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要不是毛主席说出来,大家还真不知道,鲁迅先生还有一则叫做《乌鸦和狐狸》的寓言故事!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些特殊的人群为了表达他们的决心,使用了大量带“红”的词汇,甚至把一切建筑也涂成红色,使他们所处的环境变成“红色海洋”。

毛主席:这个故事好听吗

一天,在接见文工团的一些女团员的时候,姑娘 们发现毛主席卧室的台历正翻到3月8日,便有些不解地问:“主席,今天都4月22号啦,您的台历怎么还是三·八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姑娘 们疑惑的眼神,毛主席笑着说:“你不知道,三·八妇女节要在我这里过好久噢!”

听了毛主席的话,其中的一个姑娘说:“主席,您可真爱说笑话,您又不是女同志,过什么三·八妇女节啊!”

那天,毛主席因为兴致很高,和姑娘 们谈了许久。在听到毛主席向她们打听文工团的运动情况时,姑娘 们便讲起了她们文工团正在搞的“红色海洋”,说是在她们的大院里,到处都要有语录,有革命口号,还要每天搞“早请示、晚汇报”。

这时,毛主席显得有些不认可,便对姑娘 们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听吧,鲁迅先生是思想家,他的作品值得人们去思考,他有一篇小寓言真是既好懂,又深刻呢。”

听到毛主席要给她们讲寓言故事,这些姑娘 们都非常有兴趣,还急切地说:“鲁迅先生的寓言故事,我们还真没读过呢,您快讲讲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姑娘 们想听他讲鲁迅先生的寓言故事,毛主席说:“这个故事叫‘乌鸦和狐狸’的故事,而鲁迅先生又加以发挥。

姑娘 们都知道,《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是古希腊著名寓言家,世界四大寓言家之首的伊索所著《伊索寓言》里的一篇寓言故事。

作为西方文明源头的文化产物,全世界第一本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在戏谑、搞笑的动物世界背后隐藏着作者对人类社会准确、犀利的深入洞察,可谓是现实社会的微观缩影。

在这些故事中,既可以看到人性中卑鄙浅陋的一面,也能感受到美德的重要性,更教会我们如何“圆润”但却又“智慧”地与这个复杂世界彼此温柔相待。

因此,《伊索寓言》不仅仅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成人时时用来警醒自己与身边世界的关系和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西方文化及叙述传统中,这本《伊索寓言》包含了一系列植入人类记忆的动物形象,如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乌鸦喝水》《龟兔赛跑》《青蛙与公牛》《狼来了》等一些被人熟知的名篇,都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乌鸦和狐狸》的故事,也被选入小学教材,深入人心:

一天,乌鸦得到了一块肉,被狐狸看到了。狐狸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由于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狐狸没有办法在树下得到,它眼珠一转:“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
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这时,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您的羽毛真漂亮,五彩缤纷,比其它鸟都漂亮,而且您的嗓子真好,可以给我唱首歌吗?”乌鸦听了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可是刚一张嘴,肉就掉了,狐狸叼着肉便一溜烟地跑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诱惑,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话,遇事要动脑分析,避免上当受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伊索寓言》中的这则《乌鸦和狐狸》大家还真的不知道,鲁迅先生还写过一篇这样的寓言故事。于是,大家便带着极大的兴趣,等待着毛主席为她们讲。这时,毛主席说:

“老乌鸦和老狐狸都已经死去,但它们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有一天小乌鸦得到了一块肥美的肉,飞到一棵树上,正准备美美地饱餐一顿,没想到小狐狸跑过来,在树下对小乌鸦说:‘乌鸦小姐,你的羽毛多么美丽啊,你的歌喉也很迷人,如果你能为我们唱一支歌,那一定是很动听的’。
小乌鸦听了小狐狸的赞扬,心里想,我父母就是上了你们的当,你今天又想来欺负我,休想,滚蛋吧。
小狐狸看小乌鸦不动声色,于是就把脸一翻,愤愤地说:‘谁不知道你们乌鸦是扫帚星,你们飞到哪里,哪里就有灾难降临,大家都讨厌你们。’没等小狐狸说完,小乌鸦早已沉不住气啦,它要立刻给予回击,但刚一张口,那块肉就掉在了地上,狐狸便立刻叼着那块肉跑掉了。
当你千方百计地注意一种倾向的时候,却从相反的方面犯了同一种错误。”

讲完鲁迅先生的《乌鸦和狐狸》的寓言故事后,毛主席问大家:“这个故事好听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文工团的姑娘 们都没有听过鲁迅先生的这则寓言故事,大家都从中学到了很多,便都点了点头,表示好听。

临别的时候,毛主席想到她们所说的团里正在搞的“红色海洋”,嘱咐她们说:“什么‘红海洋’,过了头了嘛,回去说:不必要这么搞。”

事实上,毛主席与文工团的姑娘 们之所以相处的这样和谐,还是因为他像一个长者一样爱护着这些小姑娘 们,而姑娘 们也将毛主席当做了她们的至亲之人。这一点,陪伴毛主席走过最后岁月的孟锦云,就有着切身的体会。

