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大器晚成之辈,其中就有这么一个人,30岁前他愚拙而坎坷,读书读得艰难,科考6次逢考必输,还遭遇被退婚、被湖南省学政当众羞辱、好不容易当上官,进京还穷得要和人借钱度日……

这个人叫曾国藩,我想放到现代社会的认知里,这样的人毫无疑问是一个失败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30岁后,曾国藩的人生就变了样。

他在京城里当官,十年七迁,从一个翰林院侍读一跃成为当朝二品礼部侍郎,然后创建湘军,十几年间平定席卷了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之乱,还开启了洋务运动,并写下2000多万字的煌煌巨著,再之后,封侯拜相,总督两江,位极人臣……

他究竟是怎么开的挂才能在30岁后“判若两人”呢?为什么他可以从一个笨人、愚人、普通官僚成长为一位圣贤,出将入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最大的优点:知人用人

在我看来,要探究曾国藩30岁前后“判若两人”的秘密,窥其全貌,很难。但这不影响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去品读他。

同为晚清四大名臣的左宗棠曾是曾国藩的下属、好友,后来又成为政敌,他对曾国藩也一度从钦佩、推崇到不喜,再到贬低甚至是谩骂。

据史料记载,左宗棠就曾在一次和欧阳小岑的谈话中说曾国藩不如自己,理由是曾国藩性格笨拙而反应慢,军事素养不高,只懂“结硬寨,打呆仗”,很是死板。而这个欧阳小岑是什么人呢?他同是左宗棠和曾国藩的好友,对二人都有深刻的了解,当时他听完左宗棠的吐槽,沉默了半响,这才说道:“论带兵打仗,他自然不如你,但论识人善任与政治筹谋,你却远不如他,而谁不如谁,后世当有公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评价可谓一针见血,更是客观而中肯,后来欧阳小岑一语中的,曾国藩与左宗棠同列晚清四大名臣,但在成就与赞誉上,前者进一步被公认是中国继孔子与王阳明后唯一一位圣贤。

话说回来,当时欧阳小岑认为曾国藩会取得更大成就的判断就在于曾国藩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那就是知人用人。事实也是如此,纵观历史上成大事者,除了自身才能出众之外,最重要的优点就是能够识别身边人的优势,知人用人,集结起一股强大的力量。

对曾国藩来说,在晚清中兴名臣里,李鸿章是他的门生,在湘军裁撤只留水师后是李鸿章的淮军继承衣钵,成为剿捻主力。同时,洋务运动也是在李鸿章手里彻底展开,成就了曾国藩未竟之业;而左宗棠呢,如果没有曾国藩当初的赏识和力保,他可能早就在与满清权贵官文的斗争中惨败被杀,也自然没有后来的威名;更甚者,湘军水师创办者彭玉麟、湘军猛将鲍超、曾国荃等人也都是曾国藩挖掘、提拔或培养出来的,他们在平定太平军的战争中立下大功,也助推了曾国藩的功业与声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的另一优点:克己自律

我们会好奇曾国藩究竟是怎么取得那么大成就的,为此将其成功因素归结到他身上的种种品质,比如前文说的“知人用人”,再比如他笨拙但坚韧不拔,再比如勤奋刻苦等等,但这和他30岁前后“判若两人”的人生奇迹似乎并没有太大关系。

在我看来,他之所以能有那些成事的品质,得归功于他的“克己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