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烂尾楼”绝对是令所有购房者闻风丧胆的存在,人见人喊打。

尤其是在去年,多家地产连续暴雷,就连某些头部企业都没能幸免。千万家庭半辈子的积蓄被套牢,寄托在房产上那些关于家的幻想如肥皂泡一般破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易新闻

但这样一个房产界中的“绝对雷点”却在一处传统村落里备受欢迎。烂尾期间,不仅有当地政府和村民对它爱护有加,甚至还有媒体专门对它进行报道。

因为,此“烂尾楼”非彼烂尾楼,是旅菲华侨蔡朝东在家乡建造的府邸——朝东楼,被当地村民称为“最美烂尾楼”。

尚未完工

却被奉为“最美建筑”

朝东楼始建于1930年,占地700多平,位于福建晋江梧林古村落。在一群颜色艳丽的红砖古厝中,它灰色的色调与洋外表格外显眼。

但仅凭这脱颖而出的“外壳”,是担不起“最美建筑”的名声的, 这栋楼之所以在当地备受欢迎,还是因为它背后的历史故事。

混搭风格:

一半罗马,一半闽南

朝东楼是中西风格混合的的建筑,一共二层半。一眼望去,是妥妥的一栋洋楼。外立面使用钢筋混凝土夯墙围合,这与村落里的单层红砖传统大厝相比,确实显得像个“外来客”。

别看镂空花窗面积小,但在这上面花的心思可一点也不少,工匠需要先用铁条建构出精美造型,用水泥抹上成型后,再在水泥之上刻绘纹饰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晋江市融媒体中心

不仅如此,门楼上还有装饰蔓草纹的拜占庭式穹隆尖顶,屋顶前方有精美的石雕镇守,石狮与雄鹰陆空双王在这碰了个面;外廊使用罗马科林斯廊水泥柱撑起了这栋楼的恢弘大气。

足足历时五年,朝东楼的主体框架才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晋江梧林传统村落官网

乍一眼看去这栋楼是满满的古罗马风情,另一半的闽南味在哪呢?

随着走入朝东楼的内里才恍然大悟。朝东楼内部沿袭闽南大厝的传统布局,为二进四开间,门柱上也刻有歌颂蔡家的楹联...这样的外洋楼古厝就像一位穿着洋装的闽南人。

古厝一般是中心对称的结构,正门大多是在横向的中心上。沿着楼的中轴线横向来看则是开间,是指住宅的宽度,通常根据房间数来确定。沿着楼的中轴线纵向来看就是进深,代表着住宅的长度,闽南一带也叫进深为“落”,有几个主体建筑则是几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百度百科

情怀最美:

这份“烂尾”为家国!

整栋楼建造时特地邀请了国外设计师设计,所使用的钢筋水泥是从菲律宾空运而来,工匠来自上海,技艺十分精湛。可见在当时,国外的建筑文化已经深深地影响着华侨们。

作为村里的第一栋洋楼古厝,朝栋楼在开建之初就吸引了无数人围观。在村里还用油灯烛火的时候,朝东楼就已经安装了电线,并且预留了电梯井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闽侨记忆侨厝“朝东楼”视频截图

如此大预算、大周期的投入,为什么最后还是以“烂尾”收场?

是因为建设中期正是抗日战争艰难之际,蔡朝东父子立即停止了建设,把所有的装修款捐献给了国家抗战,梧林的第一座洋楼古厝就此停工,再未复工。

这份烂尾正是这份家国情怀的见证,因此村里的后来人都叫它为“最美烂尾楼”。

闽南古厝——

刻在华侨心底的梦

在梧州传统村落中,除了朝东楼,还有一些与它类似的“外洋内中、中西合璧”的建筑,闽南一带叫这种楼为番仔楼。

番是闽南语对海外的称呼,大多指东南亚国家,闽南的华侨大多是去往南洋一带,因此下海的侨乡叫番客,他们所建的洋楼叫番仔楼,是集南洋建筑风格与闽南传统民居风格的独栋式住宅建筑。

在很多番仔楼身上我们依旧能看到闽南古厝的影子。即便华侨们去往的国家不同、经历不一,但他们对故乡的眷念却高度相似,全都选择回到故乡建宅,延续一场闽南古厝的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晋江梧林传统村落官网

“出砖入石燕尾脊,雕龙画凤皇宫起”,黄金良的《泉州民居》仅靠几句就将古厝的建筑形态简明扼要带了出来。

“雕龙画凤皇宫起”里的“皇宫起”是古厝的别名,雕龙画凤、飞檐斗拱、双翘燕尾脊...许多宫殿的“豪装”被安在了古厝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红书@LittleWong_

“出砖入石燕尾脊”说的是闽南古厝结合了地域特点,自成一派的建筑特征。

“出砖入石”是利用砖头与石头有规则混砌特色墙体的建造方式,竖砌石头,横叠砖头,等砌到一定高度后,砖石相互对调,这样受力均衡、更加坚固。

关于出砖入石的起源,有的说是明代倭寇袭扰,村民利用倒塌房屋的砖石重建;也有的说是大地震灾后从废墟中取材建造...无论哪种说法,这种经济实用的方式意外造就了古厝古朴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红书@泉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

