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斯大林有句名言:“干部决定一切”。

斯大林这一论断,抗战时期即为毛泽东引用并深切体会,仔细观察中共的历史,可以发现“干部决定一切”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落到共产党革命历史的实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部决定一切,字面上说的是干部的重要性,其实更在说培养干部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塑造革命者的过程。中共为此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打造了一个环环相扣的训练系统。

正因为有一批了解中共宗旨、愿意为党奉献的干部的存在,中共的革命系统运转才那么游刃有余。

中共体制的特殊之处在于培养了一批能够、也愿意为党付出的干部,这些干部所拥有的特殊的素质,在中共话语中被称为党性。

1、“三八干部”的重要性

1949年前的中共干部,形成几个比较明显的代际群体,即通常说的长征干部、三八干部、南下干部,分别对应中共革命历史的几个重要阶段。

其中“三八干部”群体出现于抗日统一战线时期,知识水平最高。

这一代中共干部,面对相同的时代背景,拥有相似的出身和思想进路,受进化论熏陶,相信美好,相信未来,相信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

抗战时期大批干部的养成,既是中共大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共实现大发展的基础。由于民族战争的环境,抗战时期中共干部的养成,既包含了一贯坚持的阶级立场,又有相当的特殊性。

大量使用、提拔工农干部,当然还是中共的基本立场,在战争中继续造就军队干部,更是战时的应有之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知识分子干部得到大规模扩展,“三八干部”群体这一特色,对中共干部队伍气质的变化及整体提升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2、中共对“知识分子”的态度

以学生身份来到延安,进入革命阵营,可谓抗战时期中共新干部即所谓“三八干部”的典型来源,这是中共获得的一股新鲜血液。

此时,在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共阶级关系判断做出调整,知识分子被纳入民族革命阵营,缓解了苏维埃时期干部选拔中,常见的无米之炊的尴尬。

毛泽东说:

“我们要造就大批的民族革命干部,他们是有革命理论的,他们是富于牺牲精神的,他们是革命的先锋队。只有依靠成千成万的好干部,革命的方针与办法才能执行,全面的全民族的革命战争才能出现于中国,才能最后战胜敌人。”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共自建党以后即仿效苏联,构建一套自身行为的意识形态解释体系,这样的解释体系极大有助于政党的自我认同和身份塑造,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特质之一。

正因此,中共的革命实践常常呈现理论先行的特征,民族革命的路线转变也不例外。

1935年后,根据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从苏维埃革命的立场逐渐转型,向民族统一战线的方向发展。

统一战线的解释逻辑是:

民族危机的刺激,导致国内阶级关系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乃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有了投身抗战的可能,从最广泛团结各种抗战力量出发,可以也应该与他们结成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阶级基础,刘少奇说得很明白:统一战线教育,只是阶级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对劳动阶级的教育,应是全盘的阶级教育,只强调统一战线是不对的。

统一战线新形势下阶级及社会关系判断的调整,也导致对知识分子认知的调整,尽管在当时,这一调整不是那么引人注目,却对中共革命的未来影响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苏维埃革命开始后,国民革命时期的阶级联合局面终止,知识分子作为小资产阶级阵营被视为革命的动摇分子,清洗知识分子的言行不断。

1930年代初、中期,苏联对知识分子的判断逐渐变化,波及中共微调内部政策,知识分子处境有缓和。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提出苏联社会已经不存在彼此对抗的阶级,社会由工人和农民这两个互相友爱的阶级组成,知识分子不再由于阶级属性成为异类。

1939年召开的苏共十八大总结报告提出:

“在社会主义已经胜利的条件下,知识分子已经成为真正人民的知识分子,他们同工人阶级和集体农民有紧密的联系,他们是苏维埃社会中丶苏维埃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巨大力量”。

苏联对知识分子态度的变化清楚体现于苏共两个党章之中,苏共十七大制定的党章规定:

“党领导无产阶级、劳动农民和全体劳动群众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争取社会主义胜利而斗争。”

十八大通过的党章相关表述修改为:

“党领导全体苏联人民——工人阶级、农民、知识分子,为巩固工人阶级专政、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争取共产主义胜利而斗争。”

两相比较,十八大特别将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并列,这是苏共调整知识分子政策的逻辑结果。

由于当时中共几乎全盘接受苏共的理论指导,苏共的态度转变,和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要求结合,引领着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

3、锻造“干部”的学校

从1936年开始,中共中央北方局着意在平津和北方地区开展青年学生工作,吸引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左倾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急迫的民族危机强烈刺激青年知识分子的民族情怀,中共以民族救亡相号召,异议者的身份和抵抗者的姿态,极易引起不满现实的青年人的共鸣,奠定在青年中发生影响的基础。

