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开学季,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门口,一名10岁的男孩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眼光,很多媒体记者扛着摄像机前来报道。

原来,这名男孩就是被称为“天才儿童”的张炘炀,他以超本科分数线47分的成绩被这所大学录取,成为该学校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10岁上大学,13岁硕士,16岁博士,他的人生之路羡煞旁人,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具备先天优势的天才儿童,却在成年后选择躺平啃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在这名天才儿童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又是什么样的转折改变了他人生的方向呢?

天才儿童的成长之路

张炘炀,1995年出生于辽宁盘锦。或许是天赋使然,其父母发现,这是个“不寻常”的孩子,他似乎从走路、说话,每一步都比同龄的孩子早很多。

几个月大的时候,他的妈妈开始给他买绘本看,因为比起玩具,儿子似乎对“书籍”更感兴趣。那个时候张炘炀刚刚学会说话,妈妈就在家读绘本给他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张炘炀自己拿起绘本看,而妈妈在一旁做家务,只见儿子嘴里一直念叨,于是她凑到跟前,才发现孩子用手指指着绘本上的一些字在发音,而且读的完全正确。

那一刻她惊呆了,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这般聪明,仿佛有过目不忘的本领,那些字她没读几遍孩子就能认出来。

她把这件事情打电话告诉孩子的爸爸,对方在电话里说:“咱儿子可能是个神通,以后重点培养吧!”

张炘炀的母亲是一名教师,对教育孩子很有天赋,父亲也是高知分子,这样的结合,生出来的孩子自然不会太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的重点培养下,张炘炀的神童天赋果然越发凸显。

年仅2岁时,张炘炀认识的汉字已经达到1000以上,会背诵的古诗更是不计其数,这可把他的父母高兴坏了,孩子从小就这么优秀,做父母的脸上也有光。每当提到自己的儿子时,脸上总是抑制不住骄傲的微笑。

张炘炀3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父母把他送去幼儿园,老师也发现了孩子的不同寻常。

当时的幼儿园几乎不教孩子学知识,大部分时间孩子们都是在做游戏和玩耍。唯有张炘炀十分别具一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来想去,其父母认为孩子上幼儿园是在浪费时间,于是在5岁时就把他送去一年级。上了一年级后,张炘炀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他经常追着老师问还没有学到的知识,老师们对这个孩子也很关照。只要有他在的班级,别人挤破脑袋也只能考个第二名,因为第一名永远是张炘炀没有悬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张炘炀的父母开始和老师商量考虑让孩子跳级。虽然学校不提倡超前教育,但是目前所学的课程他确实都已经掌握,再学一遍也没意义。

于是两年之后,他便直接参加小升初,又以这种速进方式读完了初中和高中,他参加高考那一年甚至只有1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利考入大学

高考成绩出来后,年仅10岁的张炘炀以505分一战成名,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

虽然这个学校不如清华北大知名度高,但是毕竟也是个名校,而且孩子当时的年龄来看,已经是不可思议了。

老师建议张炘炀可以再复读一年,以他的天赋和成绩考清华北大应该不成问题,况且他当时只有10岁,哪怕再上两三年高中也完全来的及。

可当时的张炘炀父亲觉得,10岁的儿子就考上大学是件十分光彩的事情,就不需要再注重学校的排名了。而且儿子这么优秀,以后肯定是要继续深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大学开学时,张炘炀出现在了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门口,引来媒体和路人的广泛关注。

张家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尽管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学习上,其余一律不用管,父母全部包办,而且不论儿子提出的任何要求,合理的不合理的,父母都会尽全力满足他。这也为天才儿童以后的堕落埋下了伏笔。

因为考虑到孩子年龄小,生活方面需要人照顾,于是父亲放弃了工作来到儿子的学校陪读。校方考虑此情况,专门为父子俩提供一个独立的宿舍,不和其他同学一起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道理来说,学校方做的已经无可厚非,可是却没有换来张炘炀的感激之情,恃才傲物的他觉得居住环境太简陋,对此颇为不满,甚至面对媒体采访时也直言不讳对住宿环境不满意。

