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美国化」,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且听我慢慢道来。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邢万强」这个人?我一直记得很清楚,2017年1月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快报》记者拍摄的「邢万强打工回家过年」的视频流行网络。
春运期间,邢万强打工回家,从伊犁到西安转河南。他只有42岁,可看起来像个50岁的人,他属于那种典型的中国农民工,未老先衰,任劳任怨,甚至有点逆来顺受。他背了两个大袋子,袋子上印着「优质麦麸」,除了被褥以外,就是给孩子买的零食。他自己舍不得吃,一路上只吃方便面。他在火车上站了40多个小时,两天没有睡觉。
客运员问:「你中午吃什么呢?」
邢万强憨笑道:「方便面都吃完了,只要不干活,不吃饭都可以。」
随后,客运员在打饭窗口打来五个鸡腿和三份菜,三份米饭,让邢万强在路上可以吃。一大份米饭跟菜在邢万强嘴里两三分钟就吃完了,看来他是真的饿了。
邢万强说:「可能两个月没有吃过这样的鸡腿了。」
一个鸡腿几十秒就吃光吃净,坐在一旁的列车员湿了眼眶。
差不多6年前,一个农民工连鸡腿都舍不得吃,这是不是真的?应该是真的。但我认为,这不是当时农民工的普遍情况。这位「邢万强」,要么特别节省,要么被拖欠工资,要么家境非常困难。
无论如何,「邢万强」在中国几亿农民工里面,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也是比较极端的例子。现在回头看,「邢万强」就是一个「标志性」人物,他代表了中国农民苦难的背影。改开后,中国农民做出了最大的牺牲,是他们的血和泪,成就了中国经济的奇迹。
我觉得2008奥运年是一个坎,从那以后,中国底层劳动者的待遇,显著上升,2018年前后,又是一个坎,从那之后,农民工的工资加速上涨,这样的「邢万强」越来越稀有。
其它地方我没有发言权,让我来说说宁波外来务工者的情况。
疫情前的2019年初,我家里装修,请一个「开荒保洁」阿姨,一天就要300,一个泥工要500~700,砸墙这样看上去很普通的工种,收费也不低,半天要300。我曾经亲眼看到装修师傅在小区附近的餐厅吃饭,点了几个炒菜,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伙食看起来比周围的白领还好。除了衣服脏一点,其它方面,根本看不出和城里人有什么区别。
当时,让我印象深刻的,不只是工人的工资,还有他们的年龄结构。2019年,装修行业已经面临严重的用人困境,市面上的工人已经断层了,很少有新鲜血液加入(电工要好一点),工人的年龄普遍都在45—60岁之间。
疫情之后,劳动力断层的情况愈加严重。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已经从「买方市场」彻底转型为「卖方市场」。以前,只要有钱,不愁没人干,现在,就算有钱,也不一定有人干。
前段时间,我家阳台的塑钢门滑轮卡住了。我马上联系小区附近的门窗店,师傅是江西人,他曾经替我换过落地窗玻璃,一片800块钱,比其它店稍微便宜,给我的印象不错。
接通电话之后,师傅说:「你们小区的滑轮规格很特殊,我找不到配件。」
居然还有这种事情?在这个「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某宝买不到」的时代,居然连一个五金配件也搞不定?
我问:「你有没有去某宝上找过?」
他答非所问:「听同行说,你们小区门窗滑轮比较罕见。」
我追问道:「某宝上也没有吗?」
「这个我没做过,不熟悉,真不好意思。」
师傅的态度很好,但口气坚决,很显然,他对这个活儿根本没兴趣。我放下电话,心里嘀咕,这年头,难道有钱也不想赚了?
