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的国军起义将领,哪一位加入我军后军职最高?如果单论起义前级别最高的将领,没有什么争议,必然是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程潜。理论上除老蒋外,国民党军阵营最高军衔就是一级上将,没有比程潜更高的。但程潜在1949年发动长沙起义后并未留在人民军队中工作,也就谈不上起义后的军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起义前实际军权最大的国军将领,首推陆军二级上将傅作义。傅作义在平津战役时担任蒋军华北剿总司令官,下辖兵力近60万人(实际自己掌控的嫡系部队20余万),在起义将领中最有实力。但是傅作义49年1月起义后也不带兵了,投入到我国水利建设中,因此在解放军部队中也没有实际的军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以上二位大佬,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三位兵团级将领起义后仍然手握兵权,分别担任解放军第23兵团、21兵团和22兵团司令员,掌握两到三个军的部队,属于正兵团级将领,在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仪式上,3人都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但起义后军职最高的原国军将领,比兵团司令员还要高一些,此人便是我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赵寿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寿山出生于1894年,原为国民党西北军将领,早年追随冯玉祥、杨虎城将军,抗战时期在老蒋手下官至第3集团军中将总司令,相当于解放战争时的国民党兵团司令官,在国军阵营时与上文提到的陈明仁、董其武等人军职大致相当,但资历明显比这几人要老。赵寿山起义时间也比上述人员更早,加入我军后的军职非常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1936年西安事变时,赵寿山恰恰是爱国将领杨虎城的部下,因此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时与周总理、彭帅、贺帅等我方高层接触甚多,不光立了功,自己也受到共产主义影响和熏陶,有心投诚。1942年赵寿山加入我党,此事在当时未公开,赵寿山仍然在国民党军队中继续工作,直到1947年3月才正式来到西北解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赵寿山将军起义后,在我军担任何种军职呢?赵寿山留在了西北战区,辅佐彭总,成为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这个职务是所有国军将领起义后,在我军获得的最高军职。那么我军各野战军副司令员1955年分别匹配什么军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司令(成为三野代司令员之前为副司令员)、肖劲光、张云逸都是大将军衔,其他如张宗逊、吕正操等人为上将军衔,因此赵寿山将军如果参加评衔,军衔将在上将到大将之间。不过赵寿山在1955年时已经离开军队系统,担任陕西省长,按照当年的评衔规则,已经从政的赵寿山没有被授予任何军衔。1965年,赵寿山将军因患食道癌在北京去世,时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