孟锦云:毛主席就是我的一位亲人

1948年,孟锦云出生在湖北武汉。1960年,12岁的孟锦云考入空政文工团,成为了一名舞蹈演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缓解领导们紧张的工作心情,让领导们能够在工作之余获得放松,特意在中南海安排了舞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总会抽空出现在舞会上。他们的舞姿各有特色,这也导致他们总是春藕斋舞场里的焦点。

每当毛主席来到舞场的时候,乐队都会为他演奏《浏阳河》。因为毛主席最喜欢这首歌曲的节奏,因此在这首舞曲响起后,毛主席便会带着靠近他身边的“老同志”步入舞池。

在毛主席走进舞场后,其他的一些领导人也带着自己的舞伴,纷纷进入舞场,踩着欢快的节奏,翩翩起舞。

随着时间的推移,负责演奏的乐队也基本摸清了毛主席的喜好。在为毛主席演奏完《浏阳河》后,紧接着再来一首《步步高》。

于是,毛主席又带着舞伴跳了起来,越跳越精神,人们从他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的兴致越来越高。

后来,为了满足领导人们舞伴的新老交替,文工团便陆续招收了一些新人作为补充。孟锦云就是在那时候进入空政文工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中南海几乎每周都要举办一、两次舞会。为进入军队文工团也不需要政审,调动也很容易,姑娘 们又年青、漂亮,所以经常被调去“完成任务”。

1963年,不到15岁的孟锦云就已经长得非常好看了,她的身材非常苗条。在她跳舞的时候,就好像微风中的柳条,摆动着迷人的身躯。尤其是她那明澈如水的双眼,让人留恋不舍。

4月,孟锦云得到通知,要他到中南海春藕斋去“出任务”。这也是孟锦云来到文工团后,第一次“出任务”。

参加这样的舞会,孟锦云心里既有紧张,还有一些兴奋;既有一些好奇,还有一丝胆怯。

于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孟锦云和文工团的七、八个小伙伴早早地换上了便装,准备前往中南海。由于是第一次“出任务”,孟锦云的心“砰、砰”直跳,在心里希望自己不要出什么岔子才好。

晚上6点,中南海派了一辆车。于是,孟锦云和大家陆续上了车。经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从北门驶进了中南海。来到春藕斋门口后,她们被领了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春藕斋里,孟锦云感到越来越紧张,她闪着明眸悄悄地左右张望,发现:

这里完全不是她想象的“水晶宫”,更不像故宫里的金銮殿。这是一个恬静的大厅,光线柔和,四周的沙发、软椅干净得一尘不染。大厅本身是典型的中国古建筑,但内部装修又是现代化的:各式浪漫美丽的壁灯、像瀑布一样的白色落地帷幔、闪着腊光的暗黄色地板……

过了一会儿,朱德和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走了进来。很快,音乐便响了起来,大家开始随着音乐起舞。

到了晚上十点多,舞厅里的乐曲停了,大家似乎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从座位上都站了起来。虽然不知道大家为什么会这样,但孟锦云也没有多想,跟随着大家和她的同事们也赶紧站了起来。

这时,有人喊了一声:“毛主席来了!”

在毛主席进来不久后,音乐再次响起。在“老同志”的邀请下,毛主席走进舞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毛主席和那位老同志跳舞的时候,孟锦云仔细地观察着毛主席的舞姿,发现毛主席的舞步,和其他人的舞步不太一样,毛主席的步子迈得很大。他一边跳,一边和舞伴在交谈着什么。

在舞曲演奏完毕后,毛主席坐回到椅子上。在毛主席回头的时候,正好看见不远处的孟锦云也在看着他。于是,毛主席便对着孟锦云笑了笑。

捕捉到了毛主席发出的信号后,孟锦云赶紧从座位上站起来,来到毛主席的面前,向毛主席做了一个邀请的动作。对此,毛主席也没有拒绝。

很快,舞曲再次响起。毛主席便带着孟锦云一起走进了舞池。在身材魁梧的毛主席面前,孟锦云的心跳得越来越快,变得非常紧张,手心里都溢出了汗液。

感觉到孟锦云的紧张后,毛主席低下头,笑着对孟锦云说:“小同志,别紧张,你的舞步不错嘛。”

紧接着,毛主席又问:“你是新来的?”孟锦云说:“我第一次来。”毛主席说:“怪不得没见过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毛主席又问孟锦云:“小同志,叫什么名字?”孟锦云回答说:“孟锦云。”

听了孟锦云的回答,毛主席微笑着说:“噢,孟锦云,跟孟夫子同姓。这个名字好听,锦上添云,比锦上添花还美呢。你是哪里人呀?”孟锦云说:“湖北。”

于是,毛主席流露出长者的关怀,对孟锦云说:“湖北,一湖之隔,你是我的半个小同乡呢!”

