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的一众君王中,秦昭王绝对能排进前十。正是他奠定了秦国称霸诸侯、建立秦朝的基础。

然而,秦昭王在一件事上却一直为后人所诟病,那便是赐死一代“战神”白起。

很多人就想不明白,秦昭王为何要这么做?这不是自废武功吗?

其实,真不能怪秦昭王,换作你,也会这么做的。这一切都是白起自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隐患,早已埋下

白起,出生于一个落魄贵族家庭。其祖上是楚平王的孙子,被封为白公。后来白公谋逆被诛,其子孙四散逃离,白起这一脉来到了秦国。为了避祸,他们改以“白”为姓。

白起的运气不错,在秦国,他遇到了自己的“贵人”——魏冉。

魏冉是秦昭王的舅舅,秦武王去世后,诸公子为了王位争夺不休。秦昭王是在魏冉的帮助下,才最终胜出的。因此,他投桃报李,任命魏冉为丞相。

此时的魏冉,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很多事情,他的话比秦昭王还管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秦昭王年轻气盛,急切地想要富国强兵,做出一番事业。而此时秦国最缺的就是人才,尤其是善于领军作战的人才。

秦昭王将寻找人才的工作交给了魏冉,而魏冉交出的答卷便是白起。

伊阙之战,白起率领十几万秦军,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全歼24万韩、魏联军。一时之间,威震诸侯。

鄢郢之战,白起率领秦军一路攻城掠地,先后拿下楚国别都和都城,逼得楚襄王迁都。

华阳之战,白起率领不足10万秦军,击溃15万魏、赵联军。魏国元气大伤,只得献出南阳郡求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陉城之战,白起消灭韩国五万大军,夺取五座城池。

正是这一场场战争,才铸就了白起“战神”的名号。

而他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也与魏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逢白起出征,魏冉都会尽可能为其做好准备。粮草辎重,武器装备,乃至于兵力,都是尽可能往多了给的。

事实上,魏冉提拔、重用白起,也是有私心的。魏冉已经位极人臣,升官是不可能再升了,但是封地却可以继续增加。每逢白起出征,魏冉大多会随军出征,至少也会挂个名。说白了,他就是去混军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白起一场场大战下来,魏冉的封地也是一加再加。

当然,魏冉做的不止这些。白起这人,是典型的武将,情商低,不会做人。他觉得就自己最牛,看不起其他人,因此得罪了不少同僚。

幸好有魏冉护着他,为他遮风挡雨,白起才能专心领军作战,不用考虑其他事情。

毫不夸张地说,是魏冉成就了白起。否则,即使白起天赋再高,本领再强,以他的出身和性格,想要崭露头角、建功立业,还是很难的。

可惜世事难料,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冉与秦昭王的关系破裂,二人之间展开了一场权力争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正常,秦昭王野心勃勃,且雄才大略,自然想要大权独揽。他是不会容忍有魏冉这么一个权臣长期存在的。因此,在他王位稳固后,便对魏冉出手了。

朝中大臣也因此纷纷站队,至于白起,他倒是没参与进去。毕竟他的脑子里只有打仗,其他的事情,他根本不关心,也不了解。

最终,魏冉被赶出朝堂,此时的秦国是秦昭王一个人说了算。

这对白起来说并非好事,没有了魏冉的支持与庇护,他想继续建功立业,难度大了不止一点。不仅后勤物资没有以前充足了,甚至还要面对同僚的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严重的问题是,他是魏冉一手提拔、重用的,他身上魏冉的痕迹太重了。他说自己不是魏冉的人,谁会相信?现在秦昭王赶走了魏冉,他能信任白起吗?

事实上,隐患,此时就已经埋下了。只不过,秦昭王实在是找不出比白起更能打仗的人,这才不得不继续重用他。也就是说,一旦白起失去了利用价值,秦昭王随时都可能清算他。

白起在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好在,白起此后的表现依然出色,尤其是在长平之战中,一举消灭40万赵军。这让秦昭王看到了灭赵的机会。

如果能灭掉赵国,等秦昭王百年之后,面见先祖,那脸上也是倍有面子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起也觉得此时是灭赵的好时机,因此,他写信请求秦昭王给他派去援军和补给,一鼓作气把赵国搞定。

可是,他左等右等,等到的却是撤军的命令。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事情没那么复杂,秦昭王这么做,有3点原因。