抗战爆发后,学生的民族主义情绪、北方的地缘关系及中共此前在都市打下的基础相结合,使一批知识分子选择前往中共控制区域。

以延安论,当时很多青年知识分子涌向延安,中共也加以吸纳,抗日军政大学第1期学员基本是红军干部,从第2期开始,吸收知识青年学员609人。

1938年4月开学的第4期,5562个学员中,来自全国各省市的青年学员共4655人,占学员总数的83%,远超部队和地下党干部的907人。第5、6期学员,则以根据地内的知识分子或出身“小知识分子”的基层干部为主,抗大成为锻造青年知识分子的熔炉。

同样吸纳,培养大批知识分子的还有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等。

如果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起初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军政干部,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一开始就定位为知识分子人才的培养。

陕北公学创办于抗战初期,面向全国招生,一般要求新生“有中等文化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长成仿吾回忆:

七七事变后最初几个月,由于国共合作,国民党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党禁,实行一些民主,国统区青年到延安来比过去顺利些,几乎每天都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涌到陕北公学来,几天就可以编起一个队。”

成仿吾所说国统区青年涌向延安,除国共合作的大环境提供了可能外,与延安学制灵活也有关系,随时招生、招满编队,满足了一批流亡大后方、求学无门的失学青年要求,这使中共在国共的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

相比国民政府坚持战时教育的正规化,中共教育强调速成,尤其是政治思想上的速成,按照毛泽东的说法:

“我们不在乎像其他学校那样,照着书本一章一章地来上课,而在乎学习一种作风,一种方向。…你们在陕北公学里可以学习到一个方向——政治方向,同时又可以学习到一种作风——工作作风。”

中共这一阶段吸收知识分子的成绩,毛泽东1939年有一个总结:

干部教育两年来,在中央直接指导下建立了抗大、陕公、党校马列学院、鲁艺、青训班、女大、工人学校、卫生学校、通讯学校、组织部训练班、行政人员训练班、边区党校、鲁迅师范、边区中学、鲁迅小学、儿童保育院等十七所学校,学生多的万余人,少的几百人几十人,几千个干部从事教育工作,教育出来的及尚未出来的学生三万以上。
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十八年来未有过的现象。这些学生现在还不能看出他们大的工作成绩,但数年以后就可以看见了。

数年后中共越来越坚强的干部体系的出现,印证了毛泽东的这一说法。

4、投奔延安有多贵?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是搭上中共在大城市招收青年学生的便车,当年一般人投奔延安并不容易,需要相当的先期投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初期投奔延安的何方回忆:

那个时候参加革命是要花钱的,一路上吃的、用的、住的,一切都是自己拿钱。路费和行李要自理。到延安以后,只管吃饭,不管穿、不发被子,第二年起才逐渐地发内外衣服和酌情补发被褥。因此走的时候一切行李都得带上。…后来和曾彦修聊起来此事,他说,你这算便宜得多了,我和田家英参加革命得六十块线,我们好不容易才凑够。所以那个时候去延安参加革命的穷人不多。一是大多不知道延安是怎么回事;二是即使听说过,一时也不容易等到路费和准备好行李。从国民党地区去延安,太穷的人还真参加不起这个革命呢!

第一次去延安,何方中途被国民党方面拦截,逃出来后找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办事处”的同志说,他们不管路费,要去,你们自己回去筹备路费,为了保险,这次可以搭乘办事处的卡车,车费是十四块大洋。

何方回老家千方百计筹上路费,再到西安,坐上八路军的军车,终于抵达延安。看来,革命的大门也不是想进就进得去的。

受地下党影响,从湖南投奔延安的刘赞平回忆,他们到西安后,立即和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联系,但办事处的人说:

“现在去延安的人太多,吃住都有困难,劝我们改去阎锡山办的“民族革命大学”,后来是带队的老师见到老战友,经老战友推荐,才被八路军一一五师军政干部学校接收。

这部分知识青年之所以历尽曲折,花费不菲,也要投奔延安,关键在于怀有对中共代表的新秩序的向往,可以说是自觉抉择的结果。

当然,不是所有人目的都这么明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雪萍是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的夫人,她回忆去延安上学的经过:

战争爆发后,她在邹韬奋办的一本杂志《激流》上看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招生广告,当时没太在意,1938年日军轰炸广州,谢雪萍所在的广东纺织厂被炸停工。
无奈之下,谢雪萍想到了这个广告,我没地方去,到哪去生活呢?就想起《激流》上面的这个广告了。一看,他是到哪报名呢?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这时候国共已经合作了。我说这个地方挺好的,去看看,就拿着这本杂志去一问,说你只要有路费,自己到那以后,又管吃又管住,又管学习。我一听高兴死了。去延安就是这么回事,奔生活嘛,这是1938年的事。

5、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在干部中的比例

抗战时期,中共敞开怀抱欢迎青年知识分子。

抗日战争民族战争的性质和统一战线的构建,为中共政策制定释放更多弹性空间,毛泽东给予知识分子以空前正面的论述:

