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热播剧《鸡毛飞上天》火遍大江南北,浙江女首富周晓光的故事的励志故事也被更多人所知晓。

从地摊小贩一路拼搏,缔造出百亿商业帝国,周晓光的前半生堪称传奇,浓缩了时代的风云变幻。

作为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现实中的爽文大女主,巅峰时刻的周晓光身价一度力压比王传福潘石屹

然而,繁华如梦,四十载奋斗,却在短短几年间化为”泡影“。

从身价330亿资产的女首富,到负债25亿的”老赖“,周晓光究竟做错了什么呢?

01

1962年,周晓光出生于浙江的一个偏僻农村中。

作为家里的长女,她肩负着照顾弟弟妹妹的艰巨任务。

高中毕业之后,周晓光为了供养弟弟妹妹,无奈选择了回家种地,但随着弟弟妹妹的长大,家里的田地已经无力供养家中所有人。

为了扛下生活的重担,她只身前往义乌闯荡,成为了一名沿街叫卖绣花样饰品的小商贩。

但做生意总是有赚有赔,周晓光虽然勤奋肯干,但也只是赚了个温饱。

更何况,随着做小商贩的人越来越多,周晓光的利润也越来越微薄,为了多赚一些,周晓光只能咬牙带着小商品去东北贩卖。

在做了几次买卖之后,周晓光终于确定了自己的商业模式:以义乌为大本营,向全国各地输送小商品。

在忙于生意的过程中,周晓光遇到了同样做小商贩的虞云新,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喜结连理。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爱情的丰收,周晓光的事业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成家以后周晓光和虞云新为了家庭和孩子,商量以后在义乌开了一家小商店。

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她准确察觉到了饰品市场的巨大潜力,果断投身其中。

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周晓光决定踏入珠宝行业,拿下台商在内地的代理权。

凭借着对市场的准确判断和勇敢的尝试,周晓光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

为此,周晓光夫妇决定扩大业务规模,建立了新光饰品有限公司。

凭借着独到的眼光和敢想敢做的精神,周晓光接手了台商的生产线和生产团队,不断扩大着自己的生产规模。

由于不满足于抄袭和代工,周晓光开始瞄上了饰品的原创设计。

凭借着独到的设计理念,周晓光的珠宝首饰在饰品展上一炮而红,“新光”这个品牌的名字也越来越响亮。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她的饰品品牌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自身也实现了从小商贩到企业家的完美转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周晓光积极拓展市场,不仅在国内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还将产品推向了香港和海外市场,成功打响了新光饰品的品牌。

02

随着饰品产业越来越红火,周晓光夫妇也开始拓展其他行业,创业生涯迎来重大转折。

房地产作为当时的风口行业,众多房地产商在国内开疆拓土,周晓光的敢想敢干支持着她毅然踏入了房地产的大门。

夫妻二人凭借饰品行业获得的资金踏入房地产行业,开始跑马圈地。

凭借着房地产带来的巨额现金,周晓光逐渐投入到金融等其他业务板块,从专注饰品领域向多元化经营转变。

面对逐渐扩大的商业版图,周晓光也没有停止自己扩张的步伐。

2016年,周晓光通过不断地努力,踏出了人生中的重要一步。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经历了诸多困难之后,周晓光以万厦房产和新光建材城完成对方圆支承的借壳上市,实现了旗下地产业务曲线上市,并将其更名为“新光圆成”,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上市口号。

自此,周晓光的商业帝国最终成型,原本的小饰品工厂终于发展成了集饰品、制造、地产、金融、互联网、投资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

凭借着上市带来的股价飙升,周晓光以185亿元的身家在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中位列第26名,问鼎浙江女首富,这根曾经微不足道的“鸡毛”终于一飞冲天。

可惜的是,周晓光在“鸡毛飞上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其实,早在2016年,新光集团的资金危机就已经初见端倪,而周晓光不惜代价完成借壳上市,只是为了能够融资续命。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新光圆成”风光上市的背后实际上绑定了巨额的对赌,新光集团重组时对“新光圆成”三年的业绩作出了承诺。

