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渡过线下营答疑的喻东山大夫

本文内容整理自5月12日的直播《喻东山抑郁访谈》,更多内容将陆续刊登。

一、抑郁症的病因有哪些?

抑郁症的病因包括两大方面,遗传和孕产期损伤。

遗传因素,就是家的父辈或者祖父辈曾患抑郁症,他们的神经发育存在缺陷,他们的后代相比其他人就更容易患抑郁症。一般来说,后代发病年龄越早,说明遗传倾向越大,其疾病严重程度可能比他的先辈严重。举例来说,爸爸30岁抑郁首发,儿子15岁发病,那子的症状就可能更严重,预后更差,更难治疗。父辈在神经发育或某一方面的缺陷会导致抑郁素质,这个抑郁素质会遗传给孩子,假如这个抑郁素质不仅存在还加重了,这个后代的发病年龄就会提前。

另一种情况是,家族中并没有抑郁病史,但是母亲在孕期出现过胎儿脐绕颈(缺血)、外伤、中毒,分娩时存在困难通过产钳将婴儿拖出(可能造成损伤)。这种损伤可能在后来孩子的发育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康复。因此脑缺血、分娩时的脑损伤、以及婴幼儿时期的脑外伤(早年脑损伤),这些情况可能在当时看起来并无大碍,但仍留有“疤痕”。这些“疤痕”往往在青少年(13-19岁)期间抑郁发作,这是因为这个阶段大脑的发育速度开始加快,曾经的损伤就容易暴露出来,所以尽管我们看这个孩子一年比一年更聪明,但也变得一年比一年更脆弱,容易出现情绪崩溃。这种崩溃如果同时伴有情绪低落,并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同时持续时间达到14天以上,就称之为抑郁障碍。

而像我们常说的学习压力、考试,家长管教过于严格,这些主要是诱因,不能称之为决定性因素。当然诱发因素也有大有小,比如父母的观念就是认为教育孩子就应该越严厉越好因此频繁打骂孩子,对于孩子而言这就属于超高压,这时家庭教育作为孩子发病的诱因就相对更重要一些。如果诱因对于孩子的发病是起着比较关键的作用,那么家长的改变调整对孩子的康复是很有帮助的。相反,有些家长做得并不过分,只是偶尔说教,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即使能够改变,孩子的病情缓解也未必会很明显。

二、不同的性格特质

1. 弱型。这种性格的人胆小话少,容易敏感焦虑害怕。这类人往往精神动力不足,遇到再高兴的事情可能也没什么反应,但是如果有一点小小的处罚就紧张害怕,甚至崩溃哭泣,这种性格的人容易患重度抑郁症(MDD)。

2. 强而不均衡型。这种性格的人热情奔放,直性子。情感像火一样燃烧,容易发脾气。容易失眠,也容易被精神压力一下子击垮。比如说,《水浒传》里的李逵和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就是这种性格,这种性格的人看起来很猛,但是只要找出他们的痛点也会崩溃大哭。此外,这类性格的人患有的心境障碍往往是双相。

3. 强而均衡灵活型。这种性格的人善于社交,善于公关,人际交往如鱼得水。但是这类人在专业方面的钻研会缺乏耐心。

4. 强而均衡迟钝型。这种性格的人比较沉静,遇到事情不惊慌,说话偏少,但是他们的智力水平并不高,往往给人一种很稳重的感觉。

三、抑郁患者动力不足如何改善?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动力不足的表象是懒,可以懒到上厕所都要憋着,甚至觉得呼吸都累,不呼吸才好。如果按照过去的看法,认为懒是好吃懒做,甚至是品质问题,这是不对的。因为青少年只要有劲就不会像这样起不来床,上不了学,这是真的没有力气。就好比我们发烧三十九度还要去做家务,这是很难办到的。

当然,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要放任其自流,我们理解这种症状的目的是要治疗改善,即提动力。如果是单纯抑郁,18岁以前发病,我们最常用的药物是氟西汀,这个药物可以提动力但是抗焦虑效果稍差,如果用了这个药物孩子感到烦躁或者脾气大了,这可能是氟西汀的副作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加半颗(早晚)碳酸锂,一方面可以控制烦躁,另一方面可以预防潜在的双相发作。因为双相与否在这个时间点可能无法判断。

我们一般认为,13岁以前的抑郁发作极大概率是双相,18岁以前的抑郁发作较大概率是双相,25岁以前的抑郁发作也有不小概率是双相,只有25岁以后的抑郁发作大概率不是双相。所以18岁以前的抑郁发作,除了抗抑郁药的治疗外,我们还可以加上小剂量的碳酸锂。

问:孩子为什么有时候可以兴高采烈地出去玩,是不是只要把他们推出门,孩子就会有活力?

