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发射后准确进入地月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值得注意的是,嫦娥六号探测器本次执行的月背采样任务人类航天器首次对月球背面土壤进行采集回收。“嫦娥六号”向月球进发不仅是我国探月工程和人类月球探索的重要里程碑一步,更是助推我国航天科研发展向新高度迈进的关键一步。

而自探月工程正式立项起,就有一所高校勇担航天“尖兵”使命,在众多航天项目中刻苦攻关、成绩斐然,它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探月工程实施20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瞄准月球探测二期、三期、四期工程全程参与了“绕、落、回”三个阶段的技术研究工作,助力“嫦娥”九天揽月。众多科研课题的首创、突破和创新使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能力不断跃升,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学校综合实力不断完善

将科研项目的优势成果和人才落实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使学生能够完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拓展科研视野,为在未来成为能够投身高水平科研建设的可用之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哈尔滨工业大学早有意识,提前布局。将科研团队、科研产出和各项尖端高水平科研知识应用和实践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近年来直接参与探月工程重大科研项目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同时该校教师团队还获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三号任务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需要注意的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推动我国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团队建设的有效举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至诚报国、教书育人、甘于奉献的精神信条在高等教育领域不断深耕。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团队秉持哈工大精神在科研与教学受到多重认可的最好体现,也是该校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的最好诠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报国的科研理想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各个领域,潜移默化地深入在校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下图为嫦娥五号探测器模型哈工大中心展出。这样的展览和教育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还有很多。该校与我国航天事业紧密联系,校园内建有博物馆、航天馆记录哈工大与中国航天事业同向同行的历程。

单就航天馆中“哈工大与中国航天”展区就包含12个展柜、18件实物展品、22件模型展品、若干文件展品以及全息影像。为哈工大学子介绍了我国重大航天任务中的哈工大身影和科技力量。将航天理想根植于每一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子的心中,这种航天特色已经成为哈工大鲜明的办学特征,也会成为该校学子治学、立志的重要精神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种种,相信大家已然看到了我国航天事业数十载峥嵘岁月中该校所贡献的哈工大智慧。与这一代青年学子共同成长起来的中国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等国家重大工程和任务中,哈尔滨工业大学都矢志不渝地贡献着自己的科技力量。而这种力量是由该校每一个心怀寰宇的专业人才共同积蓄起来的,这种力量也会在未来吸引着像屏幕前的你一样满怀航天梦想的学子报考哈尔滨工业大学、叩响中国航天事业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