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春秋时期是我国著名的诸侯争霸时代,其中吴越两国绵延数十年的争斗旷日持久,最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国,成就春秋五霸之一。彼时在越王勾践手下有两位重要大臣,文仲与范蠡,正是在这两人尽心尽力地辅佐下,勾践才能在战败被俘的情况下活命。

其中,尤以范蠡之才惊艳,他提出的“灭吴九术”不仅促使越国经济、军事实力快速恢复和发展,也帮助勾践骗得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如此一来勾践才能东山再起,十年后,一举灭掉吴国。但是,灭吴后,面对越王勾践曾经提出的“共富贵”,被封为上将军的范蠡却选择挂印而去,隐居齐国,这又是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急流勇退,成就巨富的陶朱公

范蠡不仅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更对人性与人性有着超高的认知。勾践灭吴后,威望、权力达到顶峰,礼贤下士的姿态一去不返,君王多疑寡恩的性格显露,范蠡清晰地认识到越王勾践此人只可共患难,难以共富贵。因此,当勾践封他为上将军时,深知捧得越高、踩得越狠的范蠡坚决挂印而去。

同时,范蠡给同僚文仲留信,言明“鸟尽弓藏”之理,劝其隐退。已被封为丞相的文仲犹豫不决,不久,被勾践赐死。

此事反映出了范蠡的清醒与果决,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急流勇退的范蠡隐居于齐国,改名换姓,以耕种、捕鱼和晒盐发家致富,积累了万贯家产,声名渐显,因此被齐国权贵看中,欲要征召为官。厌倦官场的他只得再次隐居,去了宋国陶邑,而当时的宋国商业发达,范蠡凭借自己出色的经商天赋,仅用几年就变成巨富,号称陶朱公,堪称商业史上的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范蠡生有三子,长子老实,是范蠡在商业上的助手,一直以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但爱财如命;次子顽劣,到处惹是生非,却也有“凶名在外”,碰上无赖地痞滋扰自家商业,他能很好的打发这群人;幼子最为聪明,且因为是范蠡巨富之后才出生,从小富贵,重义不重利,因此混得很开,最擅与人打交道。

可以说,范蠡这三个儿子虽然是三种不同的性格,然而却是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在范蠡因势利导之下各得所用,但让人遗憾的是,他的次子最终被长子“害”死了,这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辨是非,看透人性的一代商圣

原来,范蠡的次子在一次经商途中和人斗殴,参与之下不小心失手犯了命案,被楚国抓捕关押。深知次子虽然顽劣,然而却并不是草菅人命之人,其中必有缘由,于是为了救下次子,范蠡让幼子带上千两黄金,前往楚国找一位名为庄生的人疏通关系,能救下次子最好,若不能,不要让次子死在街市之上遭人围观。

本来此事安排妥当,然而爱财如命的长子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长兄为大,弟弟有难,应该是自己去救,而非三弟,父亲此举是不信任自己的表现,气怒之下竟想挥剑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蠡无奈,只好改由长子去楚国。但是,在长子临行前,范蠡语重心长地说:“父亲并非不相信你,而是我认为楚国之行,若你三弟去,你二弟可能得救;若是你去,你二弟必死无疑。但是你既然执意要去,就要听我的安排。”

长子听完,不服气,但表示愿意听父亲的话。

范蠡于是写了一封信,交代长子,让他到了楚国将信和千两黄金交给庄生,然后什么都不要说、不要做,一切听庄生安排。果然,长子来到楚国,将信与黄金交给庄生,庄生告诉他:“你二弟的事情交给我了,你赶紧回去。”

没想到,爱财如命的长子口头答应,心里却害怕庄生收钱不办事,于是留在楚国,打算留意庄生接下来的一举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