然后,我又去找原来负责精装修的师傅,他是河南人,态度还不错。拨通电话之后,师傅说可以做,要价200。
就换一个轮子,居然也要200?我记得以前上门维修,基本就是起步价,少则几十,再多也不超过100。没想到,他接着说,最近几个周末都安排满了,只能工作日来给我换。具体什么时候也不确定。这话的意思是,时间是有的,但不能只为我特意跑一趟,另外一层意思,他没直说,那就是,「加急也可以,但必须加钱,否则就只能等了。」
我忍无可忍,于是就自己上某宝问了一圈,果然这个配件比较另类,但仔细找,还能找到。我挑了一款最贵的,也才28元。马上下单,隔天到货,自己动手,半小时搞定。
亲手做过,我才知道,为什么门窗店师傅不接这个活儿。安装的确不复杂,但找配件费时间,要拆下来,量尺寸,拍照片,还要和某宝卖家沟通,真的麻烦。收钱少了,没意思,收钱多了,显得贪心,干脆不接。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现有的业务已经忙不过来,对开拓新业务,毫无兴趣。
至于精装修的河南师傅,收费200,配件30,就算半天只接一单,毛收入也有170,如果接两单,收入340。宁波也不算什么大城市,半小时车程,已经可以覆盖大部分城区。这样的活儿,他居然也没积极性?我只能说,师傅们的收入,今非昔比,「小钱钱」已经看不上了。
让我再举几个例子
换轮胎
前几天,我的山地车漏气了,换一次(内外胎)要120元,全程只要15分钟。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意去查了价格,某宝上有卖,同一个牌子,含运费只要35,如果批发,绝对低于30。也就是说15分钟的换胎服务费要90元。我记得几年前,还能在路边看见自行车补胎服务,五块钱一次,转眼间,不知何时,几乎所有的路边修车店都消失了。
密码锁
有一次,我家的密码锁发生异响,我打电话叫了师傅,价格倒是不贵,上门一次,100,但时间还要配合师傅,不是随叫随到。整个维修过程,10分钟不到,就换了一个小弹簧,硬件成本几乎忽略不计。
后来,在小区的微信群讨论,这个密码锁是精装修房自带的,普遍有这个问题,同一天维修的不止我一个人。原来,师傅要同一个小区,集满一定数量,才愿意上门。跑一趟,两个多小时,赚五六百块钱,才有积极性。
钟点工
工作日40元/小时,节假日至少45元/小时,油烟机、空调清理另外收费。据我所知,目前宁波钟点工阿姨,每月休息4天,一个月能稳赚八九千。
与此同时,香港的住家菲佣月薪只要四五千人民币,任劳任怨,还能教小孩子英语。而宁波的住家保姆,月薪上万,工作态度远不如菲佣,说起话来,像你的祖宗。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就更别提什么英语了。
前段时间,我和家里的钟点工聊天,他丈夫是木工,他的儿子在读大学,他们住在郊区——那里房租便宜,两室一厅装修带电器,只要2千人民币,停车也方便,下班的时候,他老公开哈弗SUV顺路把她接回家。每年她都坐飞机回老家,一张飞机票也就他一两天的工资,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火车上,还不如省下来赚钱。
以他们两夫妻的收入,只要「买东西,不要求名牌,小孩读书,不要求补课,在城里生活,不要求买房」,过着小康生活,还是有保障的。老家还有自留地和农民房,说实话,中国很多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已经超过城市里的穷人。农民工,进可攻退可守,实在不行回老家安度晚年,而城里的穷人,一旦失业,就退无可退了。宁波目前收入最低的阶层,已经不是体力劳动者。而是一些没有业绩压力的普通白领,或者一些餐厅的服务员之类。
现在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加速「美国化」!美国劳动力市场有三个特点:
- 劳动力价格,越来越贵。
- 普通大学生,其实没用。
- 低技能工作,很难翻身。
劳动力价格,越来越贵。
2019年,我在纽约市中心随手拍到的一张小广告,现在就算去网上搜,也不一定都搜得到这样的第一手资料。小广告上写着:木工2小时含材料110美元。
根据我的经验,这在纽约应该是最便宜的工匠了,大概率是墨西哥移民贴的,只收现金,才这么便宜。按照美国的习惯,如果干得好,雇主基本上会给小费,小费15%起跳。那么,也就是2个小时130美元,所谓材料,也就是钉子一类的小配件,最多10美元,也就每单120美元净收入,每小时60美元。
2019年,纽约人均GDP为7.5万美元,2021年,宁波人均GDP为2.4万美元。纽约是宁波的3倍。纽约木匠每小时收入60美元,大约400人民币。而宁波的师傅,200块钱换一个轮子,也不太积极。
按照人均GDP比例计算,中国劳动力价格正在加速「美国化」,未来的趋势,可能比美国更「美国」,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一方面,中国老龄化趋势比美国严重,另一方面,美国有大量移民,中国没有。
美国体力劳动者有今天的待遇,是美国作为一流强国,两百年历史沉淀的结果,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而中国体力劳动者的待遇,最近一二十年突飞猛进。从吃不起鸡腿的「邢万强」,到200块都懒得赚的维修工,也就短短十年而已。
一个美国移民木匠,如果平均每天工作5小时,路上3小时,一共8小时,每天就是300美元净收入,一个月工作25天,月收入7500,年收入9万。随着客户资源的积累,自身技能的提升,和英语水平的突破,就能接到一些大项目,年收入破12万美元,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2021年,美国纽约的中位数家庭收入为7.1万美元。也就是说,一个移民的木匠,只要勤奋工作,在纽约收入已经可以超越当地的中位数家庭收入。养家糊口不成问题,下一代甚至还有阶级提升的空间。
