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与情感的触媒,其力量并不受限于物理空间的大小,而是源自于对人类情感共鸣的深刻洞察和激发。小空间通过精准的艺术布局和文化叙事,同样能够营造出沉浸式的文化氛围,即使是一家小巧精致的独立书店,通过精选书籍、艺术装置与主题活动,亦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文化探索之旅,让每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体验到与大型文化综合体同等深刻的艺术魅力。

“一道菜”和“一桌菜”,想要给人都留下难忘的体验,需要截然不同的策略。一道菜必须依靠有限食材的极致烹饪或独特调味,来达到味觉上的震撼;一桌菜肴的每道菜各具风味,需通过味道的过渡、口感的对比、色彩的搭配,营造一场全方位的味觉旅行。菜品的味觉创造逻辑,与大面积和小体量空间的艺术化营造的本质相同——大面积关注“宏观叙事与多元体验”,小面积则需聚焦于“深度挖掘与个性体验”。基于RET睿意德超过100个文化商业项目的合作实践,对小体量商业项目体验构建的一些具体思考,进行以下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焦收窄文化定位

文化不仅是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也是可以积累、交换和传承的资源。商业项目借助独特文化定位,实际上是积累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本,这种资本能够吸引寻求高质量文化体验的消费者。消费者在体验过程中,也在进行着文化资本的交换,即通过消费获得个人品位、知识和社交资本的提升,文化定位越聚焦,消费者在体验中的获得感越大。

文化是社群形成的根本性基础,扮演着凝聚个体、塑造共同身份和促进内部交流的角色。它包含共享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符号和故事,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社群成员间相互理解和认同的基础框架。通过明确社群身份、强化内部凝聚力、促进深层交流、激发共同行动和增强抵御力等途径,越犀利的价值主张,则形成的社群连接更加深入,更能构建出一个稳固、活跃且具有影响力的社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大利佛罗伦萨奥特拉诺区以其众多的手工艺品店和工作室而闻名,如皮具制作、金匠工艺、木雕和陶艺等。这些手工艺不仅仅是商业活动,它们代表了佛罗伦萨深厚的文化遗产和艺术传承©网络

面对多元丰富的在地文化故事,小规模项目常面临选择难题。有限的空间与资源要求我们避免泛泛而谈,以免力量分散。关键在于锁定一个核心文化主题,让每一份资源都能用于灌溉这棵文化之树,无论是空间设计、品牌招商,还是营销活动,都能精准对接目标群体的心声,实现影响力的最大化。这样,即便体量不大,也能在特定文化归属上深耕细作,绽放耀眼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升场所文化浓度

小体量商业在文化场所营造策略上,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于有限中追求无限”----通过小尺度围合、动线的巧妙布局,以及建筑符号的精心设计,创造出具有文化浓郁度和纵深探索感的空间,让每个人在其中都能得到更深的触动。

更小尺度的空间围合,营造沉浸式文化氛围

精妙的建筑规划策略能够将小空间转化为文化氛围的温床,让小体量成为文化深度挖掘和表达的独特优势。位于纽约苏豪区的"Mulberry Street Pedestrian Mall",作为一个小体量的商业革新项目,巧妙运用其密集的城市肌理,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该项目通过小尺度的建筑围合,比如设置微型公园、露天艺术展区等,与周围历史悠久的街道景观完美融合。这样的设计不仅提升了空间的亲密性和探索性,也让访客在步移景异之间,沉浸在浓厚的艺术与历史氛围中,每一步都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长廊,体验到城市的文脉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ulberry Street Pedestrian Mall街道两旁保持了意大利风格的建筑外观,使用传统的装饰元素和色彩,为行人营造出一种穿越到意大利街头的感觉©网络

更曲折的动线规划,激发文化探索与发现

在小体量商业的布局策略里,动线设计扮演着激发文化探秘感的核心角色。伦敦的科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以其错综复杂却又引人入胜的步行路线,引导访客在历史建筑与现代商铺间自由穿梭,每一次转弯都可能偶遇别致的艺术装置或隐藏的文化瑰宝。这样的动线设计不仅有效应对了空间紧凑的挑战,更增添了一份寻宝般的乐趣,让文化探索变成了一场布满惊喜的旅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科文特花园的动线规划中,特意设置了许多艺术和文化展示点,不仅丰富了游览内容,也鼓励游客在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的路上,不经意间发现更多文化宝藏©网络

