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王震同志,一生为祖国的建设贡献无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始终牵挂着祖国。

他爱国,也深深爱着每一个人民,1991年时,已经八十三岁高龄的王震将军收到了一封不同寻常的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上是一位出狱后的地主,提及当年王震将军的部队,曾向他家借了一千担粮食,此事是真是假,究竟是怎么回事?

部队遇困难

1944年,日军在我国的侵略,随着太平洋战事的失败,而逐渐有了败退的态势。正是在这个时候,王震接到了党中央的任务,要求他带领359旅,前往两广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支359旅,是我军在中原地区最为主要的核心部队,肩负着开辟新的根据地,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先行开辟道路的重要职责。

然而359旅却在行进到洛阳附近的时候,遭遇了险情,整支部队遇到了突如其来的巨大暴风雪,雪堆积到人的大腿,狂风吹的战士们根本无法正常行进。

泥泞不堪的道路让部队所携带的所有重武器都困在了原地,别说武器运送不动,就连轻装上阵都十分困难,战马也冻的走不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还不是部队遇到最致命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因为大雪封山,粮食供应不上,部队里已经没有粮食了。

这支铁血之旅曾经面对过国民党军队的围困,曾经与日本侵略者殊死较量,可如今却被困在山里饥寒交迫。

眼看着战士们在风雪中难以坚持,王震心中百感交集,派人寻到在鄂北地区工作的李实同志,他是本地人,又熟悉周边情况。王震希望李实同志能够有主意,救救这支被风雪困在这里的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李实也是实在没有办法,这里并非延安,国民党军队时常出没,还有土匪盘踞,这冰天雪地的时刻,老百姓们自己尚且食不果腹,又哪里有多余的粮食来救部队。

李实挨家挨户去借,也只不过凑了一点点碎粮,还不够一个班三天的伙食,更别说一整支旅了。

思来想去,李实想到了几十里地外的环潭镇,那里有一个大地主廖家,在请示了首长之后,李实亲自上门,希望能够从廖家借一些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家是当地的大家族,从清朝时期开始,就是乡绅,家中祖祖辈辈经商,是附近唯一有实力能够借粮的地方了。

但李实心里实在是没有底气,因为他知道,尽管廖家没有欺压百姓,欺男霸女,不是恶霸地主,但廖家手上为了保护自家的矿产,是养着几百人的廖家军的。

李实不确定自己能够向廖家借到足够的粮食,但风雪中挨饿的大部队等不了,李实不敢犹豫,匆忙上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家的大少爷却不在家,得知此事李实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廖老太太听说共产党的领导来了,便亲自出门迎接。李实不敢耽误,心想哪怕是老太太做不了主,先说了此事,再看下一步的打算吧。

没想到,在听说359旅遇到困难,没有粮食以后,老太太立马叫来管家,从粮仓清点一千担粮食,还下令让廖家军护送粮食,送到359驻扎地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廖老太太如此深明大义,李实心中佩服无比,写下了借条,表示将来组织一定会归还粮食,绝对不白拿。

但老太太直接撕掉了借条,表示廖家世代爱国,国军127师抗击日本人的时候,就曾以廖家庄子为指挥部,廖家还给新四军送过棉衣棉裤,提供给物资支援,这些粮食,也是廖家的一点心意,不需要借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李实完成了任务,廖家雪中送炭,救了359旅,王震心中一直记得这份恩情。

发生巨变

廖家慷慨解囊,帮助359旅度过难关,王震交代李实,之后廖家有需要,一定要多帮助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发起了内战,而廖家的老太太已经离世,由大儿子廖复初主管家中事务。

老太太临终之际还交代廖复初,一定要跟着共产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老百姓,才能让日子好起来。

这些朴素的话语,始终在廖复初的心中不敢忘记,他虽然不敢公开与国民党作对,但暗中却一直支持共产党,为解放军提供粮食和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以后,廖家也不再是私养武装的地主了,和所有群众一样,兢兢业业自给自足。然而,时代的变革,让廖家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磨难,有人举报称廖家曾经是大地主,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还和特务勾结,丧尽天良。

