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匠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975年10月,坐落于福建省早期发现的三处新石器遗址之一——浮仓山的第七中学,对学校操场进行着扩修。谁也没想到,这次普通的扩修,竟然挖掘出了一座震惊考古界的墓葬。
这座墓葬属于一位南宋贵族女性。随葬品十分丰厚,共出土文物436件,其中服饰、丝织品多达354件,包括绫、罗、纱、绢、绮等多个种类。
南宋 烟色梅花罗绣彩花边单衣 1975年南宋黄昇墓出土 福建博物院藏 图源:动脉影
无论是制式、纹样,还是针法,都相当繁复精致,是当时国内同时期出土的宋代服饰中数量最多、品质最好的一次考古发掘,被誉为“南宋丝绸宝库”。
除了这些能够代表宋代织造技艺的服饰外,墓中还出土了不少珠宝首饰和生活器皿,为我们再现南宋时期奢华而精致的贵妇生活。
经过墓葬中出土的《宋故黄氏墓铭》印证,墓葬的主人乃是赵匡胤后人赵与骏之妻,南宋时期的“白富美”:黄昇。
她不仅引领了南宋女性的审美潮流,还是21世纪汉服圈的风云人物,随葬的服饰、首饰更是成为了众多商家和汉服爱好者的参考和仿制对象,被尊称为“南宋时尚一姐”。
今天的这篇文章,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时尚一姐”黄昇那奢华而又短暂的一生。
出生即巅峰 却花季离世
“婉婉有仪,柔淑之声闻于闾井。”是墓葬中出土的《宋故黄氏墓铭》中对黄昇的赞誉。
黄昇,福州闽县人,1227年出生于官宦世家,她的父亲黄朴有两子两女,黄昇是黄朴最小的女儿。
父亲黄朴曾是朱熹弟子闽学大师黄榦的学生,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高中福州状元,之后的仕途更是一片光明,先后担任节度判官、校书郎、广东运判、兵部郎官等官职。
后来还曾担任知泉州并提举市舶司一职,掌握南宋时期最大的港口泉州港的海上贸易大权。
由于黄昇出生在黄朴高中状元的前三年,所以,黄氏家族视黄昇为吉兆,自小,黄昇便受尽宠爱,过着众星捧月般的富家千金生活。
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后,母亲洪氏因病去世,年幼丧母的黄昇每日以泪洗面,沉浸在痛苦之中。
祖母潘夫人是名门之后,同族兄弟潘牥是探花出身,潘夫人为人谦和,知书达理,自黄昇丧母后,便将这个惹人怜惜的小孙女视为掌上明珠,留在身边悉心教导。
及笄后的黄昇容貌娇美,知书达理,堪称南宋时期名门闺秀的典范。
虽然追求者不少,但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黄昇的婚姻由不得自己去做主,只能听从父亲的命令。
根据墓志记载,黄朴与赵匡胤的第九世孙赵师恕为旧识,两人同为朱熹的第一传人——黄榦的门下弟子,虽然同为状元,但赵师恕的政绩文采更佳,曾任浙江余杭令、江西袁州事、直徽猷阁知南外宗正司事等官职。
赵师恕的儿子早年去世,留有一子赵与骏,赵师恕将爱子之心转移到孙儿赵与骏身上,对他悉心培养,成年后,凭着皇族子弟的身份,在宋理宗淳祐年间任连江县知县,后来转任连城县县尉(今连城)一职。
为了给孙儿赵与骏择一门当户对的佳偶,赵师恕也是操碎了心,在众多名门闺秀中选了一圈,最后,将孙媳妇的人选,定在了好友黄朴的小女儿黄昇的身上。
根据墓志记载,赵师恕认为“为孙择妇,宜莫如史君(黄朴)女”,黄朴重视朋友间的情谊,便一口答应了。
之后,在黄朴和赵师恕的主持下,16岁的黄昇与20岁的赵与骏在福州新店漆桥举行了一场新潮、浪漫的户外婚礼。