“数十年来,中国已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知识分子群和青年学生群。…他们或多或少地有了资本主义的科学知识,富于政治感觉,他们在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

“先锋和桥梁”成为这一时期关于知识分子定位的经典论述。

具体操作中,读过书更成为发展党员的先决条件之一,当时负责组织工作的陈云谈道:

(1)我们在群众中首先发展之党员,应该是品行端正、平常有信仰者。
(2)一般是读过几年书的。

这样的认知造就了知识分子投入中共阵营的热潮:

“绝大多数(几乎百分之百)的干部,是因为民族矛盾随着根据地的建设而参加抗战的。大体上有两个时期涌现最多,一是一九三七到三九年,二是一九四三到四四年”。

具体看,1938年前后这批干部,多是在民族战争激发下投身中共阵营,1944年前后则更多因为根据地的发展而卷入中共队伍,两者均为抗战环境下成长,均有着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1938年这批干部尤具代表性,所谓“三八干部”的称谓,即源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识分子本属社会中坚,抗战时期中共的重用更使之脱颖而出,成为新政权的栋梁。

当时各地调查材料均显示,知识分子在中高级机关中占据绝对优势。

河南1940年的报告提到:

“就其阶级成分讲,省委一级全部系知识分子,地委一级只一个是工人,其他亦皆为知识分子,区分委一级农民10%到20%。…在知识分子中,中学以上程度的,就一定是中农以上的家庭,否则就没可能。”

漳北“全区行政干部(区以上)在文化程度上,中学水平占百分之四十八,粗通文字者占百分之七点七,证明百分之九十二点三为知识分子。”

1941年12月晋西区党委的统计:

县长具备大学学历者22.7%、中学学历者63.7%、小学学历者13.6%;县级秘书科长(含科员干事)具有大学学历者4.8%、中学学历者40.6%、小学学历者54.6%;区长具有中学学历者24.1%、小学学历者73.3%、文盲2.6%。

1944年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专门报告了干部问题,其中有干部文化程度的统计材料:

甲、全省分区助理员以上干部的统计:
不识字0.97%,粗通文字1.8%;私塾15.85%;初小23.75%;高小31.13%;初中18.11%;高中4.67%;师范2.2%;专科大学1.52%。
乙、县科长以上干部的统计(全省行政会议干部):
初小8%;高小14.7%;初中42%;高中3.4%;师范25%;专科大学6.6%。
县级以上干部中,知识分子占比更高,达到近80%,远远高于知识分子在人群中的比例,体现知识分子群体,在中共中层以上干部中无可撼动的地位。

一直到抗战行将结束时,冀鲁豫报告仍写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权干部几乎完全是知识分子。在这些知识分子里面,有外来的学生,农村出身的学生,当过教员的,在旧政权当过职员的,开明士绅等。这些干部多数革命热情很高,有为抗日民主而奋斗的信念,他们仍是建立政权不可少的力量。”

即便是村干部,文化程度也不像想象的那样低。张闻天主持的“延安农村调查团”,在山西兴县留下村干部文化程度的资料。

赵家川口村11个村干部中,师范毕业1人,小学和高小毕业高小4人、初小3人,文盲3人。文盲中两个是妇女,一个是招待员。

有没有文化决定着是否胜任负责工作,文化低者不可避免受到影响,调查报告评价一个干部:

不识字,说话“困难”(指不流利),但工作一贯的积极、踏实,…是最良好的一个村干部。但“没文化”(指不识字)使他办事困难。

6、改造知识分子的自信

革命的无产阶级性质和革命领导者的知识分子身份,不可避免生出一定的紧张关系,中共很长时期内一直紧绷的阶级斗争之弦,多少和这样的现实不无关系。

王稼祥说得很明白:

在中国革命过去与现在的具体环境中,中国小资产阶级分子尤其是知识分子在加入共产党后,由原来的小资产的革命者转变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的革命者,一般的是经过一定的过程,有些是经过曲折的犯错误与改正错误、动摇与克服动摇的过程;极少数是被革命斗争所淘汰而变成离开革命的分子了;大多数是变成了或将会变成无产阶级的革命者。
这就要求一方面党应对知识分子出身的党员,进行耐心的长期的必要的教育,另一方面要求知识分子自己应当有必要的自觉,逐步改造自己。

出于这样的判断,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当然不会有丝毫放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说:

“没有革命知识分子革命不能胜利。国民党和我们力争青年,军队一定要收容大批革命知识分子。要说服工农干部,吃得下,不怕他们。工农没有革命知识分子帮忙,不会提高自己。工作没有知识分子,不能治国、治党、治军。”

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提高,一是不怕,一是帮忙。

提高是指中共要发展,要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离不开知识分子;不怕是指中共有信心、有办法改造这些知识分子;帮忙则定位了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干部在毛泽东心目中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个关键词后面,埋下了改造以知识分子为主,当然也包括工农、军人在丙的干部群体的线索。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