有资格认证的正规工匠,收入当然更高,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不奇怪,为什么美剧里面,水管工可以和律师做邻居了。在美国,但凡有点技术含量的体力活,收入都不错。
普通大学生,其实没用。
这里不是说「读书」没用,而是「书没读好」才没用。普通大学教育,如果4年混日子,相当于什么都没学到,读了等于白读。
美国前纽约市长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曾经建议成绩一般的学生不要上大学,直接去学水管工手艺。美国媒体Business Insider报道,85%大学生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来获得一个没用的学位。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除非很善于学习,或者是被前十名大学录取,高中毕业生们应该跳过大学,进入职业培训,然后直接走上社会工作。大学四年,不仅浪费学费,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随便举个例子,如果读一个野鸡大学的工商管理,毕业后只能去餐厅打工,其实还不如不读,去当水管工学徒更有前途。
2022年中国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共招生1001万人,高考录取率上升到93%,几乎是想上都能上。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却没人做。理性的家长,应该仔细考虑,如果孩子的读书成绩很一般,勉强去读普通大学,还有没有意义?美国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可以预见,若干年之后,可能有很多中国大学生,为了当水管工,不得不重新回炉学手艺。
低技能工作,很难翻身。
所谓低技能,就是不太需要教育和培训,就直接能上岗的工作。比如餐饮业跑堂。
我最近看了一本美国的畅销书《我在底层的生活》,美国专栏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在1998年,为了体验底层美国人民的生活,选择了六个地方,在不同的城市去打工。当时,在这些地区,一个没有技能的普通人能找到的工作一般时薪是6~7美元,一天8小时工作下来,也就是50美元,一个月工作25天也就是1250美元。但是如果想离工作地点近一点,往往房租就要600美元以上,这对一个月收入1000多美元的人负担太重了。所以她不得不到离工作地点几十公里的地方租房,但这样养车的成本,和吃便宜且没有营养的快餐,一个月还得400~500美元买食物和汽油。然后,就所剩无几了。
因为没钱,不得不住在偏远地方。因为住在偏远地方,就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用于提升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最后,她渐渐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无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直到情绪爆发离开。然后换一个地方,进入下一个恶性循环。
上面是1998年的美国,如今的美国,情况又如何呢?根据劳工统计局 (BLS) 的数据显示,2021 年,服务员的平均年薪为 29010 美元,从数字上看,比1998年涨了不少,但房价也涨了。根据美国房地产网站realtor.com的数据,今年4月,美国50个大都市的(一居室 one bedroom)租金中位数攀升至创纪录的1827美元。年租金就是1876 x 12 = 22512美元。相比以前,工资高了,但交完房租,剩下的,几乎没有变,而物价飞涨。也就是说,过去二十几年,扣除通胀因素,美国底层的收入在倒退。
现在回头看,《我在底层的生活》似乎说的不仅是1998年的美国,也是今天的中国和今天的美国。底层翻身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于是年轻人集体左转……
每次说到美国的问题,总有人在后台质问,为啥还有那么多人润去漂亮国呢?
美国好不好?世界第一强国,当然有好的一面,但并不是对每个人都好。你要么有钱,要么有才,否则就算勉强去了美国,过得可能比国内还惨。
有钱到什么程度,也是一个技术活儿。钱不能太多,比如超过1亿美元,那就很可能被打上「寡头」的标签,万一撕破脸,首当其冲的就是「寡头」,这一点,看看俄罗斯寡头的下场就知道了。钱也不能太少,太少支撑不了体面的生活。凭我的直觉,净资产在5百万到2千万美元左右,最安全,既不会被打上「寡头」的标签,又可以过上无忧无虑的小日子。
如果没钱,有才能也可以,比如说,码农、工程师、护士、装修工……
总有人跟我说,想到美国拿X卡,然后端盘子、开卡车、送外卖。我一般直接劝退:非常苦,中产不要铤而走险。他们说,我有润的决心,能吃苦。
我说,你先在你家门口找个饭馆干一个月,或者开一个月的卡车,看看能不能承受这种劳动再说。这些体力活,美国中产打死不愿意干,是有原因的——不但累,赚钱少,还毫无前途,看不到希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