纽约的切尔西市场(Chelsea Market),在保留仓库旧貌的同时注入新潮商业元素,通过精心规划的动线带领顾客在复古与创新间自由游走,每一步都激发着探索的冲动与新发现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切尔西市场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建筑结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利用这些独特的建筑特征,引导人们穿梭于新旧之间,体验时空交错的感觉©网络

更强烈的建筑符号,塑造峰值情感体验

尽管小规模商业项目可能空间紧凑,但其中的标志性建筑却犹如电影中的“高潮镜头”,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精华,成为文化深意的集中展现。

通过建筑的外貌构思、材质甄选及细部装饰等细微之处巧妙植入文化印记,这些小巧的商业空间同样能够强有力地传达其独特的文化个性,犹如一个个精致的文化讯号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生·新所通过细节的精致修复和创新设计,让访客在细微之处感受到古今交融的魅力 ©网络

以上海的上生·新所为例,项目中精心保留并复原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等历史建筑,正是叙事的高潮情节。这些历久弥新的建筑,通过将古典建筑特色与当代商业功能无缝融合,不仅自身演化成了一种深具表现力的文化媒介,更如同一位温文尔雅的说书人,娓娓道来此地的沧桑巨变与文化底蕴,让每一位到访者在消费体验的同时,不经意间被卷入一场关于时间与文化的深度对话,情感随之起伏,达到体验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社群赋予文化生命力

文化不仅仅是静态的展示,更是群体行为的自然流露,是一种无需言说的共同行动。小体量商业若要加深消费者的文化体验,就不只要做文化的展示者,更要做社群的链接者、行动的推动者和文化的催化者。

属地社群,文化的活水源泉

小规模商业的核心优势,在于它与社区的紧密纽带,这使得其能更有效地接触并激发本土社群的活力。以纽约布鲁克林的 Industry City 为例,它通过重塑旧工业园区,构建了一个艺术家、手工匠人、设计师与周边居民交流互动的舞台。Industry City 不仅仅是一个创意文化产业区,它还是一个社群文化生长的温床,在这里举办的市集、工作坊、艺术展览,无一不是社群协作的结果。这些活动让纽约的工业历史和创新精神在现代社会中重获生机,使每一个加入的人都成为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推动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ndustry City保留了原有厂房和仓库的结构,利用其宽敞的空间和独特的工业美学,为艺术、设计和创业公司提供了工作室和展示空间©网络

社群运营,文化的超商业性能量

韩国首尔的Common Ground购物中心,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商场,不仅仅是一个购物目的地,更是一个集合了时尚、美食、艺术与设计的社群空间。这里定期举办时尚走秀、独立品牌市集、音乐表演和创意工作坊等活动,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年轻消费者、设计师和艺术家参与。这些活动围绕着潮流文化和创意产业展开,不仅加深了顾客与商家之间的互动,也让Common Ground成为了首尔青年文化的象征地点。通过这些多样化的社群活动,Common Ground成功构建了一个基于共同兴趣和文化认同感的社区,展示了社群作为推动文化共鸣和社会联结的强大平台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ommon Ground定期举办展览、工作坊、讲座、演出等文化活动,不仅丰富社群的文化内涵,也增加了超商业性的价值 ©网络

自发与共创,文化的生命张力

日本京都东山区的历史街区复兴,生动诠释了一个社群自主驱动、携手营造文化气息的范例。该区域通过融入传统市集、茶道体验和艺伎表演等文化活动,激励本地居民与来访者共同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之中。这种合作创造的精神不仅增强了社区的文化生命力,也让文化表现形式更接地气,深刻实践了文化的“地域性”与“生活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山区保留了大量的古迹,将古老的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既传承了文化,又吸引了外部参与,实现了传统与创新的共生 ©网络

