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委员是中国共产党县级党委委员会的委员,由县级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为五年。

县委委员是县级党委委员会成员,委员的权力大小由其所处的岗位决定,在党代会上主要行使集体表决权、建言权,没有决定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县委委员组成人员

1、县委常委。通常由县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委专职副书记、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政法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县委办主任、人武部长等县委常委班子成员。

2、部分县级领导。包括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及四大家个别副职,如副县长,副主任,副主席等。需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副县级领导都是县委委员。有些县人大、县政协副主席、县法检“两长”不一定就是县委委员。

3、部分正科级领导。包括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单位局长。在正科级实职领导中,只有少数正科级领导才是县委委员,有些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单位局长、乡镇镇长只是县委候补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县委委员的产生

县委委员必须由党代会选举产生。首先由县委组织部门提出初步人选,县级党的委员会组建考察组对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考察,突出政治标准,强化政治素质考察,严格审核把关。

需要强调的是,现在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委全会委员的人选筛选要求越来越严,需要对其犯罪记录、个人征信、家庭成员背景等情况进行筛查,只要发现有不适应担任代表委员的情形,一律不予以接纳。可以这么说,能成为县委委员的人,其政治经历、家庭背景、个人征信等禁得起考验。

第三,县委委员职业发展优势

1、政治上优势,县里面召开县委全会,只有县委委员和候补委员有资格参会,其他人员都是列席,不是县委委员的领导没有会议表决权。在排位上,同级别的领导,县委委员要排在非县委委员前面。比如同是乡镇党委书记,县委委员身份的乡镇党委书记排在非县委委员身份的乡镇党委书记前面。

2、提拔晋升上的优势,同级别的县委委员资历比较老,在提拔晋升时往往有优势。比如乡镇党委书记职级晋升,是县委委员的比非县委委员就有晋升优势。在提拔时,正科级县委委员下一步就是副处级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县委委员是县委最高决策层成员,行使集体表决权。县委委员不是职务,其权力大小跟其所处的岗位有关,能进入县委委员序列,在一个县里面至少都是一个县直单位或部门的一把手,职业发展优势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