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青铜器何尊内底刻有铭文“宅兹中国”,是目前发现“中国”二字最早的实物记录。陕西宝鸡这座城市诞生了周、秦两个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这里也是周礼之乡、中国青铜器之乡。宝鸡当地的城市口号为“看中国来宝鸡”,来这里到底能看到什么,这里有哪些“宝藏”能展现中国之美、中华文化之厚重,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宝鸡,来品味文化中国。

央广网宝鸡5月14日消息(记者陈锵 实习生李姝楠)看中国,来宝鸡,看宝鸡,来周原。周原是华夏文明之根,宝鸡周原博物院一件件展陈的文物,见证着中华的灿烂文明。近日,记者前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周原博物院,通过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触碰三千年前周人的思想与智慧结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原博物院(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

周原博物院位于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少城村,是在周原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起的一座遗址性专题性的博物馆。博物院拥有周原遗址出土的千余件珍贵文物,馆藏文物4097件(组),其中珍贵文物1082件(组)。

据周原博物院讲解员权瑞雪介绍,现在的周原是根据考古地理,划分为大周原和小周原。“周原遗址的核心区是岐山和扶风两县的交界处,其范围东到美阳河(孟家沟以北),西到眉麟公路(公路之南祝家庄),北到岐山脚下,南到纸白、范家营,核心区面积约33平方公里。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数以万计的甲骨、数以千计的青铜器、五十余座青铜器窖藏和六十余座手工业作坊。”她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原博物院展陈器物(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博物院中的陈列除了甲骨和青铜器,石器时代的陶器、古制品,以及商朝的重要陶器,包含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时代的文化遗存。

2016年,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建成开放,并举办《赫赫宗周 万邦之方》陈列展览。步入主题展,可以看到"艺术瑰宝”折觥、“青铜史书”墙盘等数百件西周青铜重器,以及大量西周陶器、玉器、骨器、甲骨、建筑构件等。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周原遗址八十余年丰硕的考古成果。我们可以看到七千多年前,远古先民在周原生存,四千多年前,商人在这里居住,发现三千年前周人‘筑室于兹’。”权瑞雪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馆藏珍宝折觥(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其中,展陈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当属镇馆之宝青铜器“折觥”。其于1976年出土于庄白一号窖藏内,当时村民在平耕土地的时发现了一个青铜器窖藏,包含一百零三件精美的青铜器,“折觥”就是其中之一。

折觥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山中之兽、天空之鸟、地上象、水里鱼被巧妙地联结在一起,构成了精美的外部造型。折觥内部刻有的四十字的铭文则表明了这件文物的身份和由来。铭文大意为,昭王十九年五月戊子这天,王在沣京一带,命作册折去给相侯代天子赠望土。为宣扬王的美德和恩惠,折为祭告父亲乙,便铸造了这件觥,以作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刖人守门鼎(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

据介绍,另一件具有代表性的馆藏出土于一九七六年庄白一号窖藏内,考古学名叫做刖人守门鼎。“刖人守门鼎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是盛放食物的炉膛,下半部分是双开门巨型的门窗。此鼎装饰有刖人造型,形似现在的火锅,是一件集实用性、艺术性、警示性、教育性为一体的一件艺术珍品。”权瑞雪说。

为了让艺术品焕发时代光彩,周原博物馆近年来通过展览形式让馆内文物“走出去”。“我们组织了馆内的折觥、墙盘等国宝级文物赴郑州、宁波、杭州、南宁等地举行了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周原,了解周原的青铜文物。”宝鸡周原博物院院长付博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对于文物的进一步“活化”,周原博物院将按照新时代的文物工作方针,保护为主、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活化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我们接下来将开展一系列的研学游活动,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周原遗址保护规划还将建设四大片区三大组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断深入揭示西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在传承与弘扬周文化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价值,更好地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付博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