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作为汉末乱世的罪魁祸首,董卓反复被人提起,成了一个被钉在耻辱架上的贼子。从草根出身的热血武夫,到权倾天下的乱臣,董卓逐渐失去赤胆忠心,也被天下人口诛笔伐。

初平三年,在董卓义子吕布的致命一击下,一场暴虐闹剧才落下帷幕。而董卓临死前,向吕布喊出的一句话,更是让后世耻笑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贼臣虎据,华夏震栗

董卓出身不高,父亲是县尉。董父辞官返乡后,董卓与父亲一起生活在家乡。他年轻时喜爱行侠仗义,与很多羌人首领结交。董卓成年后,就在陇西郡府担任负责治安的小官。

当时匈奴人经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董卓奉命平乱,立了大功,就被推荐入朝廷公府。汉桓帝末年担任羽林郎,之后又曾在张奂、魏隗手下堪以重任。

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打算诛杀一手遮天的宦官,但是由于队友何太后不给力,计划一直没法顺利实施。于是何进找到了董卓,征召他进攻讨伐十常侍。结果董卓刚进城,就得知何进被杀,于是趁机清洗宦党,独揽救驾之大功,顺便接收何进之遗部。

随即,董卓又引诱吕布杀害丁原,成功吞并了并州军队。在董卓的支持下,刘协登上皇位。董卓救驾有功,又手握重兵,一时间权倾朝野,无人敢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卓发迹以来,逐渐暴戾恣睢,待皇权肆意妄为,对百姓和士人同样暴虐专断。军队进驻洛阳之后,董卓为犒赏三军,纵容部下对京都百姓烧杀抢掠、掳掠妇女,真是丧尽天良。

朝臣之中,但凡有对董卓有异议的,他便大肆迫害。曾有一次,他宴请群臣,却在席间当着众大臣的面将数百反对者割舌、挖眼、斩断手脚。场面血腥无比,惊得赴宴大臣们噤若寒蝉。

董卓的野蛮行径,与世家大族、中原社会的运行逻辑完全相悖,由此四面树敌。但他手握重兵,又有吕布随身保护,所以浑然不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人得而诛之

初平元年,以袁绍为首的关东各州要员,领车骑将军,号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讨贼大军兵分三处:兖州、豫州两路人马为酸枣联军;冀州人马为河内联军;荆州人马为鲁阳联军。

同年二月,董卓见关东军来势汹汹,自己唯恐受难,决定迁都长安。迁都是个大举动,董卓不仅带着献帝,又驱迫洛阳数百万民众同行。百姓饥饿劳累,还要受到军队的铁蹄驱赶,死伤数以万计,董卓身上又添一笔血债。

董卓扰乱朝纲、祸乱宫廷都被司徒王允看在眼里。王允一心要对抗董卓,冥思苦想之后决定用离间计,借吕布之手诛杀董卓。在《三国演义》中,离间计的工具是貂蝉,但真实历史中,并没有美人计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是王允说服了吕布,吕布由此对董卓有了二心。

初平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董卓按计划乘车前往皇宫,吕布随行,本是极其平常的出行。突然,一伙人冲出刺杀董卓,董卓有铠甲护体,躲过一劫。

董卓信任吕布,本能地喊道:“吾儿奉先何在?”

吕布一改往日顺从,声称:“有诏讨贼臣!”将董卓当场斩杀。

董卓的死讯传开,士兵们欢呼胜利,百姓们开门庆祝。

“吾儿奉先何在”,奉先是吕布的字,在古代称呼亲近的人都是称呼字的。这句话本意是“我的儿子吕布在哪里,快来救我”,但戏剧性的事发生了,最终杀他的人就是他儿子吕布,所以这句话十分有讽刺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人们在生活中、网络上习惯用这句话来调侃所受到的困难。比如游戏中的危急时刻,也会以这句话召唤队友前来救援,明明知道来不及救,也要喊一句“吾儿奉先何在”,视作玩笑。

人中吕布,专捅义父

董卓恐怕到死都没想过吕布会背叛自己。因为这个人喊自己爸爸喊得情真意切,自己也给了这个干儿子颇多好处,他有什么理由杀我?从吕布的一系列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吕布的人品实在算不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