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环境不适合生存的时候,动物就会停止繁衍?!”

2023年我国出生人数仅有902万人,要知道在条件艰苦的1962年到1972年,出生人口还一直保持在2000多万人以上,不仅让人感慨,为什么生活变好了,年轻人却反而不生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有位北京理工大学的女大学生,曾面对镜头说出过这样一句话:“我最讨厌的就是穷人还要去生育。”这句话一出,瞬间引起引起众多人的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人对她的观点表示赞同,这“荒唐”的言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现实?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不婚不育?难道穷人真的不配生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婚姻观念转变

"我最讨厌的就是穷人还要去生育,穷人家庭根本没有能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生育就是在给孩子制造痛苦,孩子需要用一生去治愈。"她的话让不少网友惊呆了。

随即网上爆发出一阵热烈的讨论和争执,有人表示理解和赞同,有人则对她的观点表示批评,这位年轻女孩的言论,无疑戳中了当代社会一个痛点——婚育观念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几何时,结婚生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人生的重要过程,孩子的出生更是家庭幸福的象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年轻一代对此却产生了根本的质疑,他们认为婚姻和生育是对个人自由的限制,对未来生活质量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姻已经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殿堂,相对于爱情,年轻人更渴望拥有金钱,认为“有了钱爱情自然而然的就来了。”而没有钱根本不会有爱情。

爱情似乎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真正决定婚姻的去留,在于双方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家庭背景等硬件条件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因为真心相爱而走进婚姻的浪漫故事,如今也渐渐变得十分少见,相比之下,大多数人在择偶时,往往会先观察对方“硬件”,才有资格进一步接触。

从火爆一时的“王婆说媒”上就能看出,不少女生的要求就是有钱、然后是帅、高这些外貌特点,对性格等方面的考虑往往排的很靠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造成了当下一些怪象:不少男生在爱情里一味付出,还得不到一点回报,于是选择自身一人;而不少女生被营销号荼毒,认为只有高富帅才能配得上自己,最终沦为“大龄剩女”。

加上现在生活成本太高,开销大,给不了孩子好的出身环境,很多人干脆放弃,转而追求单身不结婚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情是一个人的私事,婚姻却被赋予了太多社会色彩,比如门当户对、有房有车等,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农村,婚姻的物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了很多不平等不公正的现象出现。

婚姻的大前提还是相爱,但现在很多人,包括年轻人、中年人在内,他们判断婚姻时首要考虑的是钱和权,而不是感情,这种功利主义倾向,有悖于我国传统婚姻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育成本高昂

婚姻已经沦为金钱权力的角逐,生育则是一场无休止的消耗战,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抚养一个孩子长大所需的庞大开支,已经成为他们难以承受的重担。

根据测算,将一个孩子抚养到17岁,家长们就需要约48.5万元的费用,这还只是最低消费水平,想让孩子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享受较高生活质量,这笔花费将直线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我为例,在月平均工资只有3千左右的四线城市工作,我月薪5千左右,每月房贷1500元,车子加油每月500元,水电物业费、话费、车险等杂七杂八加起来平均下来600元。

每月生活费1000元,还不算人情往来和人际交往、生病、孝顺父母等开销,基本都是月光,存不下一点积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买房买车时,几乎要掏空家里的一切了,而结婚,高昂的彩礼,酒席等都是难以支撑的,更不要说以后有了孩子,奶粉、尿不湿等基本生活用品。

加上不定期的看病费、营养品费等,孩子的日常开支、加上自身必要的开支,就足花光普通夫妻的工资,更可怕的是,孩子的教育费用完全是一个未知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孩子长大,升学的压力便接踵而至,普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昂贵的课外培训补习费用,可如果不给孩子报班,又怕他将来失去发展机会。

还有不少家长面临着上学高峰期时车多路窄,每天就是一场堵车大战,为了确保孩子能准时到校,很多家长不得不每天提前1个小时起床,在拥堵的路上缓慢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普通家庭要给孩子提供全方位的营养支持、教育资源、发展机会,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有些贫困家庭连温饱恐怕都难以解决。

生孩子固然是无上荣光,但前提是家人有能力好好抚养,否则对双方都是一种残酷,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不少年轻人都选择了“丁克”。

除了生孩子的经济负担,婚姻本身也给年轻人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有观点认为,婚姻等于被生活束缚,失去了自由,单身时赚多少钱全都是自己的,四处旅游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结了婚后,还要养家糊口,大部分时间只能宅在家里陪老婆了,很少有机会出去旅游了,毕竟过日子要精打细算,更别提有了孩子后,连上班的时间都很难自由支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上现在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的风行,让婚姻失去了浪漫的色彩,婚姻早已沦为一场攀比的赛场,以彩礼、房车等物质条件作为择偶的主要标准,感情和缘分,已不再是婚姻的核心。

正是由于经济压力和个人自由的限制,加上物质主义的泛滥,很多年轻人开始对婚姻产生了畏惧和厌倦,对他们来说,单身自由自在,没必要为了婚姻而剥夺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像上一代那样,将婚姻和生育视为人生的全部意义,他们更希望自己的生活不受他人的约束,专注于事业发展和个人兴趣爱好的追求。

年轻人变得更加理性、个人主义,他们倾向于用理性的方式衡量生活的每一个选择,而非受制于传统的情感因素。

这么一分析,开头那位女大学生"不婚不育,穷人不该生"的言论,切中了当下社会的困境,很多人对她的观点表示理解和认同,因为她所说的正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也有些反对意见,认为如果大家都不生,以后该怎么办,谁给自己养老呢,有句话说的好“玫瑰花要开放争艳,小小的荠菜也有开花的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不是穷就不配生,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年轻人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需要在生与不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人生本就是一场体验,有孩子才算是完整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