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人民法院法官 赵声礼

“叮铃铃,叮铃铃……”办公室里,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人民法院法官赵声礼的电话响了起来,接通电话,电话那头一个男孩哭着说:“法官叔叔,求你救救我的奶奶吧,她快要不行了!”挂断电话,赵声礼和团队成员立刻赶到了男孩家,可他的奶奶已经没有意识了,赵声礼连忙拨打120急救电话,可还是晚了一步,男孩的奶奶最终还是走了。

“都是因为我打架,我奶奶才会被气病的,叔叔,我真的知道错了,我对不起我奶奶,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好好读书让她放心!以后就剩我一个人了,我可怎么办啊……”此刻,男孩泣不成声。

“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你放心,还有法官叔叔呢!”赵声礼一边安抚着小男孩的情绪,一边思考着对男孩的量刑。

男孩李某是赵声礼正在审理的一起聚众斗殴案件的被告人。因朋友的矛盾,他受邀参与打架,导致双方不同程度受伤,李某等人被公诉机关以聚众斗殴罪起诉到法院。赵声礼法官是这件案件的承办人,在拿到案件后他仔细阅读了卷宗,发现被告人李某不但是未成年人,还是高二的在校学生,平时表现也好,就是一时冲动犯了罪。赵声礼考虑到像李某这样误入歧途的青少年,不能一判了之,要尽可能走进他的生活,找到他的问题去帮助他。

为了更好地了解李某的家庭情况,赵声礼带着团队成员多次到李某家进行家访调查,如他所料,李某并不是“坏孩子”。因为父亲长年吸毒,母亲在其年幼时离家出走后再无音讯,李某从小便和奶奶一起生活。因法律意识淡薄,父母关爱缺失,又非常看重朋友的义气,最终导致为了朋友而犯错。

“李某这孩子可孝顺了,回家要写作业,还会帮他奶奶做家务、卖菜,老人一把年纪了还要养他,也很难。”学校老师不停地向赵声礼说着李某家的情况。

掌握了情况之后,赵声礼开始思考,今后李某该怎么办,毕竟他马上要考大学了,如何让这样一个孩子既能受到应有的法律惩戒,又能在悔过自新后顺利回到校园呢?

“相比结一个案子,我更想帮一个孩子。”最终,赵声礼本着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方针,为了体现“宽严相济”“宽容但不纵容”的理念,对李某判处了缓刑,让他重返校园。

判决后,赵声礼用自己的钱资助了李某一些生活费和学费。为了不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能够让他有个稳定的成长环境,呵护其身心健康成长,他又通过多方努力联系上了李某的舅舅,但当时李某的舅舅也面露难色:“我又要打工养自己这一家子,又要多养育一个孩子,实在是分身乏术。”

赵声礼沉默了许久,上前握住李某舅舅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是具有可塑造性的,相信他一定会以此为戒,遵纪守法,改过自新,走上正道,长大后孝顺你们……”就这样,在接下来的数月里,赵声礼不遗余力地通过打电话、走访等方式耐心劝说李某的舅舅,希望他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护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下午,李某的舅舅带着李某来到法院,郑重地对赵声礼说:“谢谢您的坚持和不放弃,让我也知道不能放弃这棵‘树苗’,往后的日子我会看着他长成参天大树的!”看着舅舅和孩子一起走出法院的背影,赵声礼放下了一件心头事。

“最近有没有按时报到啊?学习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叔叔心里一直记挂着你呢!”每隔一段时间,赵声礼就会去李某的舅舅家里跟踪回访帮教,此刻没有庄重的审判席,也没有严肃的法官,只有亲切的赵叔叔和推心置腹的谈话。赵声礼对孩子的生活情况、思想情况、身心状况以及未来打算进行了详细了解,询问缓刑考验期间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给予相应的法律解答和心理疏导。同时,为消除孩子因犯罪记录产生的心理负担,赵声礼给他讲解了犯罪记录封存的相关规定,勉励他正视过去错误,卸下思想包袱,努力学习成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赵叔叔,我考上了大学,谢谢您挽救了我!”一天,李某打来电话报喜,赵声礼闻讯流下了欣慰的泪水。此时此刻,他终于放下了牵挂的一颗心。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周洁 马卓 | 编辑:逯璐 屠少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