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发珍视健康的宝贵。每年一次的医院体检报告,其紧张程度不亚于学生等待考试成绩的时刻。根据《2022年度健康体检大数据蓝皮书》揭示,体检异常结果的前四大问题分别是:肺结节、超重肥胖、甲状腺结节和脂肪肝,占比分别高达54%、50%、47%和40%。这些问题其实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根源——痰湿。提及痰湿,许多人首先会联想到肥胖。我国每年因肥胖就医的人数高达6000多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数量也分别达到了惊人的2亿多、1.6亿和5000多万。现代人饮食过于油腻、寒凉,口味偏重,暴饮暴食,营养过剩,再加上生活中的焦虑、内耗、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都为脂肪、肿瘤、结节等疾病的滋生提供了温床。痰湿,这里的“痰”并非指狭义的痰液,而是体内津液的广义概念,由湿气聚集而成。当痰湿加重,并与寒凝或血瘀相结合,便会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凝结成“痰块”,即西医所说的结节或囊肿。我曾接诊过一位体型偏胖的患者,她身患多种疾病,包括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肝血管瘤和宫颈囊肿。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看似复杂的疾病,其根源竟然都是痰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

患者:聂某,女,35岁现病史:患者患有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肝血管瘤,宫颈囊肿。偏胖,变天则困,坐久腿肿,月经推迟,量偏少,自觉小肚子是凉的,但手脚却热,吃凉的则不适。舌体胖大,舌下瘀阻。

病案分析

上述患者的疾病很多,可以诊断肝血管瘤、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宫颈囊肿。偏胖,中医讲“肥人多痰湿”,体内痰湿过多,让脾胃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状态,而引起脾虚出现。而脾虚之后就无法正常运化,导致体内的水谷、水液代谢失常,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就像河流里的水,河道发生淤塞,积水后形成湖泊,面积就变大了。中医上讲人体也是一个不断运动的整体,但由于某些原因使脏腑机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滞,日久肥胖也就形成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痰湿的人喝水都会胖的原因。体内的水分无法正常代谢,可不就显得很胖吗?所以该患者明显存在脾虚问题。脾阳亏虚,脾胃的温煦功能不足,所以吃凉的则不适、小肚子凉。但手脚却热则是因为阴虚内热。脾气亏虚,气血生化无缘,故变天则困;气血不足,进而导致月经推迟,量偏少。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代谢。脾肾阳虚可能导致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停留在体内,形成水肿。久坐会加重脾肾的负担,导致水肿症状加剧。舌体胖大说明脾虚湿盛。舌下瘀阻则说明体内有淤血。痰浊和瘀血是中医中的两种病理产物,它们可以阻塞经络,影响气血流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当痰瘀互结于肝脏时,可能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导致肝血管瘤的形成。同样,痰瘀互结于甲状腺、乳腺、肺部或宫颈等部位,也可能导致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宫颈囊肿的形成。所以患者的证型为脾虚湿盛,痰瘀互结。在治疗上应该健脾燥湿、化痰祛瘀。所以我才用苍附导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治疗过程

具体方药如下:

茯苓20g、麸炒苍术15g、香附15g、 法半夏15g、胆南星10g、麸炒枳壳10g、陈皮15g、 川芎10g(苍附导痰汤加减)、赤芍10g、桃仁12g、当归10g、红花10g(桃红四物汤加减)、浙贝母30g、牡蛎30g、蛤壳30g、夏枯草15g、 猫爪草30g、煅浮海石30g、麸炒白术15g、炒芥子15g、 青皮10g、泽泻20g、麦冬10g、丹参30g、牡丹皮10g、 盐橘核10g。二诊:患者反映睡眠不好,于是在上方基础上加炒酸枣仁15g、远志15g养心安神。三诊:患者反馈口苦,于是加北柴胡25g、黄芩片10和解少阳。四诊:患者反馈口苦症状消失,但口渴,泄泻,于是减掉柴胡、黄芩,加天花粉15g清热生津;加薏苡仁30g利水渗湿。患者在初诊的方药基础上继续加加减减持续服药三个月,最后惊奇的发现,肝血管瘤病灶缩小了。

方药分析

苍附导痰汤方中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散结;枳壳下气行痰;半夏燥湿祛痰;陈皮下气消痰药加强豁痰顺气之力;茯苓渗湿。全方共奏燥湿化痰,行气开郁之功,气顺则痰自下降,晕厥可除,痞胀得消桃红四物汤本方以强劲的破血之品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芍药养血和营;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全方配伍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成为现代临床活血化瘀的最基础与常用方剂之一。加浙贝母、牡蛎、蛤壳、夏枯草、猫爪草、煅浮海石软坚散结。加麦冬 牡丹皮、丹参滋阴清热。加炒芥子、炒白术燥湿化痰。加盐橘核、青皮理气和中。加泽泻利水渗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