只是,“三年之约”,言易行难。

“新光圆成”的业绩远未达到预期,资金链的问题仍未解决,反而因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新光集团的问题则更为严峻,资金带来的骨牌效应在这一刻轰然爆发。

随着资金压力的不断增大,新光集团由于资金链断裂,导致集团陷入了仲裁和诉讼的泥沼。

旗下包括新光饰品等子公司也都开始申请破产重组,甚至周晓光自己也成为被执行人。

曾经光鲜亮丽的商业大厦,在这一刻轰然倒塌。

03

回首周晓光从浙江女首富之位跌落的过程,新光集团的倒塌与她的心高气傲不无关系。

凭借着独到的眼光,周晓光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扩张了自己的饰品生意。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周晓光也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获取大量资金,平稳度过。

两次危机过后,周晓光并未受到影响,甚至生意得以进一步扩张,这更令她坚信自己的判断。

上市成功之后,周晓光靠着融资来的钱进一步扩张,令自己的资产进一步膨胀。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秉承着着“创新求变、转型谋局”的发展宗旨,周晓光不断通过举债——投资的方式,向房地产、金融和互联网领域投入巨额资金。

虽然公司借着时代的东风得以迅速发展,但周晓光忽视了饰品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实际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类型。

相比食品行业较小的投资规模和运营风险,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需求量更大、资金回收期更长、投资风险也更大。

周晓光在饰品领域取得成功后,低估了房地产行业的复杂性和风险,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房地产项目中。

虽说饰品行业只要有订单、工厂开动,就会有现金流入,但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的无底洞,巨额的资金投入可能要在几年后才能收回成本。

这就代表着房地产行业的扩张伴随着大量的借债行为。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早在2011年,新光集团就已经陷入了借新债还旧债的境地。

随着新光集团在 2015 年后开展的大量盲目的投资和加杠杆借债行为,集团背负负债的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其资产的增长速度,且利润率也在持续下降。

最终,随着去杠杆大潮呼啸而来。

子公司蛇吞象一般的借壳上市、大量的投资行为和拆东墙补西墙的债务,成为了压垮新光集团流动资金运转的最后一根稻草。

巨额的短期负债和直线下降的股价迅速压垮了曾经庞大的新光集团。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周晓光的自信果断虽然带来了迅速的扩张,但也让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04

虽然遭遇了惨痛的失败,但面对失败,周晓光并未气馁。

周晓光曾说过:“我不畏惧失败,我只害怕不努力,我只害怕不尽力。”

面对巨额债务,周晓光并未选择退缩,而是开启了新光圆成的重整计划,着手开展了新光集团的复兴征程。

吸取了失败的经验教训,周晓光重新调整了新光集团的战略方向。

在这次重整中,周晓光退出了房地产和金融业,缩减了投资和互联网业务,专注于食品和高端制造业。

凭借着专注与自信,归来的周晓光带领新光集团走出困境。

新光集团在重整之后,企业的发展重新走上正轨,目前已经实现盈利,重新塑造了品牌形象,赢回了客户信赖,夺回了市场。

在主业方面,新光集团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饰品供应商。

在股市方面,“新光圆成”也成为了A股最受追捧的股票,股价一路飘红。。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新光集团的起死回生,周晓光也重新回到了胡润百富榜,个人也再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女星。

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周晓光,早已不再是那根轻飘飘的“鸡毛”。

有人觉得,站在时代的风口上猪都能上天,这些人的成功只不过是乘了时代的东风。

但周晓光的跌宕起伏告诉我们,成功者都不乏一颗勇于面对挑战的内心。

人生之路,挫折与跌倒在所难免,而每一次的跌倒都是一次深刻的感悟,每一处伤痛都是成长的磨砺。

纵使跌入泥沼,周晓光依然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败,坚定地直面困境。

失败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失去了重新崛起的勇气与决心。

无论何时何地,人都应当秉持着敢于面对困难的挑战之心,无畏艰困,无惧挫败,这样才能勇立时代潮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