嫁到赵家的黄昇,严格恪守祖母训诫与妇人守则,为人谦逊,处事周到,与丈夫赵与骏更是相敬如宾。
赵师恕对这个温柔典雅、知书达理的孙媳妇可谓是相当满意,在黄昇的墓志铭中曾写道:
儿年方十七,笄而事人,愿与夫共甘苦,同生死。岂谓千里之程,方出门行,未一日而止耶!余非特为尔伤也,抑伤吾孙薄祐而失此如宾之俪也。
但仅嫁过去一年,正处花季的黄昇便离开了人世,享年17岁,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被葬于浮仓山上。
前面J先生有提到,黄昇的父亲是知泉州并提举市舶司,夫家是赵匡胤第九世孙的后代,赵师恕曾任泉州南外宗正司宗正,主管外居泉州宋宗室宗子的属籍、教育、赏罚等。
可见,两家无论是地位、身份、还是身家,在南宋时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家底十分殷厚。
为了表达对黄昇的哀思,黄昇的娘家与夫家更是一掷千金,在她的墓葬中随葬了大量她生前挚爱的精美丝织品、珠宝首饰以及各种生活用品,让我们在21世纪的今天,也能一睹南宋时期奢华的贵妇生活。
有“南宋丝绸博物馆”之称的黄昇墓
宋朝时,重文轻武,受士大夫阶层审美的影响,宋朝的服饰一改唐朝服饰雍容华贵、绚丽多彩的特点,审美偏向自然、典雅,配色素净淡雅,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有“南宋丝绸博物馆”之称的黄昇墓,更是将宋人服饰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墓中的黄昇穿戴得体,衣服华美精致,仅上身就穿有9件衣服,下身穿戴11件,服装的款式,从宽袖对襟袍、窄袖褙子、无袖背心到百褶裙、花边裙、开片裙等,都是当时最为时兴的流行款。
除了黄昇身上所着,在陪葬的300多件丝织品中,还有举之若无、真若烟雾的各式绢、罗,华美精细的的绫、绮......质量上乘,品类丰富,制作工艺十分精湛,可见当时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宋代经济发达,生活安定,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服饰纹样的内容也逐渐向人们的生活靠拢,花卉、鸟虫等自然主题的纹样被点缀在服饰上,造型自然恬静,蕴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极富艺术价值。
尤其是黄昇墓中出土的这件一年景花卉纹霞帔,上面绣有马兰、秋海棠、茶花、等十八种花卉,各色花朵争奇斗艳,中间点缀的细叶,让整体的设计充满勃勃生机。
除了款式丰富、纹样清雅俊秀等特点外,从黄昇墓中出土的丝织品中,还可以窥得宋代纺织技术的高超,尤其是刺绣工艺,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珠宝首饰:数量虽少 但件件精品
相比于价值“百万”的高定衣橱,黄昇墓中陪葬的珠宝首饰就少的可怜。
入殓时,黄昇头梳高髻,饰有3枚银钗、4把篦,颈前点缀2串挂木念珠,胸前系有心形的鎏金镂空银香薰。
除了身上佩戴的首饰,随葬品中还有体长4.7厘米的银对蝶1件,双凤圆金坠1件,虽然数量不多,但从款式,到工艺,再到细节,却堪称完美。
(相关阅读: 30万网友热评,从全网顶流的《梦华录》看宋朝首饰,审美不服不行 )
- 鎏金银钗:佩戴方式酷似福建“三把刀”
在文章《 10万网友热评,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首饰,霸屏神剧好在哪? 》中,J先生有详细的介绍过簪和钗的区别,即单股为簪,双股为钗。
