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大家一提起太平天国,就对杨秀清的才干赞不绝口。认为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前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因为在天京事变前后,太平天国的局势完全不同。洪仁轩曾经说过,“过去东王在世时,拓土开疆,犹有日辟百里之势,而今进寸退尺,战胜攻取,大逊于曩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似乎证明了杨秀清对太平天国的重要性。连李秀成在后来的自述里,也提及杨秀清,说杨秀清“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但是,杨秀清的死是对太平天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可那是对太平天国的中央行政机构和太平天国精神上的毁灭性打击。对于杨秀清的能力,并没有像人们认为的那么高。

杨秀清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军事领袖的作用。他善于提拔人才,训练军队。在指挥作战方面,能够因势利导,随机应变。但是,从他指挥的作战来看,水平是有欠缺的。这些欠缺,使得太平天国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军自金田起义后,发展并不是那么顺利。在广西山区转战期间,也是胜败参半。在这种情况下,杨秀清能够力排众议,把战争的目标定在几千里之外的南京。他制定了“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战略,并付诸实施。这个战略的成功,确实体现了杨秀清敏锐的战略眼光。

由于杨秀清的计划,使得太平军走出了困境。它从一支被动的遭受清军围攻的军队,变成了一支转入进攻的军队。太平军也从一支偏处一隅的军队,变成一支与清军争夺天下的军队。太平军在杨秀清的带领下,走出了偏僻的山区,进入了江南广阔的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在杨秀清的正确指挥下,太平军进入湖南、湖北,在兵员、武器装备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补充。同时,大批船只的加入,使得太平军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水军。在水军的掩护和输送下,太平军能够赶在追兵之前,屡克名城。太平军连续攻克了武昌、九江、安庆等城,最后夺取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但是,我们从这一段时期杨秀清的作战指挥中,就已经能够发现杨秀清指挥的缺陷。那就是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不错,杨秀清是制定了直取南京的战略,但是,夺下的武昌、九江和安庆这样的重要的战略要地,随便就丢弃是欠考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江南的清军空虚,而尾追的清军也就两三万人,人数少,还因为陆地行军,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军完全可以分出一部分主力占据武昌、九江和安庆,在当地建立政权,扩充军队。剩下的军队夺取南京也绰绰有余。但是,杨秀清只把目光注视在南京身上,根本就没有想到下一步的战略,使得到手的战果随手抛弃了。

等到天京建都后,杨秀清的指挥更加离谱,使得太平天国走了更多的弯路。杨秀清否决了洪秀全和罗大纲的建议,决定在南京定都。可是,在定都后,就该以天京为中心,建设自己的根据地。

要在南京建立根据地,向北必须要控制淮河地区,向西要控制长江上游。可是,当时杨秀清面临的最直接的敌人是千里尾随太平军而来的两万清兵,他们建立了江南大营,就驻扎在天京城下。可是,杨秀清并不以其为意,却抽调军队开始了北伐和西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完全违背一般的用兵原则的,是完全错误的。按照一般的原则,杨秀清应该集中优势的太平军,一举消灭江南大营。以十几万精锐的太平军消灭两万疲惫不堪的江南大营,应该易如反掌。可是,杨秀清没有这么做,将主力派出去进行北伐和西征。自己的根本重地时时遭受对方的威胁,这种部署是根本错误的。

而北伐更是让太平军损失惨重。李秀成将北伐列为天国十误之首。两万多最精锐的太平军,被杨秀清投入没有根据地的战场,最后弹尽粮绝,全军覆没。而为了救援这支军队,杨秀清又连续两次抽调西征的军队北援。这使得北伐不成,还影响了西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西征的时候,由于以前的战略错误,轻易放弃了武昌、九江、安庆这些战略要地。杨秀清只得再次出兵,再去夺回来。这一去一回,不但劳师费时,还给了曾国藩训练湘军的时间,为自己树立了强大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