其一,就是前面说的,他并不信任白起。

事实上,秦昭王原本是不打算启用白起的,长平之战前期一直是王龁在负责。只是因为久攻不下,才不得不换成白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为了打赢这一战,秦昭王将秦国大部分兵力都交给了白起。此时白起手握重兵,秦昭王能放心吗?万一白起打下赵国后,自立为王,反戈一击,秦昭王可是笑不出来的。

其二,秦国这边也有些难以为继了。

毕竟赵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实力雄厚。为了消灭赵国主力,秦国这边也是发动举国之兵。虽说此战灭掉赵国主力,但是伤人一百自伤五十,秦国这边也不好受。此时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不宜妄动兵戈。

其三,白起得罪了新任丞相范雎。

白起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万一他真灭了赵国,那回去该如何封赏?范雎不让出丞相的位置,说不过去吧?毕竟范雎与魏冉不同,他在整场战争中并未发挥多少作用,也没有参与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范雎也会劝说秦昭王退兵的。

所以说,秦昭王下令退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但是白起的脑子里只有打仗,其他的他一律不管,于是开始和秦昭王闹别扭了。

一年后,秦国恢复了一些实力,于是秦昭王又开始谋划攻赵了。果然,秦昭王派遣王陵为主帅,压根就没考虑白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起闻讯,找到秦昭王。他极力劝说秦昭王放弃计划,因为时机已过,此时出战胜算不大。

秦昭王算很给面子了,不仅结识了为何此前退兵,现在又出兵,还对白起一番安抚。但是白起情商太低了,根本不给秦昭王面子,一再强调“时机已过”,这给人的感觉,分明是在怪罪秦昭王。最后,君臣二人不欢而散。

很可惜,一切都被白起言中了,王陵大败,灰头土脸地跑了回来。秦昭王没办法,只得请白起出山。

秦昭王够给面子了,但凡白起有点眼力见儿,这时候就该接旨。可是他是怎么做的呢?他竟然抗旨,跑到秦昭王那里去大讲道理,强调“时机已过”,此时谁带兵都没用,硬是不肯领军出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昭王怒了,心想:没有白起,我还打不了胜仗了?于是再次调集大军,让王陵领军攻赵。结果王陵再次大败而归。

没办法,秦昭王只得再次找到白起,秦昭王放下了君王的架子,请求白起出战:“爱卿,算寡人求你了,你就出战吧?”

这次白起不将什么“时机已过”了,但是有扯出别的理由,总之就是不肯出征。

这下秦昭王的怒火彻底爆发了,他将一切的失利都归咎于白起不肯出征。“既然白起没有利用价值了,那他就没必要活在这个世上了。”于是秦昭王下旨,赐死白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代“战神”,最终把自己给作死了。

一代“战神”,最终输在了不懂人性上

其实,白起之所以会落得如此下场,纯属自找的。

他虽然打仗是把好手,但是对政治、人性却一无所知。他因为魏冉,得以迅速得到提拔、重用,但是也因为魏冉遭到君王的猜忌。

但凡对这方面懂一点,就应该谨小慎微做人,最好在魏冉失势的时候上书弹劾一番。这就叫做投名状,他这么做了,秦昭王才能对他放心,才敢继续重用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也许在长平之战后,秦昭王就不会下令退兵了。

再往后面,秦昭王多次要他领军出征,他却屡屡抗旨,还一个劲大谈“时机已过,出兵必败”。试问,有哪个领导愿意听这些?领导负责制定目标,手下负责想方设法实现目标,而不是要他告诉自己“你错了,不该这样。”

别和我说对不对,事实上大多数领导就是这么想的,俗称“不听人话”。

其实吧,领导交代了任务,先做着,遇到问题告诉领导,领导解决不了,导致任务失败,那责任也不是你的。有时候,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看看王陵,人家屡战屡败,但是听话呀。所以秦昭王愿意用他,愿意给他机会。人家功绩、本事不如白起,但是结局可比白起好多了,至少没听说被赐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秦昭王的角度来看,白起的这人缺乏忠心,而且还不听话,屡屡和自己对着干。这样的“战神”留着有什么用?整天给自己添堵吗?既然他不愿意领军出征,那也就没有利用价值了。不如赐死,祈祷杀鸡儆猴的作用,敲打一下其他大臣。

这才是白起被赐死的根本原因。

不过,如果白起真的懂这些,那他也不可能成为“战神”了。毕竟,战场上需要的是一往无前的勇气,而不是权衡利弊的算计。如果白起是个懂得算计之人,他也就无法打出那些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了。

白起的结局,大概就是很多武将的宿命吧。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战死沙场才是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