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高力士,一个名字自古便饱含着争议与神秘。长久以来,他因为与李白的关系而被历史上的笔墨丑化了千年。

然而,在1999年出土的墓志铭中,我们却发现了一个几乎完美的高力士形象。这一发现让人们重新审视了他的人格与功绩,也为历史的真相敲响了一记警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那个朝代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中,高力士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命途多舛的孤儿,成长为唐玄宗最为信任的核心人物的呢?

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历程?在朝廷权力斗争中扮演了何种关键角色?又为什么最终会被诬陷流放,最后悲怆离世?他的一生到底有着何等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命途多舛的开端

公元698年,一个名叫冯元一的10岁男孩,哀声嘶喊着不愿离开母亲的怀抱,被人强行拽走,卖给了一户有钱人家。母亲紧紧抱住孩子,哽咽着叮嘱他要记住她臂上的两个金环,以作日后相认的证明。

此时的冯元一,尚且年幼,却已经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巨大变故。原来,冯元一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他的六世祖是有"岭南圣母"之称的冼夫人,一生经历南梁、南陈、隋三朝,曾为中华民族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父亲冯君衡更是隋朝开国将领麦铁杖的曾孙。在那个可以世袭的封建时代,冯元一原本有着光明的前程。然而,武则天称帝后,大肆流放政敌到岭南,冯君衡不幸被诬陷牵连其中,最终被抄没家产,病死不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子二人无依无靠,沦落为乞丐,最终被迫卖掉了冯元一。就这样,一个原本前程似锦的少年,就这样踏上了一条坎坷多舛的人生道路。

当年,因为李白的一句:“给我脱掉靴子”,从此高力士以小丑的形象出现在了戏剧的舞台上。高力士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椿林乡山西村,1999年,历时三个月对其进行了发掘,其中出土的一块墓志铭告诉了我们一个不为大众熟知的高力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机遇降临,重新崛起

公元698年,时任岭南招讨使的李千里,为讨好武则天,征集了两个男童进入宫中。而其中就包括了冯元一。进宫前,他们势必要被阉割成太监。

不过,当武则天了解到冯元一的出身背景后,见他聪慧机敏,便安排专人悉心教授,希望他能够重振冯氏家声。

在这样的恩宠下,冯元一迅速成长为文武全才。尤其精于射箭,百发百中,因此武则天特赐他"力士"的名号。

从此以后,冯元一就改名为高力士,成为武则天身边的重要宠臣。这也标志着他人生轨迹的重大转折。从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到成为权势滔天的大唐宰相,高力士的命运可谓天差地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历经两次宫廷政变,崭露头角

唐中宗李显即位后,深受韦后的控制。公元710年,韦后欲效仿武则天称帝,便与女儿安乐公主谋害了李显。此时,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先发制人,联手诛杀韦氏一党,扶立李旦为睿宗。

在这一次著名的"唐隆政变"中,高力士功不可没。作为能自由出入宫廷的内侍,他无疑掌握了大量内部消息,为李隆基提供了关键情报,成为了这场政变的"内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之后,李旦即位为睿宗。然而,太平公主不甘心被边缘化,又于公元713年联合窦怀贞等人,发动了"先天政变",企图废掉李隆基这个太子的位置。

而这一次,高力士再次站在了李隆基一边,帮助他先发制人,诛杀了太平公主一党,使李隆基顺利登基,成为唐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玄宗。

两次关键时刻的临机应变和英勇表现,使得高力士在唐玄宗的眼中崭露头角,得到了他的极大信任。从此以后,他便成为了唐朝权力核心的重要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独当一面,赢得朝廷信任

自登基后,唐玄宗遇到不少重大决策。作为他最为信任的核心幕僚,高力士多次向他进谏,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公元730年,李林甫欲让玄宗将军国大事交给他来打理,玄宗便询问高力士的看法。高力士直言不讳地指出:"军国之柄,未可假人。"虽然唐玄宗颇有不悦,但还是采纳了高力士的建议。

此后十年,唐玄宗又有意将政务全权托付给杨国忠,并想把军事大权交给安禄山。高力士再次坚决反对,直言杨国忠不忠,安禄山有叛变之心。唐玄宗事后感慨地说:"卿往日之言是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在这两次关键决策中,高力士凭借自己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直言不讳的忠言,为唐朝的未来走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也彻底赢得了唐玄宗的信任和重用。

从此以后,高力士几乎可以在朝廷中自由出入,很多大小政务都要先经过他的同意。他成为了唐玄宗身边最为得力的幕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一腔赤诚,忠心耿耿

即便在那个时代,大多数有权势的宦官都极为贪慕声色犬马,只会讨好皇上以谋取个人利益。但高力士却与众不同,他时刻关注国家大事,时常向玄宗直言进谏,毫不怕得罪皇上。

比如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高力士虽已七十高龄,却依然坚定地追随左右,历经艰辛跋涉,一路保护玄宗的安全。在这动荡逃亡的路途中,高力士既尽忠职守,又时刻关注玄宗的身心状态,让唐玄宗有了一丝慰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唐玄宗终于被拥立还京时,高力士却被李辅国诬陷,以"潜通逆党"的罪名遭贬流放于巫州。临行时,主仆二人欲再见一面,却未能如愿,玄宗只能长叹一声,而高力士也失声痛哭。

流放期间,高力士见到荠菜遍地而无人问津,顿觉萧条凄凉,遂写下了"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的诗句,寄托自己对唐玄宗的不变忠心。

这种真挚的忠诚,与其他宦官阿谀逢迎的作风完全不同。即便身陷囹圄,高力士依旧不负唐玄宗的信任,始终如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最后的悲歌

公元762年,唐玄宗与唐肃宗先后相继去世,高力士终于获得特赦,急切地回到长安,想要再次见到他深爱的君主。

然而,当他行至朗州时,得知唐玄宗已经驾崩的消息,不禁痛哭失声。悲伤席卷而来,高力士彻底崩溃,哽咽不止,最终也因此郁郁而终,死于朗州寺中,终年7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唐玄宗的遗诏中,特许高力士陪葬,这样的殊荣可谓前所未有。可见,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唐玄宗依旧没有忘记这位忠诚的臣子。

即便命运多舛,高力士最终也选择了忠心耿耿,与君同生共死。他的一生,无疑是大唐宦官中的佼佼者,也是一位真正的忠臣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当我们回顾历史,总会被那些光鲜亮丽的大臣将军所吸引。但是,如果仔细审视,会发现即便是卑微的宦官,有时也能成为朝廷权力斗争的关键性人物。

高力士的一生,正是如此。从一个命运多舛的孤儿,到成为唐玄宗最为信任的核心幕僚,再到最终追随君主而终,他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唐最为动荡的时期,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忠诚,不畏权势,不惧权谋,以一腔赤诚护佑着这个帝国。

也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被遗忘的英雄,总会在某个时刻重现光芒,以崭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认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