同样,美国波特兰的珍珠区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就,与其社群的智慧功不可没。通过策划多元的社群活动,比如周末农夫市集的居民共管、社区咖啡馆的艺术对话夜以及社区公园的环保义工队等,珍珠区成功打造了一个极具凝聚力的社区文化生态系统。这些丰富的活动不仅滋养了居民的精神世界,也成为了珍珠区文化标识的基石,使每位居民都变成了文化叙事的主角和传播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珍珠区的复兴最初是由艺术家和小企业主自发推动的。这些创意人群的涌入为该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氛围,吸引了更多的创意产业和艺术爱好者,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社群©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品牌视为凝聚信仰的纽带

在小体量文化商业领域,品牌被赋予了超越商品交易的精神使命——它们是信仰的凝结点,串起个人与集体的深层联结。这些零售品牌,作为社群意识的强化器,不仅供给物质需求,更在深化群体身份、催化集体仪式感、推动精神探索及承继文化遗产中担当要角。它们如同文化与心灵的桥梁,促进社群内知识分享、情感融合,构筑集体记忆,加固社群结构的稳固性与向心力。

在小体量商业的招商逻辑中,招属地品牌实质上是在寻找并聚集那些深谙本地文化的主理人。这些主理人,不仅是品牌背后的创造者,更是地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他们用产品讲述故事,用店铺营造氛围,用每一次的互动交流传递着城市的记忆与情感。因此,招属地品牌,本质上是在招揽那些能够代表属地文化、并有能力将其生动展现给消费者的灵魂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OODIE SOCIAL不仅仅是一个餐饮场所,它是一个结合了美食、社交和文化体验的综合平台。通过提供独特的用餐环境和活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饮食文化体验,吸引那些寻求新鲜体验和社交互动的美食爱好者 ©网络

上海鸿寿坊作为一个城市更新项目,其招商策略完美诠释了这一理念。鸿寿坊没有盲目追求国际大牌,而是专注于链接并扶持那些与社区有着天然联系的本土品牌和主理人。例如,引入了FOODIE SOCIAL鸿寿坊食集,不仅是一个新市集的诞生,更是一次对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创新融合。这里的商户,从售卖本地特色食材的档口,到手作糕点的小铺,每个品牌背后都有一个对上海文化充满热爱与理解的主理人,他们通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讲述着上海的日常与变迁,为消费者带来了一场场关于“附近感”的文化体验。

北京世园会是全球瞩目的非贸易性国际展览会,RET睿意德作为独家招商代理,突破了传统招商的框架,提出“让商业成为世园会的大话题”,并将招商提升至国家级商业的站位。在具体操作中,舍弃了国际餐饮连锁,代之以老舍茶馆及一系列文化旗舰如“不厌生活”、“紫泥春华博物馆”、“绣都丝绸博物馆”、“石齐画院”等,作为大师级工坊呈现。这些能够代表国家文化、具有深厚底蕴和文化传承意义的品牌,它们的主理人,无疑成为了国家文化故事的讲述者与传承者 在世园会期间为游客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舍茶馆以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及其作品《茶馆》命名,承载着北京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场所,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文化与生活的桥梁 ©网络

小体量商业的文化招商,是一场对属地文化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的探索。招商前需制定一套严谨的属地品牌筛选标准,对此标准我们可以总结为:属地品牌的文化价值=时间积累+属地市场口碑。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品牌的创立时间、品牌在当地市场的知名度与好评度、品牌故事的深度与广度等。通过这些标准,可以有效地链接并梳理出一系列符合文化定位的属地品牌,形成具有辨识度的文化消费目录。

结语

如社会学家雷蒙·威廉斯所言,“文化并非是飘浮在空中的幽灵,而是人们物质生活实践的结晶。”空间的文化浓度,正是一种艺术的魔法,它超越了物理界限,核心在于创意思维与深邃内涵的巧妙融合,从而激发出直击心灵的文化体验。在这艺术的领地里,小巧的空间要变身为文化的“精华提取器”,让人们在有限的范围内,体验到无限的文化深广与美学享受。当下的中国商业地产的运营,正从深层次上重新定义自身,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空间重塑、社群活化、招商创新的实践,更是一场深入探索文化精髓、精炼文化表达的不懈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