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党和军队高级领导人
  • 他是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创始人
  • 他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勋

他就是建国后担任河南省开封市委书记的戴季英,本应会名垂青史,却因太贪念权欲被打入另册。

新中国成立后,很多战功赫赫的将领都分配到地方担任领导职务,戴季英也不例外,当时他被中央任命为河南省委常委、开封市委书记,从级别上看属于副省部级官员,比正厅级官员还要大。

然而,戴季英并不满足,觉得组织上给自己安排的职务太低了,时常发牢骚,此时的戴季英才45岁,他就倚老卖老,觉得自己是老革命,于是他就给毛主席写信:要求让自己做中央委员兼河南省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剧照

毛主席一看这是明显的伸手要官啊,非常震怒。要知道毛主席是非常痛恨这种行为的,因为毛主席的很多亲戚曾找毛主席要个一官半职的,都被拒绝了。

对于戴季英的行为,毛主席断然不可能答应,随即给中央办公厅批示:共产党不需要戴季英这样的高级干部。这样的人,应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永不启用。

1952年2月12日,戴季英被开除党籍,回家反省。不久即被判入狱15年。从此,戴季英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永远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这下好了,戴季英本想要个高官职,不料反被一撤到底,这就是贪念的结果。

那么戴季英为何觉得自己的官职给小了呢?他到底有没有资格担任高级官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革命时期的贡献:

1906年戴季英出生于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红安县(黄安县),较早接触马克思主义,20岁时就成为武汉三镇的知名学生运动领袖,随后加入党组织。

当时湖北地区是中国革命运动的重点地区,鉴于戴季英出色的组织能力,党组织就安排他回到老家领导农民运动,21岁的戴季英就出任家乡黄安县的县委书记,并在年底参与领导影响深远的黄麻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剧照

黄麻起义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这支农民起义部队于1928年被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7军,戴季英担任第7军党委委员,率部开始创建鄂豫边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苏区属于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1932年4月,戴季英出任红四方面军25军74师政委,在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西征时,戴季英所在的第74师是留在当地继续斗争的部队,为掩护主力部队,抗击多于数倍敌军,贡献是很大的。

过了一年,戴季英就升任红25军政委,成功升级为军级领导,同一时期,他要比韩先楚、陈锡联、杨成武等开国上将的级别要高得多。

1934年,他所在的红25军主力开始北上长征时,戴季英又全程参与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并担任要职,可谓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领导人。

由此,戴季英已成为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他所做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

后来,抗战爆发,戴季英出战大别山,进军新四军,担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的副司令员,在司令员高敬亭被误杀后,戴季英转正,成为第四支队的一把手。戴季英在第四支队的领导岗位上,率领部队跟日军作战上百次,给予日军以重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剧照

新四军当时的主力部队就是一、二、三、四支队,像陈毅、粟裕、谭震林、张鼎丞、张云逸等我军高级将领都是四大主力支队的领导人,建国后他们被授予开国元帅、开国大将、开国上将、甚至官至副国级领导人。

可见戴季英的领导指挥才能不一般,甚至当做高级将领在培养。

如果,戴季英在河南的开封市委书记岗位上,没有那么强的权力欲,说不定日后也会平步青云。

当戴季英向毛主席张口要官的那一刻,注定了这一生都要背负一个不好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