宋朝时期的簪钗种类极为丰富,样式包括龙凤簪钗、叶形簪、锥形簪钗、喇叭花形簪钗、耳挖簪、银簪、双首至多首形簪钗等等。
虽然宋朝的簪钗在样式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在使用材质上,却对佩戴者的身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通常情况下,皇室贵族所佩戴的簪钗材质以金、珍珠、翡翠等名贵宝石为主,而民间妇女只能使用银、玉、琉璃等常见材质。
但身为官宦贵妇的黄昇,墓中却并未发现金簪,只在头上佩戴了3枚银钗。
银钗长9.9-16.8厘米,采用鎏金工艺,簪首为空心,外围雕有花卉,出土时分别插于黄昇的发髻正中和两边。
这种佩戴方式在当时比较少见,与古代福州郊县一带妇女头上佩戴的“三把刀”造型十分相似。
“三把刀”曾是民间妇女们的防身武器,至于黄昇这样佩戴,究竟是时尚?还是有什么别的缘由?就需要考古学家进一步去考证了。
- “角蓖”与“角梳”:梳子变头饰
黄昇的头上除了戴有3枚银簪外,在发髻的前后四周还戴有4枚角蓖。
“蓖”和“梳”都一样,早期都是用来整理头发的一种工具,“梳”的齿部粗而稀,主要用来梳理头发,“蓖”的齿部细而密,主要用来清理发垢。
自魏晋起,“蓖”、“梳”便作为一种发饰装饰在女性的发髻之上。
到了唐朝时,起初只在髻前单插一把“蓖”或“梳”,以后逐渐增加,以两把为一组,上下相对而插,晚唐妇女盛装时,有在髻前及其两侧共插三组的,同时,梳背的装饰更是日趋富丽,成为唐朝最具代表性的头饰之一。
宋代时妇女以插“蓖”、“梳”为装饰,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在黄昇墓中,黄昇发髻的四周便点缀有4枚角蓖,黑色,半月形,齿密,通长9.2cm—10cm,通高4cm—4.5cm,款式简约典雅。
除了4枚角蓖,陪葬品中还有一把角梳和一把木梳,角梳长14.5cm,呈半月形,齿疏;木梳长10.1cm,高6cm,J先生猜测角梳是黄昇日常装扮自己用的头饰,而木梳仅打理头发所用。
- 念珠:宋代独有的项饰
由于宋朝时,人们普遍遵从周礼、秦汉以来的汉文化传统:“重头饰,轻项饰”,所以,佩戴项饰的人少之又少。
随着佛教盛行,一些信奉佛教之人,尤其是妇女,诵经完毕后,常常将念珠(指:诵经时用来计数的串珠)作为项饰佩戴在颈部,而这种佩戴方式为宋代独有。
当然,念珠的材质也是十分丰富,除了最常见的香木外,还有金、银、水晶、珍珠、莲子、菩提子等等。
在黄昇墓中,共出土两条木质念珠颈饰,其中一条共111颗,另一条共93颗。
念珠有圆形、椭圆形、瓶式等,一根褐色丝线将棕黑色的木质珠子串联在一起,结尾处是用垂珠和宝瓶系结的丝穗,款式相对比较简单。
- 莲花对凤纹金帔坠:点缀在霞帔下方的璀璨流光
莲花对凤纹金帔坠,出土时佩戴于黄昇尸身上所带的那条霞帔下方,以起到固定之用。
在文章 “霞帔”是什么?象征身份地位的凤冠霞帔,为啥平民女子也能穿? 中,J先生曾对霞帔进行过详细的介绍,霞帔又称霞披,是一种从肩上披到胸前的彩带,类似于现代的披肩。
它是用锦缎制作而成,上面装饰着各种花纹样式,两端呈现三角形,在彩带的最底下悬挂着用金或玉石制作的坠子。
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由于受到佛教的影响,在当时的社会中衍生出了一种新的女性衣饰—帔,帔可以说是霞帔的原型,由于它轻灵飘逸,在民间广泛的流行了起来。
隋唐时期,妇女们在劳动、出行时,都喜欢用披帛作为装饰。帔帛的颜色、样式繁多,人们觉得这种配饰美如彩霞,便称它为“霞帔”。自此,霞帔正式走入人们的生活,虽然还未被写入服制,但是已经成为了一种衣俗。