紧接着,毛主席又问孟锦云是湖北什么地方人?孟锦云回答说:“是湖北武汉人。”

对于武汉,毛主席是很熟悉的。早在革命年间,毛主席便多次到过武汉,并在那里参加革命活动。而在建国后,毛主席也是多次来到武汉,还在武汉长江里多次游泳。

得知孟锦云就是武汉人的时候,毛主席笑着说:“噢,武汉人,你听说过‘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句话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了毛主席的话,孟锦云并不知道毛主席为什么会这样问,便避开毛主席的话头,说:“我们武汉的黄鹤楼您去过吗?”

想到孟锦云避开了自己的问题,毛主席也没有正面回答他有没有去过黄鹤楼这件事情,而是吟诵了一句诗:“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随后,毛主席和孟锦云一边跳舞,一边闲聊,了解了她学舞蹈的情况。得知孟锦云正在学舞蹈时,毛主席关心地问:“练功累不累?”

孟锦云诚实地说:“开始练功,累得我真不想再学舞蹈了。您知道,夏天不用说,就是冬天,练功流的汗能把衣服湿透了。”

听了孟锦云的回答,毛主席笑了笑,关怀道:“流那么多汗,可得多喝点糖水,不然可损害身体。”孟锦云则说:“舞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怕苦怎么行。”

毛主席点了点头,宽慰孟锦云说:“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流泪’。旧戏班子有这么句话,你知道吗?看来,你们也是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和毛主席聊天的过程中,孟锦云紧张的情绪不知不觉地不翼而飞了。很快,舞曲停了下来。毛主席便带着孟锦云走回了座位上。

后来,看到孟锦云与毛主席配合的很好,领导经常选中她,让她到中南海跳舞。

在多次接触的过程中,孟锦云深深地感觉到了毛主席对她的关怀,而毛主席也总是称呼她为:“半个小老乡。”

每次听到毛主席这样说,孟锦云的心里便觉得非常温暖,两人之间也越走越近。一次,在和毛主席聊天的时候,孟锦云说:“主席,您嘴下巴有一颗痣,我听奶奶讲,您这是有福气。”

听了孟锦云的话,毛主席也仔细地打量起了孟锦云。当发现孟锦云的脸上也长着一颗小痣,毛主席就笑着说:“你脸上也有颗痣呢,那你也是有福气的人哦。”

毛主席的话刚说完,孟锦云也笑着说:“那可不是,你的湖南痣和我的湖北痣,长得地方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孟锦云这样说,毛主席哈哈大笑起来,说:“没想到,你还是个小九头鸟呢!”

1966年后,中南海里的舞会也没彻底停了下来。然而,毛主席却经常邀请和他跳舞的那些小姑娘 们到他那里做客。孟锦云也经常出现在毛主席的家里。

席间,毛主席像一个长辈一样,多次给孟锦云等人夹菜,并和她们开玩笑说:“你们多吃点。人家说:‘人是铁,饭是钢’,我认为,‘人是铁,烟是钢,一次不抽闷得慌’,饭可以不吃,烟可不能不抽噢。”

那时候,孟锦云和小姐妹们并不反对毛主席抽烟,甚至会主动为毛主席点烟,然后听毛主席为她们讲各种好听的故事。

有一次,毛主席便为文工团的姑娘 们讲起了鲁迅先生的寓言《乌鸦和狐狸》。听了毛主席的讲述,她们才知道原来鲁迅先生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伊索寓言》中的这则经典故事。

后来,由于不再跳舞,孟锦云改学了护理,在武汉的军队医院里当了一名小护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5年5月底,孟锦云在一个小伙伴的带领下,再次来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

在游泳池,看到毛主席时,孟锦云还担心毛主席已经忘记了她,便自我介绍说:“主席,我是从湖北来的孟锦云。”

这时,毛主席因为白内障的原因,眼睛已经看不清楚了。在听了孟锦云的话后,毛主席说他还记得孟锦云这个湖北来的半个小老乡。

紧接着,在毛主席的示意下,孟锦云俯下身子。于是,毛主席便拉着孟锦云的手,轻轻地拍了拍,用手摸着孟锦云的面颊,仔细地看了看,并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为什么不来看看我呀?”

听了毛主席的话,孟锦云感觉到十分亲切。想到这些年吃过的苦,孟锦云在毛主席的面前哭得梨花带雨,说:“主席,我也想来,可是来不了啊!”

在后来的交谈中,孟锦云表达了毛主席是她亲人的想法,而毛主席则提出让孟锦云留在他的身边工作。孟锦云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后,汪东兴便为孟锦云办好了留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手续。此后,孟锦云便开始担任了毛主席的护士,陪伴着毛主席,为他读书读报。

就这样,孟锦云一直陪伴着毛主席,直到毛主席去世。毛主席去世的那天,孟锦云站在毛主席的遗体前,久久不愿意离开。

在孟锦云的心里,毛主席就是她的一位亲人。毛主席的去世,使她失去了一位至亲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