有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本来不洗头不洗澡,每天都呆在家里不出门,但是朋友有一天叫他出去玩,他一咕噜就爬起来了,收拾自己,这一天的社交表现完全正常。

那么家长心里就会犯嘀咕,平时孩子怎么就那么懒了,是不是只要把孩子推出门了,他的精力就恢复正常了?或者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孩子的表现也很正常,于是家长就认为孩子的懒是主观意志问题,是可以改变的。

但实际上这一次和朋友出游并不是天天发生的,是小概率事件,孩子是硬着头皮也要上的,这一天就把他平时积累的能量一次性全用完了。其实孩子内心可能是多少感到勉强的,可以想象这种情况不可能是常态。所以我认为并不是把孩子推出门没有问题,就代表可以天天正常出门活动,更何况高压高强度的校园生活。偶尔孩子被朋友邀请,他像往常一样出去玩了一整天,可能回家就累得躺倒。这是代偿,代偿说白了就是打肿脸充胖子,不可能持久的。

四、食欲问题

抑郁患者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厌食,没胃口不想吃饭;二是两种情况之外还有部分厌食,部分厌食的味觉是迟钝的,所以才挑食,喜欢重口味食物,比如重油重辣的外卖、奶茶和碳酸饮料。即使以前喜欢吃家里的饭菜,现在也觉得索然无味。因此就要找新鲜,下馆子,但是下馆子一方面成本高另一方面要出门,于是就选择点外卖,便宜快捷而且选择也多。

吃外卖可以满足每日所需的能量。但是,抑郁青少年和正常人相比的食欲仍然是偏低的,所以他并不是一日三餐,往往是一日一餐或两餐。除了生病导致的食欲降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终日卧床,导致消耗变少,消化速度也变慢,所以吃得少。味觉迟钝所以口味重,只有加强味觉刺激才能感受到一些味道。

但是每天吃重油的食物,很快就会发胖,然后说自己要减肥,孩子会觉得既然吃东西会长胖,那么就喝东西吧,但是味觉迟钝所以又往往喝高糖的饮品,有一些饮料使用的代糖其实比主食里的多糖(淀粉)要吸收得快得多,所以看似吃得少了但也减不了肥。

而暴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感到烦躁的时候,有一些问题无法解决,通过暴食可以麻痹自己让自己暂时什么都不想。还有一种情况与抑郁无关,往往在下午或傍晚发生,他会止不住地想要吃东西一直吃到撑。

吃得多可以分几个层次,分别是吃饱、吃撑、吃吐。这里说的吃吐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吃得太多了,以后会发胖,需要一个代偿手段把食物消化掉,把吃的东西吐出来,一般有三个手段:催吐(手抠喉咙)、导泻(吃泻药拉肚子)、过度运动。过度进食加上以上三种代偿手段的任意一种就是神经性贪食,如果没有代偿手段就是神经性暴食。神经性贪食相比神经性暴食药更严重,比如催吐时体内胃酸减少就可能出现代谢性碱中毒,导泻的时候会排出肠液(碱性)严重时可能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过度运动则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因此就可能进入肾小管而产生堵塞,堵塞严重就会出现肾功能衰竭。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到了半夜想吃东西,但是觉得吃了会长胖,就把吃的嚼一嚼再吐出来,也没有过度进食,也不存在代偿行为,这样子看似没有问题,实际上也是存在隐患的。因为人体的唾液是有限的,在吐出食物的时候实际上也吐出了唾液,如果吐出了过多的唾液则容易口腔溃疡。

喻东山专栏

喻东山医生撰写,渡过联合出版的新书《给他想要的陪伴:抑郁症家庭照顾与康复指南》本月正式发布。5月渡过平台独家收售,点击以7折优惠购买!

关注渡过,倾听患者心声,了解精神健康知识,寻找更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