宋朝可以说是霞帔的转型期,它既是民间女子寻常穿用的衣饰,又被收入服制,开始进入到内外命妇的礼服规制里。
在这一时期,霞帔被分成了两种。一种是舞女穿戴的霞帔,这种霞帔一般为直帔,样式承袭了唐朝的披帛,可以随着舞者的身姿而动。
另一种霞帔,则是后妃常服及命妇礼服的配饰。这种霞帔是由两套锦缎组成,分别自身后披挂在两肩上,下端垂至身前,末端相连再挂一枚金玉坠子以保持锦缎的平整。
宋朝的服制对于这种霞帔有了明确的规定:“非恩赐不得服”,也就是说,这种霞帔的使用特权来源于皇帝的赏赐,但实际上这一制度并没有被严格遵从。
黄昇墓中共出土两款霞帔,除了黄昇身上佩戴的这款古铜色罗绣花霞帔外,陪葬品中还有另外一条,但只有身上这款配有霞帔坠。
这枚莲花对凤纹金帔坠,直径6.5厘米,呈圆形状,由带有子母口的上下两块扣合而成,两面均浮雕双凤朝莲花纹,凤的形象生动自然,四边各有对称梅花纹一朵,帔坠的纹样精美大气,典雅庄重。
为了方便悬挂,莲花对凤纹金帔坠的上方,还有一小孔,可用于穿丝线系于霞帔下端。
- 银对蝶:备受追捧的流行纹样
在黄昇墓漆奁第三层中还出土了一对银对蝶,每只体长4.7厘米,两蝶头部相向对接,局部有镂空纹理,设计精致巧妙,形态自然逼真,尽显南宋匠人高超的手工技艺。
其实,对蝶纹早在唐代时便已应用于金银器,到了辽宋时期,更是备受追捧,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宋人还为它起了一个专属的名字:“孟家蝉”。
除了黄昇墓,像是浙江湖州龙溪乡三天门宋墓和四川德阳孝泉镇宋代银器窖藏中也曾出土银对蝶配件,可见,对蝶纹是当时最为流行的款式之一。
- 鎏金镂空银香薰:一举两得的配饰
宋代有四雅,分别是:焚香、挂画、插花、点茶。
其中,焚香位居四雅之首,无论是抚琴作画,还是谈诗论道,宋人无时无处不焚香。
《梦粱录》中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而用来焚香的器具也相当的精美,在文章 汤勺?香炉?佛教行香法器之一,像灯笼一样的香炉你见过么? 中,J先生给小伙伴们介绍了体积较大、摆放于室内的香炉,而除此之外,古人也常将香料放置于随身携带的香囊、香球等物件中,既可以用来熏衣,又可以作为佩饰点缀自己,一举两得。
黄昇墓中出土的这件鎏金镂空银香薰,它长7.2cm、宽5.5cm、厚0.8cm,呈心形,通体鎏金,双面用银丝焊成莲花纹,间饰六瓣花和卷草花纹,边缘有子母扣,方便开合,独特的镂空设计让香薰更加立体别致。
J先生说:
黄昇的生命如昙花一现,仅在世17年便离开人世,但她墓葬中陪葬的436件器物,却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史书中鲜少记载的、奢华而精致的南宋贵妇生活。
尤其是那多达 354 件(服饰 201 件,织物及面料 153 件)精致华美的服饰与丝织品,不仅证实了当时的织造水平,更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参考资料:福州南宋黄昇墓
注: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推荐阅读:
母凭子贵or独当一面?贝壳家族中最贵的“粉红少女心”——女王贝
为神灵打造的安第斯王冠,846.15克拉祖母绿镶嵌,却沦为赚钱工具
生孩子奖励263克拉钻石项链?这个法兰西第一帝国的“霸总”真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