这个时候父亲一直在安慰儿子,除此之外,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照料孩子的饮食起居和一日三餐。

等儿子去上课时,他就自己在宿舍写书,经过长时间的写作,最后出版了一本名字叫做《神奇的学习》的书,大意就是表述如何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上了大学,父亲对儿子的管教和监督却毫不松懈,张炘炀的字典里只有“学习”两个字,他没有任何社交,没有朋友,也没有其他课外娱乐活动,因为这些在父亲眼里都是浪费时间的行为。

父母的做法严重损害了张炘炀的身心健康发展,他们的控制也让张炘炀感觉喘不上来气,他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为自己的事情做主,好像除了听从父母的话,他别无选择。

在这种状态下,他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生活上因为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知道也处处受挫。可以这样说,这个天才儿童有着10岁的年龄,20岁的智商,却只有5岁的生活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方向开始发生转折

在父母的压力下。张炘炀就这样一边承受一边努力,13岁时考取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硕士与此同时,他整个人的心理和状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处处听父母的话,青春期的叛逆随之而来。

物极必反的原理在张炘炀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之前的他有多听话现在就有多叛逆。

他并不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有正常的生活和社交,他的世界是黑白的,他甚至看不到自己未来五彩斑斓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炘炀感觉自己错失了很多人生的重要经历,把这一切都归结于他的父母,是在他们这种“学习就是一切”教育方式的影响下才变成如今这个样子。

他开始有意疏远自己的父母,甚至染上了很多坏习惯,比如打游戏成瘾。

为了弥补这些年自己失去的一切,他要求父母在北京给自己买一套房,以后自己一个人住。北京的房价堪称天价,想要在北京买房那对家底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一开始苦口婆心的劝说,但儿子丝毫不动摇,并且以罢学相逼,其实到这一步,张炘炀新的学历也不低了,但是父母还想要让他继续考博士

无奈之下,父亲只能租了一套房,并找人办了个假的房产证得意糊弄过去。在北京买一套房和考博成为张炘炀和父母之间交换的条件。

2011年,张炘炀考上了北京航天大学的博士,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张炘炀心思早已不在学业上面,考上博士只是为了应付父母,得到自己想要的条件而已。况且后来他发现父母在这件事上欺骗了他,房子并不是买来的,是租来的。

张炘炀为了这件事大发雷霆,他对父母也渐渐心生不满,觉得自己一辈子的路都是父母逼迫自己走的,他完全没有自我,反倒是像父母培养的一个毫无感情的机器人

所以,张炘炀开始放飞自我了,他在功课上再也不像之前一样,而是敷衍对付,花更多时间沉溺于虚拟的游戏世界,差点沦落到博士毕不了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母亲实在看不下去,就托人找了工作给他,心想儿子上了这么多年学,文化基础扎实,正常工作是没有问题的。

可心浮气躁的张炘炀根本无心工作,也看不上普通的职业,干了没几个月就辞职了。后来他又尝试做了几份其他的工作,但都无疾而终。

最后,张炘炀干脆不上班了,选择躺平,靠父母的工资养活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张炘炀已经快30岁了,除了学业上其他地方一事无成,不会跟人打交道,没有交到女朋友,也不能正确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为社会创造价值,每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父母看到儿子这个样子简直痛心疾首。

他们恨儿子的不争气,从天才儿童沦落到啃老一族,也恨自己当初一步步把孩子逼得太紧了,过分关注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但事到如今,一切都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我们都知道揠苗助长不是一个好的方式,但是很多父母还是会和文中的父母一样,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考出好成绩,在学习上名列前茅。殊不知这样的方式其实会适得其反。

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给足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让他们从小有为自己的事情做主的权利,也要让他们有自己承担后果的责任。

如果父母一味的溺爱和包办,或者在父母眼里只有成绩没有爱,那多半培养不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和健全的人格。过度教育引发的逆反心理所造成的后果甚至还不如让他长成一个普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