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457期。1979年对越反击战,众所周知我军的两线总指挥分别是杨得志上将和许世友上将。这两位将军在军政生涯的后期,又立下卓越战功,赢得了不凡的声誉。杨得志在战后成为全军总参谋长,达到个人军队职务的顶点;而许世友将军也弥补了解放战争后期缺阵多场重大战役的遗憾。不过在这两位名将的背后,更有一人值得敬佩,堪称反击战的幕后英雄,此人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国上将共有57位,但在军界内部公认指挥能力强的将军里面,战将韩先楚无疑排在最高一档。1979年反击战前,韩先楚有望出征,被很多人认为有可能指挥对越一线作战。而事实上也完全具备这个条件:反击越南的部队主要来自昆明军区和广州军区,而东线的广州军区,四野的老部队居多。韩先楚是四野名将,如果他来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指挥东线我军部队,资历和能力都是游刃有余,甚至可能比许世友将军打得更加顺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委之所以没有安排韩先楚将军上前线,其实有更深层的寓意。反击战看似是反击越南,结合周边局势,其实真正的强敌和威胁不在南线,而在北方。79年我军采取反击作战,是在与美国恢复关系、邓公访美作出表态之后的行动。而对于我国最有威慑和牵制力的,当然不会是越南,而是北方的强国苏联。当时苏军在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已有近20年的历史,而79年时阿富汗战争也还没有开始,苏军有很大的余力。我军在南线行动,威胁最大的自然是苏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击越南和北拒苏联,后者难度更大,并且关系战争全局。韩先楚从1973年起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这里是苏军假想的进攻方向之一,也是我军防御苏联的重要布置。韩上将负责的战区,与西北边境的苏联密切相关,79年南线战事主要在西南和中南方向出击,那么西北边界的压力是最大的。如此一来,必须安排一员虎将坐镇西北,全军当中最适合担任这一角色的就是韩先楚将军。有他驻守,79年我军可以放手在南线进攻,后方高枕无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没有越苏联的北部威胁,那么对越反击战的前线指挥,韩先楚在能力上是当仁不让的。就实际的外战经验来说,韩先楚在当时的将领中最为丰富,他是抗美援朝时的第一批志愿军副司令员之一,曾经率领三个军攻过三八线,一路打到汉城。比起两位实际总指挥,韩先楚还是要强于许世友的。韩上将的用兵谋略以大胆著称,1950年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冒险也能打下海南岛。所以在一场进攻性作战当中,特别能发挥韩先楚的特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为防御苏联的重要任务,他虽然没有出现在对越作战一线指挥位置上,但是贡献一点也不比许世友和杨得志将军小,堪称幕后英雄。从79年反击战的实际进程来看,杨得志将军因病很快就退出了前线,由张铚秀、查玉升等将领代替他实际指挥;而许世友的东线虽然战果较多,但伤亡大、被俘情况也比较严重一些,在战后总结时受到一些诟病。如果由韩先楚负责前线军事指挥,那么取得的战绩是很让人期待的,甚至就连当事人许世友将军也承认,当时我军指挥能力最强的将领就是韩先楚,他最佩服韩的“有勇有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9年韩先楚缺阵,其实还有一个隐性因素,但却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当时正值七十年代末,四野出来的将领,多多少少还是受到四野原军事统帅一定的影响。杨得志和许世友都不存在这一层关系,而韩先楚曾是第四野战军的一员虎将,在军事生涯后期,不能说完全没有受到波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