福建的砖主要种类有两种:红砖与青砖,原料均为红壤。红砖在烧制过程中引入充足的空气,让粘土中的铁元素充分氧化,生成红色的氧化铁,青砖则是烧到一定温度后突然浇水淬火,砖和水发生反应呈现青黑色。

整个福建根据砖的颜色分为红砖、青砖建筑区,我们今天讲的闽南古厝就位于红砖建筑区。

闽南古厝对红砖可谓是“物尽其用”,除了砌住宅外墙、铺贴地板等功能用法,还将红砖横、竖、斜、倒等用多种方式在外墙上组合成图案,或是直接在红砖上雕刻精美的图案用于装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出砖入石燕尾脊”的燕尾脊是建筑正脊两端线脚向外延伸并分叉的部位,灵动的造型酷似燕子的尾巴,因此得名。

燕尾脊早期应用在宫殿庙宇等特殊建筑上,随后在民间慢慢流传开来,成为了闽南传统建筑中常使用的建筑形式。

闽南人喜欢在燕尾脊上用云纹、神兽来装饰,成为了古厝上的“顶尖”艺术。燕尾脊不仅装饰性极佳,它还能及时排泄雨水导流雷电,有效应对闽南地区多雷雨的季风气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闽南传统建筑》

而番仔楼的外观已经和“出砖入石燕尾脊,雕龙画凤皇宫起”相去甚远了,华侨们又是怎么在他们的住宅中延续闽南古厝呢?

首先是布局,番仔楼基本保留了闽南民居中的合院式布局,通常是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护厝是厢房外侧增建的长屋,当辅助房来用。

四面围合之间通常有一个方形露天区域,那是天井,光线从这里进到厅堂,既保证了敞亮通风,也能帮助及时排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俯瞰闽南古厝 图源:像导XiangDao

闽南人是出了名的家族观念重,在门楣上也基本会保留代表姓氏和来源的堂号,这一点无论在传统古厝还是新起的洋楼上都得到了印证。

“济阳衍派”是朝东楼主人的堂号,朝东楼门楹上的“派衍济阳三谏流芳宏世㥁,宗㝒梧里群峰钟秀振家声”说的也是济阳蔡氏源远流长的家族品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闽南部分门楣 图源:小红书@泉州 . 俣彘

番仔楼——

带入南洋风情

番仔楼最早是在明清时期建造,我们现在看到的番仔楼大多建于20世纪初。由于那时的华侨大多是前往被称为“南洋”的东南亚,返乡建造的住宅自然带回了一些花砖、长廊、拱形等南洋建筑元素

最明显的就是建外廊。欧洲人来到南洋时十分不习惯当地炎热潮湿的气候,于是就在住宅前加了外廊遮阳。

聪明的华侨把既美观又实用的外廊带了回来。番仔楼有的建一两面外廊,也有豪横的在四面建起,菲律宾华侨黄秀烺建造的海天堂构就有四面外廊。

现今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常见的骑楼也是典型的外廊式建筑,廊道上部分一般是用来居住的楼房,下面是向街区敞开的区域,可以用来做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开平赤坎古镇

另一个就是显而易见的楼层。古厝一般是单层院落,在横面上精巧布局。而番仔楼会往高走,一层一层往上叠,盖到二层以上,这与欧洲在东南亚殖民地兴建的高楼有异曲同工之处。

还有就是南洋独特元素的细节融入。比如使用花砖、水磨石等来自南洋的材料铺陈在住宅的地板墙壁等处;还引入百叶窗、藤编、拱门、石膏线等来自南洋特有的装饰形式;在装饰元素上也多了长着络腮胡子的西洋人、热带花草等造型,应用在番仔楼的廊柱、门窗、穹顶、山花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广东汕头市的陈慈黉故居 图源:小红书用户@Chan.

随着当时番仔楼的兴起,东南亚殖民地的建筑文化进入中国。但当时人们也不知道这种中西合璧到底该怎么形容,只知道华侨屋主从南洋归来,于是「南洋风」的称呼便慢慢流传开。

番仔楼里使用过的一些南洋元素也越来越多出现在现代家居中:地面通铺花砖或局部用花砖打造“硬地毯”已经成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头好;房屋改造的必改项目少不了“圆拱门”;顶面喜欢用石膏线营造浪漫感;雨林中的自然元素也更多地有机融入在家的各处……

在钢筋水泥里奔走的我们,也期望在哪个充满生命力的热带国度里放松度个假,自然浪漫的南洋风就这样击中了我们的心巴!

点击上图查看南洋风设计法则

图源:维基共享资源

透过这栋“最美烂尾楼”,我们遇见了中西建筑文化融合之美的番仔楼。

华侨们的番仔楼就像一栋栋固态的历史,承载着华侨漂洋远走、在陌生国度勤奋打拼的印记;承载着远在它乡对故土的眷念;承载着那个年代下家与国的取舍……

就像雨果所说:“建筑在不断的演进中承担的是对历史的见证。”

建筑的一砖一瓦都有来它的来处,或是来源于几千年的本土传统文化,又或是来自漂洋过海的异国……在这条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也正是有这样的汇聚、分流,才会形成更壮阔波澜、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