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开始实施军衔制,并在中南海举行了第一次大授衔仪式。

这次授衔中共授予了包括10大元帅、10大大将在内的一千多位将军。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起义的一众国民党将领也授予了军衔,一如陈明仁等人更是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而关于陈明仁的军衔评定上,还出现了工作人员拿捏不定的局面。最终,毛主席拍板授予上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明仁生于1903年,老家是湖南省醴陵市,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但幸运的是,在当时绝大多数人口是文盲的情况下,他不仅获得了上学读书的机会,还得以从长沙兑泽中学毕业。毕业后,他回到老家当了小学老师。

就在人们以为他一生注定是教书匠的时候,21岁的他接触到了先进革命思想,决定弃笔从戎,报考了广州陆军讲武堂,成为了一名军校生。

刚考入军校没多久,国内局势发生了变化,为了反对军阀势力,黄埔军校成立,合并了广州陆军讲武堂,他直接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

1925年,广州革命军讨伐叛军陈炯明,为了锻炼军校学生,蒋介石要求黄埔学员参加战斗,陈明仁和同学们直接被编入教导团。

和大部分人第一次出战有些畏畏缩缩不同,他第一次上战场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心理素质,顶着枪林弹雨,看准时机巧妙突击敌方阵地,多次立功,很快就升为了连长。

这期间关于他的军衔授予上,按照功绩授予上将当然是毫无问题的。可是从其现任职务上(先后担任水利工程队司令部、55军军长等职务),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授予少将足以。就这样评军衔小组拿捏不定之下汇报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在知悉后当即表示“没有可以纠结的,理应授予上将军衔”,如是陈明仁也被授予上将军衔。

1968年,陈明仁主动提出辞职。1974年因病逝世,享年71岁。