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所涉及的部队单位均为英雄的原三十八军之前身部队。感谢我们的英雄前辈们提供的军史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斗英雄栾良荣

栾良荣,1925年生,1941年入伍,1942年入党。他出身贫农,是山东省莱阳县人。

1944年9月任胶东军区特务营1连战士时,胶东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1944年8月,栾良荣所在的胶东特务营对日寇之重要据点马连庄实施袭击。在对日军固守的炮楼的爆破中,爆破组十一名同志伤亡九名,均未能成功。栾良荣同战友孙乾义遂接替爆破,他们将最后一包炸药拥在三米多长的木杆顶端,再将湿棉被披在身上,然后栾良荣怀抱炸药包在前,孙乾义续后,冒着密集火力向敌人炮楼冲去。途中,孙乾义负伤,不能运送炸药,就在一旁掩护……栾良荣一人将炸药包顶到炮楼的二层墙壁上,终于将其炸毁。

栾良荣以爆破技术优秀著称全团,曾当选过团的战斗英雄。1947年1月,栾良荣在东北其塔木战斗中牺牲(时任胶东军区特务营1连副指导员)。组织上追授他“其塔木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二·战斗英雄孙乾义

孙乾义,1922年生,1940年入伍、1943年入党,是山东省文登县人,出身贫农。

孙乾义作战一贯表现勇敢,曾多次深入敌后,完成侦察任务。

1944年8月,孙乾义所在的胶东特务营对日伪据守的马连庄发起攻击,我军一举击溃伪军,攻入东门。在向日军固守的炮楼实施爆破中,爆破组十一名同志伤亡九名,均未奏效,仅剩下孙乾义和战友栾良荣两人。他们把棉被打湿披在身上,抱着最后一包炸药向敌炮楼冲去。敌人遂倾其火力向他们射击……快接近炮楼时,一颗子弹击中孙乾义的左小腿,他扑倒在地,血流不止……但为了掩护栾良荣完成任务,他顾不上伤痛,仍咬紧牙向侧前方爬去,转移了敌人的火力……此刻,栾良荣猛然跃起,将敌炮楼炸毁。至今,当地群众还流传着“土坦克”炸敌炮楼的故事。

1944年9日,孙乾义在任胶东军区特务营1连战士时,胶东军区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

1945年10月,孙乾义在东北景家台子战斗中壮烈牺牲。

三·毛泽东奖章获得者靳世庆

靳世庆生于1928年,1946年8月入伍。他出身贫农,是吉林省榆树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奖章样式。)

该同志参军不到五个月,就参加了东北其塔木攻坚战。战斗中,他炸毁了敌人的数个地堡,开辟了突击的道路。

1947年5月15日,靳世庆所在连奉命沿公(主岭)怀(德)路追歼逃敌,他跑在最前面。不怕敌人的炮火封锁,他的战斗小组以一小时十八里的速度赶上了殿后的敌人,俘敌二十余人,并缴获火箭炮一门,及其它不少轻重武器。随后他们又追击十余里,之后靳世庆只身闯进敌占的大院,又以非凡的胆略迫使二十余名逃敌缴械投降。此战,靳世庆荣立战斗大功。

1947年7月任东北民主联军1纵3师8团4连战士时,民主联军总部授予“毛泽东奖章”一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