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消息网5月14日报道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5月8日刊发对新加坡下任总理黄循财的访谈,全文摘编如下:

新加坡将迎来新管理层。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将于5月15日接管这个城市国家的政府。这个国家没有频繁更换总理:他将是1965年该国独立以来历史上第四位总理。5月6日,黄循财接受《经济学人》记者采访。

年仅51岁的黄循财在新加坡建国七年后出生。他比他的前任们更像一个普通人。他是第一位没有上过精英中学的总理,并在组屋(新加坡为普通人建造的公共住房——本报注)中长大。

他的崛起在其他方面标志着历史性变化。新加坡现代开国元勋李光耀在1990年之前一直担任总理。他的长子李显龙在2004年执政。在该国现代史上,这是第一次没有这个家族成员掌权或坐等接班。李显龙卸任后将在内阁担任国务资政,这与他父亲辞去总理职务后被授予的职位一样。

作为一个小型开放的经济体,新加坡与世界有巨大的贸易和金融联系,它受到的地缘政治力量冲击比大多数国家都大。黄循财比较了最近两次冲击及其对新加坡的影响。他指出,俄乌冲突对新加坡产生财政影响。该国是东南亚唯一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国家。即使没有制裁,冲突对全球能源价格的打击也产生了影响,因为新加坡所有的大宗商品都是进口的:新加坡的批发电价在2022年上涨近一半。

尽管这场冲突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但在一个与战争双方联系有限的国家中,这场冲突几乎没有什么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加沙的暴力事件对该国经济影响不大,但许多新加坡人,特别是该国穆斯林少数群体,对此深感担忧。

黄循财指出,相比之下,即将出现的最大地缘政治风险——台湾海峡或南中国海的军事冲突——不仅会产生非常大的经济影响,还会对新加坡公民产生巨大的情感共鸣。新加坡绝大多数公民是华裔。许多人在中国大陆仍有亲属,或对祖先的国家有一种亲近感。他说:“看似遥远的外部事件其实就发生在我们家门口。”

军事冲突的风险尤其说明新加坡在美中之间微妙的外交平衡。黄循财强调,尽管两国军事联系密切,但新加坡不是美国盟友。随着华盛顿和北京关系恶化,对这两个大国保持开放变得更加困难。

新加坡政府与西方世界不同的一个方面是其对公民种族平衡的管理,这种平衡被称为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其他民族模式。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城市国家试图保持其人口比例——大约75%华人,14%马来人,9%印度人——相对稳定。平衡也反映在城市广泛分布的组屋上,这些公共住房不允许偏离该国的种族构成太远。他说:“我们希望进化成一个不分种族的社会,但我们对这些事情也非常现实。”

过去60年来,执政的人民行动党——黄循财是该党成员——提出,新加坡面临的外部危险证明其对这座城市的坚定治理是合理的。但在2020年大选中,中左翼的工人党赢得该国两个集选区的胜利,这在该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反对派团体中都是第一次。从历史上看,这些选区保证了人民行动党超过60%的选票份额转化为更具压倒性的议会多数。黄循财说:“虽然今天大多数人希望人民行动党掌权……但他们也希望看到议会中出现更多反对声音。因此,反对派在议会中将继续存在。”

新加坡正在改变的一个领域是年轻人的优先事项,这也是黄循财最关注的问题。他说:“他们希望看到一个我们接受更广泛成功定义的新加坡。”这个岛屿以勤劳文化著称,城市的择优阶梯可能是无情的。

但是,任何试图与过去政治割裂的新加坡人都会感到失望。黄循财邀请李显龙担任国务资政的决定是新加坡的传统,也是继续利用新加坡第三代领导层积累的经验的一种方式。他提到即将卸任的总理的国际关系网,暗示李显龙未来可能扮演的角色。

黄循财认为,他在任期间面临的挑战是继续前任的工作。他说:“我们一直把自己视为弱者,我们将永远是一个只有通过我们人民的集体意志才能缔造的难以置信的国家。我的任务是尽可能长地让这个奇迹持续下去。”(编译/卢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