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三年,江苏丰县,刘导生诞生于一贫苦之家。幼年艰辛,故乡书院为其学堂,然家贫,一九二七年冬,贫困迫刘辍学。遂远赴北平,托庇于北平一位教书的姑姑门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平岁月,刘导生在书声琅琅中长大,于一九三三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时逢抗日烽烟,心系国家前途,刘导生矢志投身革命。一九三五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积极参与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刘导生初入党,即带领同学传扬抗日救亡思想,倡导党的抗日方针,培育一批抗日骨干分子。

一九三七年春,刘导生奉命前往河南,继续投身抗日救亡事业。然而不久,叛徒出卖,刘导生身陷囹圄。幸而囹圄不禁其志,未满半月,刘导生越狱成功,脱离牢狱之苦,重获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后事迹可谓传奇。刘导生被捕,独具艰辛,党规要求证人证明其入狱及逃脱经过,而战火连绵,其辗转山西、湖北、山东等地,难觅证人,党籍问题悬而未决,长达十三载。直至一九五零年七月十五日,中央组织部经详尽调查,方恢复其一九三五年党籍。

抗日解放战争年代,刘导生专事宣传、教育等工作,坚守党的独立自主与联合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为输送革命骨干、助战抗日、赢得最终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建国后,刘导生长年投身青年工作,担任山东分局青委书记、华东局青委副书记、书记等职,为青年事业添砖加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十年特殊时期”来临,刘导生遭受冲击,遭下放劳动,身心受折磨。然其坚毅不屈,勇与造反派抗争,党员风范彰显。一九七八年,刘导生得以重新工作,担任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回归工作领域。一九八一年,六旬有八,刘导生出任北京市委书记,尽心竭力,推动科教文卫事业发展,贯彻中央“四化”政策,积极培养年轻力量,推进改革开放。

一九八三年,刘导生执掌北京市政协主席,为改革开放出谋划策,不遗余力。晚年,刘导生安度北京,于二〇一四年因病辞世,享年一百零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