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巴两国方案:为什么1967边界是相对合理的边界。

1947年,联合国提出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分治计划。该计划中,犹太国家占据57%的土地,阿拉伯国家则占据43%。根据这一计划,以色列于1948年5月宣布建国。然而,阿拉伯国家拒绝了1947边界,希望用战争来重塑边界——以色列说:如你所愿。
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军立即对其发起突袭,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从1947年到1973年,共发生了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方面均以失败告终,以色列反而占领了西奈半岛、加沙地带、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指出的是,1967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是由以色列率先发动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以色列主动挑起的。因此,联合国绝大多数国家主张以1967年战争前的边界作为两国方案的基础。所谓“1967年边界”通常指的就是1949年的停战线。不过,我个人认为,耶路撒冷应由联合国托管。
1978年,以色列与埃及达成和解,签署戴维营协议,并归还西奈半岛。1982年,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军。以色列希望重现与埃及的和解,于是于1993年签订了《奥斯陆协议》。
截至1995年拉宾遇刺前,以色列军队基本已经撤回了1967年的边界。然而,在1993年至1995年期间,以色列本土遭遇哈马斯的恐怖袭击事件数量和伤亡相比《奥斯陆协议》签署之前增加了300%。以色列每次撤出一块土地,就会遭遇更多的哈马斯袭击。
这导致以色列国内右翼情绪高涨,主张“以土地换和平”的拉宾被视为卖国贼,而代表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则被认为是反复无常的小人。最终,拉宾被刺杀,《奥斯陆协议》彻底破产。
如今,巴勒斯坦的“领土”基本上都是1993年“土地换和平”政策下以色列交还的。然而,事实是,哈马斯的存在使得双方既失去了土地,也没有实现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