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4日讯近日,6岁的凯凯(化名)因交通事故导致腹部受伤严重,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救治。当时,凯凯阵发性的腹痛,呕吐2次,并出现了腹膜炎的体征,病情危急,随即当日22点13分被转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PICU。PICU值班医师秦英飞接诊后详细查体,发现凯凯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伴有发热。立即给予抗感染、防治出血、保护脏器功能及维持内环境稳定,并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完善检查的同时,给予镇痛治疗。腹部超声发现:肝下缘有直径约3cm挫裂伤,胆囊影较小,胆囊壁厚,肝周及下腹部存在腹腔积液。孩子没有明显失血表现,腹腔积液量却逐渐增多。滨医附院儿科主任李晓梅主任医师查看后,立即安排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抽出黄褐色胆汁样腹水,考虑为胆汁性腹膜炎。紧急召集儿外科、肝胆外科多学科会诊,按照会诊意见急行腹部增强CT检查。肝胆外科主任张兴元主任医师紧急安排急症腹腔镜手术探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伤后,腹腔内的情况不明确,可变因素很多,而且是一个只有16千克的体质瘦弱的孩子,这些让手术的张兴元主任医师、尹志成医师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手术团队采用小儿腹腔镜微创技术进行探查,腹腔镜进入腹腔后,发现肝周、脾周、结肠旁沟及盆腔内约500ml黄褐色胆汁样液体,立即给予冲洗。腹腔镜探查见胆囊底部与肝脏被膜连接处有一长约1厘米的破裂口,胆囊黏膜外翻,内有胆汁不断溢出,局部肝脏被膜和肝脏组织撕裂伤。继续探查胆总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脾脏、胰腺等,逐一排查脏器损伤后,通过4个3-5mm的小戳孔,顺利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冲洗引流术。

在PICU医护人员精心照护下,孩子病情日渐好转。术后第2天凯凯开始进流质饮食,术后第3天已能下地走路,术后第4天已将引流管全部拔除。医护人员和孩子父母的脸上都慢慢展露出笑容。

5月9日,凯凯康复出院,在护士阿姨们的陪同下,自己走出了监护室,回到妈妈的怀抱。意外伤害是儿童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入住PICU患儿交通相关损伤、中毒的发生率居于前列,且交通相关损伤导致的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率高。外伤后的胆囊破裂发生率较低,仅占腹部外伤的2%-6%,但病情进展较快,可快速出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感染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该例胆囊破裂并胆汁性腹膜炎儿童的成功救治,充分体现了滨医附院在多学科协作诊疗、儿童重症监护、腹部创伤快速救治、腹腔镜微创技术、术后快速康复等方面的巨大优势。

闪电新闻记者 王飞飞 滨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