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广州报道

5月14日,由中宣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在广州启动。

在采访情况介绍会上,广东省委金融办副主任倪全宏表示,广东是国内第一个金融业增加值破万亿元的省份,在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广东主要围绕支持科创强省建设的金融政策体系、鼓励银行业加快构建适合科技创新需求的服务和产品体系、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科技创新企业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构建科技保险共保机制等方面展开。

广东是国内第一个金融业增加值破万亿元的省份。到2023年末,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实现1.24万亿元,同比增长7.1%,占GDP的比重为9.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3.8%。主要金融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35.1万亿元,同比增长8.9%,贷款余额27.2万亿元,同比增长9.6%;全省证券交易额完成300万亿元,同比增长5%,占全国的40%;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到872家,占全国的1/6;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556亿元,增长11.2%,占全国的1/8;广东省跨境人民币业务量达7.39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年结算额创历史新高,人民币首次在广东省成为第一大跨境结算货币。

倪全宏介绍,广东省政府今年出台“科技金融15条”,全面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省内各地市也同步出台了推动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政策及措施,形成全省上下共同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良好金融氛围。

在鼓励银行业加快构建适合科技创新需求的服务和产品体系上,广东通过深化与大型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和加强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已设立188家科技支行,将金融服务触点延伸至科技企业“家门口”。

经过努力,2023年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22%;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3200亿元、同比增长23%;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2300亿元、同比翻了一番,科技信贷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广东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科技创新企业重要作用,引导长期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与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搭建广东企业上市培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三所一中心”流动服务站,在区域股权市场开展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拓宽创投退出渠道,省市建立政策性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截至2023年末,广东累计有208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创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有近2700家创投和私募投资机构,管理金额2.5万亿元。

在探索构建科技保险共保机制上,广东鼓励保险公司发展科技保险品种,已为省内6万家次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5万亿元。2023年,广东省内保险企业新开发20余款知识产权类保险,涉及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等领域。落地全国首款国产汽车芯片保险,填补了国产汽车芯片领域综合性保险的空白。

倪全宏表示,接下来,广东将继续深化开展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配套设立S基金,探索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展外部“投贷联动”,加速科创企业发育速度;依托大湾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合作平台,优化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用好QFLP和QDLP机制开展跨境科技投资;继续鼓励保险资金投资科创企业及重点产业集群,扩大科技保险的覆盖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