密,不会被曹操知道,不去增加防守,也有情可原。但是,不派主力救援乌巢则是严重的错误。就是这个错误,导致了官渡之战的失败。

如果当时,袁绍以主力援救乌巢,一个可能是保护下一部分粮食,并消灭曹操主力。另一个可能是,没有救下乌巢的粮食,在半路和曹操的军队遭遇,也可以给曹军以打击。这两种可能性都比攻打曹军大营要好得多。

结果,袁绍不听张郃的建议,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粮食被烧掉,张郃也因为攻不下曹营而投降。造成军心士气瓦解,一败涂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绍

二、比起军事指挥的失误,更可怕的是人和上的失败。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四条被大家指责的错误,实际上袁绍只犯了两条。而最重要的战略问题上,田丰提出的正确方略,袁绍也变通的执行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把曹操逼到了失败的边缘。

即便是到了最后,乌巢就是被烧了,曹军的大营没有打下。粮食再运也可以,张郃高览的主力未失,重新整顿再战也行。对比已经没有粮食的曹军,袁绍的赢面还是有的。可怎么会突然一败涂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郃

这主要是袁绍内部不团结,残酷的内部倾轧造成的。相比军事上的失利,袁绍内部的斗争,造成了袁绍最终的失败。

按照历史上记载,袁绍并非庸碌之人。凭借着祖上“四世三公”的良好条件,他兴义兵,讨董卓,被诸侯们奉为盟主。他胸怀大志,富有韬略。在战斗中,他面对危险,能够临危不惧,大呼奋战。在史书上还记载着他和曹操谈起的取天下的方略:

初,袁绍与操共起兵,绍问操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操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操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而袁绍按照他的方略,实现了他第一步的方案。他统一了青、冀、并、幽四州广大的地区。但是,我们要看到,袁绍在他的成功之路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帮手,他的谋主沮授,起了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沮授

和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榻上问策》一样,沮授和袁绍也有着一段有名的对话。

(袁绍)引沮授为别驾,因谓授曰:“今贼臣作乱,朝廷迁移,吾历世受宠,志竭力命,兴复汉室。然齐桓非夷吾不能成霸,句践非范蠡无以存国。今欲与卿勠力同心,共安社稷,将何以匡济之乎?”
授进曰:“将军弱冠登朝,播名海内。值为立之际,忠义奋发,单骑出奔,董卓怀惧,济河而北,勃海稽服。拥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陵河朔,名重天下。若举军东向,则黄巾可埽;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师北首,则公孙必禽;震胁戎狄,则匈奴立定。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长安,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诛讨未服。以此争锋,谁能御之!比及数年,其功不难。”绍喜曰:“此吾心也。”即表授为奋武将军,使监护诸将。

我们可以看到,沮授和袁绍的方略基本相同,两个人志同道合,配合默契。在沮授的帮助下,袁绍很快就统一了北方,准备实施第二步方案,南下争夺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图

但是,在这个时候,一切突然发生了变化。随着袁绍的事业壮大,志得意满的他娇气日盛,再也听不进反对意见,因此和沮授之间产生了分歧,而其他早已眼红的人,一起向袁绍进谗言。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袁绍对沮授从言听计从到根本片言不听。史书记载:

(郭)图等因是谮沮授曰:“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若其浸盛,何以制之!夫臣与主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且御众于外,不宜知内。”绍乃分授所统为三都督,使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未及行。
(沮授)遂以疾退,绍不许而意恨之,复省其所部,并属郭图。

沮授无过而因为谗言被夺权,这给袁绍全军上下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尤其是那些久在沮授统领下的将领,更是愤愤不平。而郭图之流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对这些袁绍的主力采取卑劣的手段,更是瓦解了军心士气。如果不是沮授忠心耿耿,袁绍的失败会来得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