这些无中生有的帽子扣在了廖复初的头上,他家原本是地主阶级,这没错,但其他的罪名实在是无中生有,可廖复初百口莫辩。

当年,廖复初曾参与过矿区自卫队,暗中从国民党手中救出三名地下党同志,但此时不能暴露这三位同志的身份,因此有的人认为,廖复初曾与特务有过勾结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变革时期,一群带袖套的卫兵冲进了廖家,二话不说就绑走了廖复初,对他进行了批斗,要打倒他这个封建大地主。

廖复初的妻女多方求助,却都无能为力,廖复初被判处无期徒刑,含冤入狱。廖复初告诫家人,改名换姓,离开本地,保护好自己,不必再为他伸冤了。

就这样,廖复初的家人搬走,而廖复初入狱了。在狱中,廖复初积极改造,表现良好,在1991年的时候,终于获得减刑,被释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事情却没有廖复初想的那么简单,他的家人当年为了自保,已经搬走,他作为刑满释放人员,不能随意跨省流动。

想要和家人见面团圆的心愿,就这样因为管控而不能实现,因此廖复初决定洗刷冤屈,要把自己含冤入狱的事情得到解决,这样自己才可以堂堂正正的回到家去。

可廖复初写了无数封信,想要改迁户口,也希望能够调查清楚当年所谓与特务勾结的罪行,还自己一个清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时隔多年,没有人证,没有物证,法院始终维持原判,这让廖复初失去了希望……

写信给王震将军

正当廖复初心灰意冷,有了了却残生的念头时,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是马希良所写的当年359旅筹集军粮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马希良是李实同志的朋友,马希良采访过李实,记录下来了当年筹集军粮的故事,并创作了这篇文章发表。

廖复初喜出望外,他意识到李实可以证明自己并不是特务,自家当年是真的给共产党的部队送过粮。

可谁承想,李实已经去世了,没有人能够为廖复初证明了,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于是向写这篇文章的作者马希良寻求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经辗转,廖复初联系上了马希良,马希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与廖复初沟通之后发现,廖复初的话与李实可以对应上,对方并没有说谎。

其实这件事情与马希良没有关系,但他看着廖复初如此可怜凄惨,心中不忍,于是主动帮助廖复初,希望能够帮他沉冤昭雪。

马希良甚至自己掏钱给廖复初提供了经济帮助,随后,马希良写了很多的信,希望向当地说明情况,却都没有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之下,马希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写信给了王震将军,他相信王震将军一定记得当年的事情,也肯定希望曾经帮助过我党的群众,不该蒙受这样的冤屈。

于是,这份信来到了王震将军的家中,此时的他已经八十三岁高龄了,信件由家人代读给他听的。

家人一看信的内容,还以为是看王震现在年事已高,记不得事情,又是国家重要的领导,开国上将,这人想要来敲诈勒索,心中不免有些不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读给王震将军听完信以后,王震将军心中大为震撼,他始终都记得1944年,在大雪中,给予过359旅一千担粮食救助的廖家。

王震没想到,廖家的后人竟然在这几十年间遭遇了这么多的变故,当年连借条都撕掉的廖家人,怎么可能会借此来勒索,一定是真的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

于是,王震将军立马联系了有关部门,求证此事的真伪,得知廖复初真的因为当年的革命浪潮,因地主出身和特务问题入狱几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震表示,一定要为廖复初的地主罪名平反,他家多次帮助我党,也从未欺压百姓,这一点王震将军本人就能够作证,他就是接受过廖家帮助的一员啊。

而至于特务问题,他也要求有关部门必须调查清楚,绝对不能有冤情。

就这样,有关部门重新调查了当年的特务勾结事件,确认廖复初的确是无罪的,那四十多年的地主、反革命帽子,也终于被摘下,得到了平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这个公平正义迟到了这么多年,但廖复初却一点埋怨也没有,因此他此时终于可以堂堂正正的回到家中,和自己的家人孩子见面了。

这份清白,是廖复初最为渴望的东西,如今沉冤昭雪,他无比的开心。

参考文献:

2011年07月23日 04:13 来源:西安晚报,陕西村民拆旧房 发现一张60多年前借粮收据(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