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口鱼是溪流性鱼类之一,属于野外生存的资源品种。不久前,武汉江夏区传来好消息,国审水产新品种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的研发团队再“放大招”,培育出了新品种“全雄”马口鱼,又一次完成种质芯片破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夏季是鱼类重要繁殖期。一大早,位于江夏区鲁湖的湖北黄优源渔业基地热闹非凡,色彩鲜艳的小鱼儿时不时跃动出水面,工人师傅正在拉网捕鱼。

橙黄色的鳍,灰黑色的背,银白色腹,体侧还有浅蓝色垂直条纹,这个穿着花衣的“豁嘴”小家伙学名叫“马口鱼”,因为刺少、营养价值高,又被称为“淡水中的金枪鱼”。作为繁育工作的第一步,本次捞起的鱼将运往不远处的孵化车间内。在那里,工人们将挑选优质的母本并进行催产、受精操作。1个月后,长到3公分左右的马口鱼寸片将送往养殖户的塘口,4个月后将被送上餐桌。

马口鱼野生资源少,市场缺口大。为了更好地供应市场,丰富渔业品种,3年前,樊启学和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研发团队就开始探索马口鱼的人工养殖之路,经过艰苦的人工保种、繁育、性状优化等工作,到今天这批等待催产的亲鱼,已经是第4代了。湖北黄优源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启学表示:“我们现在进入到生物工程引导的全雄马口鱼的鱼苗供应这样一个阶段,我们把马口鱼由完全野生的品种不仅仅做到可以养殖,而且利用性别控制的技术做出了超雄的雄性,所以它繁殖的后代,应该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沈志刚称:“目前我们培育的马口鱼能达到75%~80%的雄性率的水平,这个水平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工培育绝非易事,“超雄”马口鱼的养殖更是场攻坚战。樊启学和团队采用了什么秘密武器,又是如何破题的呢?团队研究发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雄性马口鱼品相好,成活率高,比雌鱼生长快1.5倍。研究人员通过性别诱导,反复实验,培育“超级雄鱼”与雌鱼交配,产下的全都是雄马口鱼。经过几年的牛刀小试,目前已实现大规模养殖,让养殖户赢在起跑线上。湖北黄优源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启学表示:“我们已经做到规模化、高雄化,公鱼表现出来的生长优势,在养殖的效益上也会充分体现出来,优势显而易见。”武汉江夏区邓家洲养殖场负责人李文群今年将养殖面积扩大到了20亩。他表示:“通过人工养殖的马口苗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23年进了20万尾马口鱼,每亩单产1560斤,平均亩效益11500多元,效果非常好。今年我扩大了20亩。”

马口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不仅越来越受养殖户和水产从业者的喜爱,也成为食客们的宠儿。得益于新品种的“明星效应”,这几天黄优源渔业马口鱼单日订单量上百万。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前来买鱼苗或者成鱼,通过养殖场送走的马口鱼,游向百姓餐桌。消费者黄女士表示:“马口鱼它的营养价值比较高,而且它只有一根主刺,没有其他的小刺,特别是适合那种又喜欢吃鱼又怕刺的那种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现水产种业振兴,湖北企业异军突起,进一步擦亮了湖北淡水产品产量第一大省的“金字招牌”。目前,黄优源渔业已建造大型冷库、自动杀鱼流水线、冰鲜冷链打包车间和即食食品加工厂。下一步,还将打造华中马口鱼成鱼供应基地,助推马口鱼在全国推广养殖。

(长江云新闻记者 赵文华 刘宁 郭裕铭 林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